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的目标是赚取利润,管理的核心是人,企业最应努力挖掘的潜力是人力投入与产出的潜力。在当今日益 激烈竞争的形势下,决策者们不得不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和对人力资源成本及其价值的研究。 人力资源成本的内涵 我们国内许多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也越来越认识到知识员工与传统体力工人有区别,他们不再是传统的"被管理者",不应再被视为简单的成本,而是和资金一样被看作企业的重要"资本"和宝贵"资源"。但是,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可以创造价值的资本,必然会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成本,即人力资源成本。 人力资源成本是通过计算的方法来反映人力资源管理和员工的行为所引起的经济价值。即一个企业组织为了实现自己的组织目标,创造最佳经济和社会效益,而获得、开发、使用、保障必要的人力资源及人力资源离职所支出的各项费用的综合。 人力资源成本的产生 依据人力资源成本与员工的相关性来分,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实际发生的费用,如招聘费用、培训费用等;间接成本则指以时间、数量和质量等形式反映出来的成本,如因政策失误、工作业绩的低下而造成的损失等。对于企业来说,间接成本虽然难以用货币来准确衡量,但他的意义和影响往往会高于直接成本。 而人力资源成本的产生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表现的: 1.人力资源获得成本,包括人员的招聘费用(广告费、设摊费、面试费、资料费、培训费等),选拔费用(面谈、测试、体检等),录用及安置费(录取手续非及调动补偿费等)。 2.人力资源的开发成本,即要使员工达到符合具体工作岗位要求的业务水平和提高其工作技能而支付的费用。包括员工上岗教育成本、岗位培训及脱产学习成本等。 3.使用成本包括维持成本和保障成本即薪资总额、办公费用、分摊管理成本、各种货币福利等。 4.员工离职成本包括离职前低效成本和空职成本即由于员工的离职而影响到某职位空缺可能使某项工作或任务的完成受到不良影响而造成的损失。 如何有效控制人力成本 在保证完成企业的目标前提下,如何才能有效控制人力成本,达到人力产出永远大于人力成本,达到"降本增效"? 1.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1)人才要合理使用。许多企业抱怨缺乏人才,总是不得已到社会上高薪聘请人才,但实际上人才就在企业内部。张瑞敏说:"企业没有无用之人,只有把人才用在错误的地方。"还有许多企业一提人才就是高精尖人才,但实际上大多数企业大量需要的是适用人才。故企业不仅要使用人才,还要"适用人才"。只要符合岗位规范(岗位描述)的要求,能胜任工作岗位的需要并具有创新能力,就是适用性人才。因此企业在使用人才时应注意:其一、学历并不是最重要的选才标准。企业在选拔人才上要重能力而不是重学历,学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专业知识上的能力,但不能代表整体素质。其二、加强培养人才观念。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是多数企业的通病。实际上企业需要的大多数人才要自己培养,高薪聘请特殊人才,只应是少数。 2)避免人才消费误区。一是要防止人才超高使用。企业的人力资源的配置存在着严重的高消费现象,如一些企业不分岗位,对聘用人员的学历要求较高,如职高、中专水平就可以胜任的工作非要聘用大专生或本科生。而高学历者必然希望高工资,这势必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和人力成本的无谓增加。甚至有些企业在聘用人才上,对"入口"把握不当,用高薪聘用的人才与其创造的价值不符。 二是要防人才凑合使用。人才的凑合,表现在需要高素质、高能力才能完成的工作岗位,如工程、财务、人事培训等部门的一些对知识、能力要求较高的岗位,采取凑合的办法,从社会随意招聘或员工一人多职,这必然会影响到工作的质量,对企业长远的发展及高级管理人员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并且最终会影响到企业目标的实现。 2.调整组织结构 目前大多数企业要改变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减少中间层,推行扁平式的组织结构,避免机构的重叠性和无效性。要明确规定每一个部门的职能,规定实现这些职能必须设立的岗位,规定每一个岗位应承担的工作责任;并且部门之间、岗位之间必须衔接,从而形成整个组织合理的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每一个职位都要有明确的职位说明书,要做到各个岗位职责清晰、权责到位、分工明确和考核有据,能够进行有效和科学的考核。加强培养人才观,岗位的设置要为员工施展才干,并为培养人才提供足够的空间,使企业成为个人发展的平台。通过这样的机构调整,最大限度地减少员工之间的能量的内耗,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劳动生产率,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 3.稳定员工队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员的稳定是相对的,流动是绝对的。但流动应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一般性企业应为每年10%,高科技企业一般为每年15%左右)。企业员工的异常流失,不仅会带走技术、市场及其他资源,甚至可以影响到其他员工的士气和整个组织的气氛。对于企业来讲,人才队伍的稳定是相对必要的,过于快速的流动不利于工作的延续和事业的发展。企业持续不断的招聘人员,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其成本可想而知。 企业高层人员和技术人员流动的几个根本原因为"个人发展"、"学习机会"、"工资福利"、"成就感"等。企业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持骨干队伍的相对稳定,也要伴随企业的发展,使企业内部人才流动的渠道畅通,促进各类人才的合理流动,在流动中实现企业人员结构的优化组合和科学配置。为了要稳住员工队伍,企业必须做到:其一、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其二、为员工提供宽松的发展空间,采取措施使内部人才合理流动,人员结构优化组合和科学配置。 4.提升员工素质 1)调动员工的能动性。企业要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固然需要尽量减少员工的数量,但是最重要的是提升员工的素质,增大知识型和技能型员工的比例,使员工的素质与其岗位相匹配,提高工作效率。人员素质的提高是指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其一是培养员工有端正的态度,具有敬业精神和价值理念;二是要加强知识学习和技能的提高。从业人员要有扎实的业务功底,熟练的操作本领,并能掌握最新的知识信息和使用现代化工具的技能,只有这样企业的效益才可能大幅度提高。 2)实施有效的培训。要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调动其能动性,企业的培训是关键因素。根据培训的目的和深度,企业的培训可分为专业知识的培训、能力培训、培养员工的创造性和革新性,及观念的转化等。当然,企业培训要严格制定培训计划,培训计划不是由公司的领导或人事部门拍拍脑袋"敲定",而应在广泛征集需求信息的基础上综合编制而成,这样可以为企业节省培训费用的支出。 培训系统的正式操作,可依据PDCA,也即"计划(plan)—执行(do)—评价(check)—处理(action)"管理循环进行。具体来说,就是首先制定培训计划,每次培训结束后再进行效果评估,最后对培训结果进行处理,遗留的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由于培训工作永远是企业的管理主题,因此"PDCA"管理循环应该呈环状,上一个循环结束即意味着下一个循环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