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雄是汉末三国时期董卓的一员大将,他为人们所知,很大一部分原因,并不是因为他的勇猛或者作战英勇,而是因为他的死。"温酒斩华雄"广为人知,人们记住了一个武艺高强的关羽,也记住了一个炮灰一样的华雄。但这只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并非是真实的历史,华雄也不是关羽所杀。那么,历史上的华雄到底是怎么死的,他究竟是被谁杀掉的呢? 提及三国演义,由于罗贯中的重蜀轻魏吴态度,所以三国演义这本书,只有七分真,三分假。三国演义虽然位列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但其文学定位却是小说,而真正的三国历史还是要以二十四史中的《三国志》为准。三国演义当中武将众多,但论起最讨人喜欢的武将,相信大多数人还是会投上关羽一票,关羽虽然不是三国演义当中武力最高强的,但却是性格最讨喜的一位,至今民间依旧有很多地区正在供奉关羽的雕像。 而关于关羽的典故实在是数不胜数,例如过五关斩六将,白马解围杀颜良诛文丑,但关羽的成名之战却是温酒斩华雄。 昔日刘关张三兄弟初出茅庐,还是三个世人不知的无名小将,众诸侯会师讨伐董卓之际,董卓手下大将华雄带兵前来抵抗,而孙坚更是跟华雄一番厮杀,不仅败在了华雄手中,而且手下大将祖茂更是被华雄一刀砍于马下,身首异处,孙坚大败而归,痛哭祖茂。尔后华雄更是在阵前挑衅许久,众诸侯手下大将皆请命前去诛杀华雄,可却都落了个阴阳两隔的下场,更是有太守韩馥放言"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成为千百年的笑柄。 就在华雄肆意妄为,近乎无敌之时,关羽请命前去御敌,反倒被众诸侯轻看,唯独曹操看出关羽有些不凡,还为关羽倒上送行酒,可关羽推辞不受,说杀完华雄回来再喝也不迟,不久后关羽提着华雄的脑袋进来了,而酒还是温的。这就是著名的关羽温酒斩华雄这一典故,可真正的历史上,斩华雄的却并不是关羽,而是另一个人。 当时刘备刚投奔公孙瓒没多久,而公孙瓒那时还尚未跟袁绍曹操等十八路诸侯会军,而众所周知,几乎刘备走到哪,关羽张飞就会跟到哪,在跟华雄交战的战场上,刘备根本不在,那关羽也根本就不在,更何谈温酒斩华雄这一说?那斩杀华雄的究竟是谁? 前文提到,孙坚曾败于华雄手中,还折了手下大将祖茂,但最后真正杀死华雄的也正是孙坚,用一句卷土重来未可知来形容孙坚斩华雄是最恰当的比喻。三国志原文记载:坚复相收兵,合战于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尉华雄等。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文的意思就是孙坚再次收拢了自己的人马,在阳人跟董卓争战,大破董军,并且杀了董卓的都尉华雄等人。 三国志作为我国公认的二十四史之一,其准确度以及可信度自然要比定义为小说的三国演义高上太多,单单凭借现在的调查研究,斩华雄此事的确不是关羽干的,而是孙坚所干。 那么为何演义中会将斩华雄这一名号强加给关羽?原因也其实很简单。 首先,前文提到罗贯中有些重蜀轻魏吴的态度,而写书毕竟不比编写史册,罗贯中在其中加入些许个人感情倒也是人之常情,而且写书,势必要塑造几个主角,孙坚死的极早,即使写上孙坚斩华雄这一事,也是不利于塑造孙坚为主角的,所以罗贯中这才将斩华雄此事强加到了关羽头上,不过关羽温酒斩华雄经过罗贯中的艺术加工,倒也成为了千古流传的艺术佳话,却也误导了世人千年,若是您日后遇见人提到谁斩的华雄,可要切记,是孙坚而不是关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