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小学生语文审美能力的培养方法


  摘要:按新课标的要求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大都是文质兼美,有很多蕴含着丰富审美因素的文章,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这一资源有针对性地加以点拨、渲染,着重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造新的课堂审美教育模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审美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审美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在如此多元化的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也应该努力进行审美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研究审美教学的方法,以学生兴趣为导向,以教学内容为根本,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观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在对比中体会形象美
  我们都知道,只有深入地理解课文,才能打好审美的基础,而对比又是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美与丑的强烈对比,不断在揣摩、理解中感受到美的形象。
  如《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描写桂林山水的作文,鲁迅笔下的"知道无穷无尽的稀奇事"的少年闰土与"素不知道这一切"少爷公子们的两种形象就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把握住少年闰土"知道海边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与少爷们"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脚的天空"进行比较,学生便会发现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而少爷们只不过一群孤陋寡闻、鼠目寸光的纨绔子弟。通过强烈的形象对比,在学生的心目中,一个健康活泼、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的形象跃然纸上。诸如此类的优秀形象还有许多,有伟人,有贫民,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古代的,有现代的,美丽纷呈,各具特色。而这些形象的美往往通过对立的两个方面体现出来。因此,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对人物之间的外表与内心、客观与主观、形象与本质进行相互比较,让他们在对比中认识美、体验美和评判美。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激情诵读,体验文章情感之美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倾听和体验是"通向美的世界的窗口"。因此,要练就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要先打开学生对美的观察窗口。教师可以通过朗读来打开学生的视听感官,继而打开学生其它的感官器官。朗读是目前大家普遍认为非常有效的方法。
  带有感情的朗读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搭建学生与作者心灵沟通的桥梁。怎样朗读才能使学生在品读文字的过程中,更好感悟作者的情感、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呢?首先是范读。学生初期可能自己还不能准确的把握作者的情感,这时,教师可以从网络上下载好的泛读作品放给学生听,也可以自己给学生做范读演示,让学生不仅听,同时学,在以后的朗读中能够充满感情的读。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够慢慢接近并揣摩作者的情感,通过学习模仿,学生能够进一步感受文章的情感。在朗读过程中,一些特殊的、情感过于强烈的段落,老师可以通过情境的创设,或者是借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视频,让学生体验其中的情感。而对于感情表达不明显的说明文,教师可以通过引读,逐步诱发学生的情感,感受艺术熏陶。
  三、激发想象,美化心靈
  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在审美活动中,想象力是必不可少的,创作如此,欣赏亦如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能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意义和意境的把握,从而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审美的愉悦。吟诵李白的不朽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出现在人的脑海里的何止是黄河呢?也许是浩瀚无际的大海,也许是一泻千里的黄果树瀑布,也许是滚滚东去的长江??想象在人们头脑中迭现的是许多波澜的画面,使审美的感受更丰富了。
  老师们可借助儿童生活经验和想象能力,引导他们根据课文内容,在头脑中再现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画面,这不仅顺应儿童长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心理年龄特点,有助于理解课文,而且可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
  四、综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知识结构以及知识储量的限制,他们在欣赏美、认识美的过程中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为了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应该尝试各种方法来促使学生发现语文中的美。例如:在学习古诗《枫桥夜泊》时,这首古诗描绘的是作者张继途经寒山寺时所见之景,四句描绘的都是静态的事物与景色,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可能无法理解"江枫渔火对愁眠"是什么意思,也不理解"夜半钟声到客船"的真正含义,因此教师就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联想、学习,教师可以先将诗句中的名词分离开,让学生对照文中的名词来想象具体的事物,再讲解连接各个名词的动词,从而在学生脑海中留下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五、注重讨论,在讨论交流中培养审美意识
  语文是一门应用性特别强的基础学科,讨论交流即是语文应用的重要方式。交流也是大家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最主要方式。课堂之上,通过交流,能够诱导学生将自己对文章的感受表达出来,加深对人物的了解,感受人物的品质,在感受人物品质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教会学生正确思考、认真分析、比较判断的过程,也是学生审美判断能力提升养成的过程。如《果敢的判断》这一课文,能够很好的教会学生冷静思考、果敢判断。通过学生的课前预习,教师让大家思考:让小泽征尔再三考虑的到底是什么?他都进行了哪些比较?最后他为什么能够做出果敢的判断?其实,理清了这些问题,本文的学习任务基本也就完成了。要理解小泽征尔的犹豫,学生需要先熟悉小泽征尔本人。只有真正的了解了主人公本人,才能理解他的犹豫,并能明确他为什么能够做出果敢的决定,那就是"他对音乐的热爱"。如此以来,主人公的人格魅力就跃到学生面前的了,同学们也就能够欣赏文章主旨之美。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章主旨,就算是打好了审美的基础。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不同,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认真比较,在分析整理中逐渐理解并感受美,提升自己的审美判断能力。
  总之,在小学阶段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有着非常好的促进作用,教师应该利用手中的资源,创新教学模式,利用课本深挖主题,在课堂中培养学生一种良好的审美意识,扩展学生的情感领域和想象空间。
  参考文献
  [1] 尹爱青.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
  [2] 鲁定元.文学教育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5.
  [3] 闫春梅.童话精神与儿童审美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7.
网站目录投稿:巧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