《白奴》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美国作家希尔德烈斯(1807—1865)的代表作,是美国"第一部十足的反蓄奴制小说"。作品讲述了一对奴隶夫妇在蓄奴制度下痛苦挣扎、悲欢离合的故事:阿尔琪是种植园主摩尔上校和女奴所生的混血儿,按照身份从母的惯例,他只能象其他奴隶一样承受种种苦役和凌辱。由于他的奴隶主父亲企图强占他的妻子,夫妇俩冒险出逃,不久被抓回。阿尔琪受刑后又被卖往别处,他转辗服役于好几个主人,受尽折磨,终于在另一个奴隶汤姆士的帮助下逃往异国他乡。20年后,他以英国船长的身份重返故里,寻妻访子,在一个大奴隶市场中幸运地买回妻子,以后又找到儿子,合家团圆。 白奴阿尔琪是个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个人主义者。他仇视蓄奴制,敢于维护人的尊严,在适当时候,能作出一些温和的反抗。但他没有勇气、也没有力量投入摧毁整个蓄奴制的伟大斗争,只能用个人奋斗的方式求得小家庭幸福。黑奴汤姆士是一个争取人生权利和民族解放的伟大斗士。他组织奴隶进行大规模的反抗活动:烧毁机房,捣毁庄稼,武装暴动,"用鲜血偿还鲜血","使残暴的统治者发抖",给阶级兄弟慰藉和鼓舞。他最后虽然被焚捐躯,但是他的崇高精神却激励着进步人类为推翻蓄奴制继续英勇斗争。作品通过阿尔琪的曲折经历,揭露蓄奴制灭绝人性的本质。在这种制度下,公公可以名正言顺地霸占儿媳,主人可以任意宰割奴仆;一边是"镣铐,皮鞭,拷打,强迫劳动,饥饿",另一边是"永不餍足的贪婪,妄自尊大,虚荣而又奢侈的生活。"它使压迫者在摧残被压迫者的同时,也把自己的精神世界"降低到动物水平"。作品还通过对汤姆士的反抗的赞美和阿尔琪的奋斗的肯定,表达了坚决维护自由和人权的民主思想。作品中奴隶主不断破产和奴隶频繁转卖的情节,反映出不仅在道义上,而且在经济上,蓄奴制也必将崩溃的历史命运。 作品的结构形式类似"流浪汉小说",以主人公阿尔琪亲见亲历的方式,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画面。作品夹叙夹议,具有雄辩的力量,如第15章中阐明快乐和幸福的首要条件是自由,第23章中控诉奴隶制度的罪恶,理足气壮,发人深省;特别是结束一章,直斥助纣为虐、为虎作伥的"近视的政客"以及"被传统的偏见和对奴隶主卑躬屈膝的恶习所造成的"另一类精神上的"白奴",号召年青一代积极投入反对蓄奴制的战斗,义正辞严,振聋发聩,气势磅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