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尝试 XX 镇中 л XX 2005 年 4 月 15 日 世界文明的发展史证实,对于人的一生而言,什么都可以通过日后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去弥补,惟有人格的养成是从小培养,较早定型的。历史是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亦明确规定:"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因此,历史教师要正视人格教育,开发、利用进行人格教育的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历史课人格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帮助学生在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促进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在此, 谈谈我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尝试和体会,并借此抛砖引玉、共同提高。 一、挖掘教材资源,强化人格教育。 现行初中历史教材的编写无论从体例结构、内容编排到细节取舍,无不体现了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等特点,注重以人为本,折射人文关怀,引导学生成长,较好地符合当代学生思想、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历史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生动宝贵的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全面深刻的思想教育,特别是人格教育。 现行初中历史教材中有关人格教育的素材很多。以川教版为例,从"卧薪尝胆"的勾践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司马迁;从"路慢慢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到"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从"还我河山"的岳飞到"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从"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戚继光到"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吉鸿昌;还有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等。我在备课时就把适宜的内容纳入计划,在教师讲解、课堂讨论、作业和探究活动中充分发挥其特有的教育功能,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产生情感的共鸣,感悟人格的震撼,从而为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形成打下坚实的思想认知基础。 二、改革教学方法,实践人格体验。 同样的一节内容,同样的学生,不同的老师讲授而效果却大不一样。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等不同而致。教有定则,但无定法。这就要求我们的历史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为根本出发点,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①巧妙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我巧妙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发现问题并着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史时,我这样设疑: 如果没有禁烟运动,鸦片战争会爆发吗?假使没有天京事变,太平天国运动会怎样?如果太平天国运动真的成功了,你认为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如果光绪帝真的有实权,戊戌变法一定能成功吗?**事变不**解决又会怎样?等等。 在课堂上,通过学生讨论或师生辩论,学生形成了明确而又有个性的认识。 ② 课堂活动。比如在讲列强侵华战争时,我让学生采用"模拟法庭"形式组成"审判庭",列强侵略者一方为"被告",受侵略方为"原告",联合过秘书**南作法庭庭长,重新整合教材内容,让"死"的历史知识真正鲜活起来、生动起来。特别是在八年级讲完《朋友遍天下》一课后,我让学生以《日本――披着羊皮的狼》为主题,开展了"我向联合国告一状"的演讲活动,学生将日本过去的罪行、中日建交时的承诺与日本现在为军过主义招魂的活动(参拜靖国神社、篡改历史教科书、争夺领土而又想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等)对比起来。学生积极写文章、激情作演讲,有的准备拿出去发表,有的还真准备寄给联合国秘书**南呢! 附:《日本――披着羊皮的狼》部分演讲稿题目 (1 )日本――批着羊皮的狼 (2 )背信弃义的小日本 (3 )不忘国耻 (4 )变本加厉的东洋鬼子 (5 )安南,你还清醒吗? ③ 课外活动。我还根据本地具体情况开展一些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龙滩河残破工程,体会"勇气与策略并重";考察斯克兰柑桔工程,体会大胆"拿来与兼容"的魅力。 总之,通过课内课外形式多样、不拘一格的教学活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动口、动笔的实践中真切感受人格体验,从而为健全人格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 三、塑造教师人格,展示人格魅力。 教师人格高尚与否直接影响学生人格的好坏。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教师要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教师如何健全完善自己高尚的人格呢?我认为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自己的健全人格去显示人格教育的魅力。 ① 应"有德",要有过硬的思想道德素质。我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常常用爱心去启迪,用自己高尚的品德感化学生,"思想随时代,处世仰古风,淡泊以明志,宁静可致远"。 ② 应"有才",要有扎实的专业素质。我经常学习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知识,以及相关学科知识,用科学的理论和丰富的知识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更需要老师幽默、生动的语言,需要老师在音乐、美术、文学等方面的艺术修养。我常常在教学中适当的配之简明熟练的简笔画、生动感人的故事、优美深沉的诗文或**悦耳的小曲,赋予课堂悠远的韵味,学生佩服之下自然会兴趣盎然,心动而效仿。 ③ 应"有制",要有健全的身体、心理素质,有较强的自制力。我特别注重并践行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君子不迁怒"的古训,我时常这样勉励我的学生"可以哭,可以笑,可千万别忘了赶路"。 ④应"有新", 还要有很强的科研创新素质。当今历史教师还要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和教育科研能力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常思考,勤动笔,不断提高自身科研创新素质,努力使自己由"机械型"的教书匠向"学者型"的教育家转变。为此,我承担了与学科教学密切相关的两个研究课题――"历史四环教学法"、"研究性学习"课题试验,使自己理论和实践的境界不断"升华"。 总之,我们的历史教师如果都能从以上几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的话,我想,一定会有助于形成完善健全的人格,也一定会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充分展示自身的人格魅力,从而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四、完善评价体系,促进人格养成。 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有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社会学科,新形势下更应该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加以落实,而不应该简单地始终围绕中考、高考指挥棒转,使得历史教学失去应有的育人功能。 ① 评价学生。我在评价学生时既要看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看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既要看结果,有要看过程,通过行为观察、情景测验、以及考试、辩论、表演等方式进行评价。 ②评价 教师。我认为既要看教师的教学效果,更要看教师是否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以及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是否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通过完善评价体系,不仅有利于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而且也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从而推动整个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十一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历史学科如何更好地适应当前新的教育发展形势呢?我认为,只有努力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尊重每一位个体,着力提升历史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帮助学生养成健全独立的人格,我们的历史教学才能真正走出低谷和困境,最终发挥其特有而重要的教育功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这就是人格教育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