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禅茶一味茶自己喝路自己走


  茶,自己喝,路,自己走
  喜欢喝茶的人,和打游戏一样,要走一条从小白进阶到高手甚至大神的道路。
  过来人总会告诉你,要多喝多交流,靠熟练度和他人的点悟来获得自我的提升,这样对一款茶以及喝茶里面的种种细节才会了解得充分,才会对茶越来越精通。
  只是品茶这事很微妙的一点在于,无论多厉害的人教你带你,茶还是得靠自己的舌头喝,如果自身没有这个悟性,你是很难喝懂喝透这个茶的,也就是和它无缘。
  这很像修禅,一切全靠自身的慧根,就像那个著名的"吃茶去"的典故。
  师问二新到:"上座曾到此间否?"云:"不曾到。"师云:"吃茶去。"又问那一人:"曾到此间否?"云:"曾到。"师云:"吃茶去。"院主问:"和尚!不曾到,教伊吃茶去,即且置;曾到,为什么教伊吃茶去?"师云:"院主。"院主应诺。师云:"吃茶去!"
  喝茶多年,笔者才悟透赵州和尚连说三次吃茶去的寓意;
  那意思是你别向我问佛,你是修自己的佛,我让你吃茶去,是因为喝茶能让你心静,独自面对自己,这样你就不用再向我问你该怎么修你的佛了,我懒得理你,你舍己求人根本就是错误。
  后世解读为禅茶一味,那时候禅宗还没建立起来好,赵州怎么会起这种意呢。其意本质还是修佛和喝茶一样,都需独自完成,别想借他物。
  在日本也有赵州和尚这样的人物,那就是茶圣千利休。
  且看他最有名的那句论喝茶的名言:
  先把水烧开,
  再加进茶叶,
  然后用适当的方式喝茶,
  那就是你所需要知道的一切,
  除此之外,茶一无所有。
  这句话,让很多把茶当成文化崇敬的人大失所望,这么简单的话怎么算茶道名言呢?那岂不是太俗气了,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如此啊。
  但恰恰相反,这就是千利休的最牛之处。
  他认为喝茶是种自我修习的良方,喝茶和他人无关,喝茶是给自己的耳鼻口舌带来各种感受的自我活动。茶只能自己品味,别人的舌头不是你的,你的舌头也不是别人的;自我修行之事,你帮不了别人,别人也帮不了你。
  无论是赵州和尚,还是千利休,其实都是在启迪世人,喝茶是自我的事情,本质是孤独的。
  现在的网络社群时代,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各种茶友会,茶群,茶道活动层出不断。但有一个不得不面对的事实,就是当初的聚餐、品茶、微信群聊天,再热闹再欢乐,慢慢地茶友们总会渐走渐远,曾经付出很多时间感情的相聚相伴,最后在岁月中零落稀疏,所剩二三。
  品过很多种茶,最后经常喝的就那么几种;认识了那么多茶友,经常见面交流的也就那么几个。
  有些事,有些人,终究等不到你设想的完美结局,没人会长久陪伴你喝茶。到岁月深处,你会发现,你更多的时候是孑然一身在喝茶。
  但请不要伤感,因为茶会带给人很多的包容和宽厚。
  喝茶久了的人,温软的茶水也就像其内心,足以接纳一切友善的或是不友善的表情,一切的亲近以及疏远。
  勇敢得直面孤单,而每一刻的独自饮茶,都会有不同的体悟。正如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日子,也没有两次完全相同的饮茶感受,心境不同,物器不同,则饮茶之感迥异。但每一次静心饮茶,都是和内心相遇的修行,而直面自我,止语默想,总会听到内心的回响。
  就像日本茶道说的那样,"一期一会、难得一面、世当珍惜",虽诧寂,但也饱满。
  当独自饮茶饮到内心的回响不断、自成和谐的韵律时,禅道就自然来临,喝茶人表面无变化,但内心已升华到更高的境界了。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人生一世,逆旅天地。
  虽有很多同行者,但同样微妙在,我们不只是有行动的肉身,还有感受的内心。
  而每一颗心灵,本质是孤独的。
  所以,给的再多,不如懂我。
  所以,遇见爱容易,遇见理解是如此之难。
  每一个人,每一种人生,无论多么成功,多么风光,总有那么多平凡又孤单的时刻,让人感到好像如沙漠一般的空洞,如暗夜一般的无助。
  更何况还有成长背景和价值观的不同,遇见能慰藉己心的同伴是如此难得。
  很多的聪明人试图积极破局,试图打破让人窒息的孤独无解的日常茧壳,他们去社交、去出游,去认识更多有趣的人。但回归到庸俗琐碎的日常,回归到夜深人静独自面对自我时,他们还是难以忍受孤单无知心人的现状,于是牢骚,于是失落。
  这是没有认识到人生的本质。
  人生本质是孤独,是一个自我陪伴,走过一世的过程。
  谁理解了孤独,谁就理解了人生。
  无论父母怎么疼爱,无论爱人怎么温存,无论朋友怎么相伴,人生无法代替。
  我们需要用自己的心去感受,靠自己的智慧去选择,靠自己的勇气去直面,没有人可以代替你做这件事。
  鲁迅说的好,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同理,真的勇士,也要敢于直面独自前行的事实。
  所以智慧如苏东坡在《墨君堂记》中说:志遂茂而不骄,不得志瘁瘠而不辱。 群居不倚,独立不惧。
  是的,群居不倚,独立不惧。
  享受独自饮茶,不惧独立前行,这样的人生,才算智慧的人生。
  (来源:儒风大家)
  声明:本平台文章版权,图片版权,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 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茶文化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茶文化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
网站目录投稿:大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