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父亲的浪漫


   父亲选在农历七月初七去世,真让人匪夷所思。因为农历七月初七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故称中国的情人节。父亲是个封建而又刻板的人,一生只会萧洒,缺少情趣,不会儿女情长,满脑子孔孟之道,没想到临走还浪漫了一回。
   更令人难以至信的是,父亲临终还托梦给母亲,非要塞给母亲一百元钱,母亲执意不要,父亲的眼神竟充满期待,一脸的愧疚;直到母亲接下那一百元钱才安然。母亲和我说起这个梦时,过去那些嫉恨的言辞未曾出口,语气也温和多了。
   按照父亲的性格,他是决不会在女人面前服输、低三下四的。就是知道自己错了,他顶多在内心去翻江倒海,自我惩罚;绝对别想他在女人面前认错说句软话。
   尤其是对母亲,这几十年来,究竟是爱是恨,我至今都未能窥视出父亲的心态。也许最后那个梦,便是父亲由衷的表白吧。
   据母亲说,她和父亲是在抗美感援朝的锣鼓声中,扭着秧歌自由恋爱结婚的。那时,他们还不到二十岁。父亲一米七几的个头,长相不算英俊,但还是个蛮帅气的小伙子。家境虽是三代赤贫,可父亲还读了几年书。书在母亲心中的位置是重要的,她以为,读书就能知书达理。
   十八的姑娘一朵花,母亲正值如花似玉的年龄。宽裕的生活,良好的家教,姣美的面容,文雅的举止,使她在浩大的秧歌队伍中格外出众。因为出身没有父亲根红苗正,母亲从不在人前多说话。就是笑,她也是抿着嘴,低着头。
   尽管如此,父亲还是以他机敏的目光如获至宝地发现了她。他感觉那双漂亮的大眼睛好像有些忧郁,这忧郁让父亲心动,进而有点心痛。母亲似乎没有留意这一切,别的姑娘乘着解放的春风无拘无束在一起嘻嘻哈哈疯闹时,母亲仍静静地在一旁叠她的红绸带。
   父亲不是那种工于心计的人,他不知怎样才能打动姑娘的芳心,看着秧歌队散伙的日子一天天逼近,他心急如焚,一筹莫展……
   这天,排练变队型,老师把父亲编到了母亲旁边的一队,两队交叉时,父亲和母亲正好对面。父亲看到母亲羞涩地一笑,这笑容使他鼓足了勇气勇往直前。
   那天晚上的月亮很圆,凉爽的秋风送来一阵阵丹桂的芳香,父亲躺在爷爷留下的那张破床上,转辗难眠。
   熬过了这个漫长的黑夜,父亲揉着发青的熊猫眼,壮着胆子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又敬又怕的哥哥。谁知哥哥一听就给他泼了一盆冷水:不行!人家那样的家庭还看得上你?不要自讨没趣!
   父亲不敢反驳,心里却是十二分不服气:什么看不上?我又没缺胳膊断腿,不就是穷吗?我看她不像个嫌贫爱富的人。
   父亲看得不错,母亲虽然出身小资产阶级,但她生性善良,甚至于有些懦弱。在当时那种环境下,她别说嫌贫爱富,倒是时刻为自己的出身而惴惴不安,开始嫌富爱贫了。
   母亲羡慕那些穷人家的孩子。解放了,他们可以无忧无虑地唱啊,跳啊,"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除了吃穿差点,不用担心受怕。
   母亲则不然。一个姑娘家,因为出身不好,白天在外要看人家的眼色,连笑都不敢出声,怕人说你得意忘形。稍不注意,就能扣个帽子。晚上回到家,家里人都是惶惶不可终日的样子,外婆把剩下的一点金银财宝东藏西藏,外公心神不定手里拿支烟在客厅里走来走去,年迈的太婆在楼上长一声短一声地叹着气:唉!这日子……
   这日子让母亲迷茫,怅惘,心里没个着落。谁知这种日子何时是个头?
   父亲经过无数次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下定决心在"十一"演出前向母亲表白。无论成败与否,他决心已定。虽然此时他已知道母亲早经订亲了,他的希望很渺茫,可他感觉胜利在望。
   秧歌队"十一"前的彩排很成功,姑娘小伙子都化了妆,再配上那绿衣红绸,真是漂亮极了。
   父亲那天的心情特好,见了谁都想打招呼。他趁大家都在忙着整理道具,就顺手牵羊地把母亲拉到一旁,飞扬跋扈地说:嫁给我!没有人敢欺侮你,总搜你们家。母亲被这突如其来的求亲方式惊得不知所措,顿时傻傻地望着他,只见父亲坚定地点了点头。
   也许是父亲充满诚意的莽撞在母亲心中变成了勇敢;也许是母亲柔弱的心此时委实需要一个依靠;母亲深深地感动了。
   可事到如今,我还是愿意理解为母亲在那一刹那爱上了父亲。否则,她是不会轻率地将自己的终身托付给父亲的。
   父亲家里有点喜出望外,父亲心潮澎湃却装着不以为然:这有什么?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我娶她不违背常理,这像柳树到了春天就要发芽一样,是大自然的规律。
   一切都在顺理成章地进行着,母亲自然把和父亲的交往开诚布公地向家人和盘托出。母亲请求家里帮她退掉那门亲事,决意嫁给父亲。
   家人听到这个消息没有哗然,表现出意外的平静。母亲这时心里反而慌了。如果父母反对,那该怎么办?
   母亲独自在楼上焦急地等待着,看书看不进去,绣花时把荷叶绣成了红色。总之心神不定,只好坐在雕龙画凤的木窗前,望着下面的天井发呆。
   中饭是母亲的弟弟送上楼吃的。母亲的弟弟是我唯一的舅舅,他对此事看来不大关心。舅舅本来就是一个书呆子,说啥都是点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傍晚时分,母亲被喊下楼。经过两代长辈一天的前思后想,很快达成共识,同意母亲和父亲结婚。后来母亲才知道,外公中午已找父亲进行了长达三小时的交谈。并得知父亲已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可能不久就要上朝鲜前线。
   父亲对我说过,外公是个很开明的人,懂得危难之时以国家利益为重。刚解放时,因家产显赫,遭族人暗算,硬抓住他的小辫子不放。
   这就要说到可恨的日本鬼子,因为外公这个小辫子就是给日本鬼子带路。我从小就知道,王二小给日本鬼子带路,把敌人带进了我们的埋伏圈成了小英雄。而外公给日本鬼子带路,没有进我们的埋伏圈,只是先让左邻右舍的男女老幼躲进隐蔽的夹墙中藏起来,然后装着带日本鬼子在找不着人的地方空转悠。夹墙里的人,能通过小小玻璃窗,看见日本鬼子找不着人恼羞成怒、垂头丧气的丑态,而鬼子就是看不见近在咫尺躲藏在夹墙里的人。我外公,也就因为这一转悠成了汉奸。
   小时候,我不懂人心的险恶。硬是弄不懂人为什么为了某种利益要挖空心思地去陷害人?其实不怕人笑话,我到现在都没弄明白。不就为了强占那点家产吗?何必非至人于死地?
   外公没有屈服。他照常打点他的生意。他在父亲穿上军装、戴上大红花、跨过鸭绿江前,光明正大地、喜气洋洋把母亲嫁给了父亲。临别,他还送给父亲一块金怀表。不幸的是,这块金怀表后来隐身匿迹,成了我父母吵闹的导火索。
   在朝鲜的日子,父亲的心里是温馨的。他知道,远方祖国的亲人时刻在盼他早日胜利归来。
   他想象过许多种与亲人重逢的情景,在梦中也一次又一次地演绎过。然而他也明白,上战场就意味着牺牲,子弹是不长眼的。他想到自己随时都有可能牺牲,突然感到悲壮起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要不是人家把战火烧到了家门口,谁愿意离乡背井去打仗啊!但为了祖国而战,就是牺牲也是值得的。
   我问过父亲那时是否怕死,父亲眼睛一瞪,一本正经地说:怕死?怎么不怕?但你看到与自己朝夕相伴的战友被敌人罪恶的子弹击中时,你就不怕死了,一心想的是为战友报仇。说完,还摸了摸他那两颗被美国鬼子的弹片飞掉的大门牙。
   说来也悬,那天,父亲他们新兵乘坐的专列刚过鸭绿江,美国鬼子的飞机就追着疯狂轰炸。新兵们乱着一团,部队命令大家火速离开列车,就地卧倒。父亲刚刚趴下,只听身边轰的一声就失去了知觉。醒来时,感觉嘴里咸咸的,一摸,两颗门牙没了。再看左右两边的战友,他们没来得及消灭一个美国鬼子就被炸死了。
   用父亲的话说,从那时起,他不怕死了,一心想的是给战友报仇。
   在朝鲜战场上,父亲当的侦察兵,他常常自豪地给我讲起那段光荣历史。那是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父亲他们部队在上甘岭潜伏了三天三夜后,父亲接到命令,带领一班人去捉"舌头",以弄清敌人的情况。父亲是侦察班长,一挥手,战士们心领神会,趁着夜色出发了。摸到敌人的哨所前,见一个美国鬼子挂着枪,正吊儿郎当地走来走去。父亲机智地扔了一个小石块,美国鬼子急忙端起枪转过身问:Hwo(谁)?一个战士赶紧学了一声猫叫,美国鬼子如释重负地啊了一声,父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上前一把扼住他的喉咙,顺势用脚一跬,就把那个美国鬼子撂倒在地。几个战士一拥而上,把美国鬼子捆了个结实。因捉回的"舌头"提供的情况对这次战役十分重要,父亲荣立三等功。
   在我谈对象时,我也曾拉大旗作虎皮,狐假虎威地大侃父亲侦察兵的神威,把男友震慑了一番。那是男友想见我父亲,我说不行,父亲会不高兴的。男友说,我们装着是一般同事。我吓唬他说,别,我父亲是侦察兵出身,眼睛敏锐得很,一眼就能看出来。果然不出所料,当我把男友带到父亲跟前时,我向父亲介召说:这是我师傅。父亲客气地点头说了声:好,师徒如父子,你要好好向师傅学习。男友一下子红了脸,我也好不尴尬。
   父亲的话我能听出是一语双关。客气中暗藏拒绝。他那一套"师徒如父子"的孔孟之道,简直让人啼笑皆非。你说什么年代了,他还是那老一套。难怪他把五十年代学苏联,男人穿花衣服,女人穿布拉机说成是忘了祖宗,不成体统呢。
   我对父亲这种观点不敢苟同。他骨子里那些封建思想意识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记得读初中时,我想去考剧团,父亲就说:那种下九流的地方你别想去,要去,咱们先脱离父女关系。我就气他:又要离啊?我知道,和我母亲离婚的事都怪你!话一出口,我已意识到自己太肆无忌惮,我看见父亲的眼睛红了。
   我又不由得想起他和母亲闹矛盾的那些日子。父亲从朝鲜胜利回国,几年后就转业到江城工作。慢慢地,他和母亲的矛盾逐渐开始了。
   那块金怀表便是最早的祸端。父亲回国不久,母亲发现外公给父亲的那块金怀表不见了。细心的母亲也有大意的时候,其实那块金怀表在父亲出国前就不见了,只是母亲那时还沉浸在新婚的喜悦中,只顾数着日子依依不舍送父亲上前线,没有发现而已。
   母亲不见那块金怀表,心中很是诧异。她没有马上追问父亲,那块金怀表哪里去了?而是在心里暗自思忖。回想父亲结婚以后的所作所为,母亲感到父亲并不在乎她。她清楚地记得,父亲转业回到家,先是把行李往母亲房里一放,然后就把自己的转业费全部交给了他的大嫂。他大嫂乐得合不拢嘴,母亲却生气地躲在一旁哭了。母亲不是在乎这些钱,而是觉得父亲把她当外人。后来父亲在江城工作,每月也是把钱寄给大伯家,时间长了,母亲心里疙瘩也就越来越多,争吵也越来越频繁了。
   父亲这样做有他的理由,母亲娘家经济宽裕,就生了我这个女儿,没钱了有娘家人补贴。而大伯家大口家渴,七八个孩子张着嘴要饭吃,再说他是大伯养大的,他得知恩图报。母亲说,报恩也得有个限度,总不能对自己的妻女不管不顾吧。
   一年一度的探亲假,本是照顾亲人们团聚。可父亲回到家就会大吵小闹,鸡犬不宁。父亲性子暴躁,一句话说不来,手就上去了,这更是伤了母亲的心。
   忍无可忍之后,母亲终于问起父亲那块金怀表哪里去了?平时温和的母亲此时有点咄咄逼人,语气十分生硬。因为母亲一直怀疑父亲把表卖了,孝敬了大伯家。
   父亲冷笑了一声:哼,早就知道你为那块金怀表疑神疑鬼,告诉你,我把它丢了!你怎么着吧?
   母亲哭着说:这种日子没法过了,离婚吧!父亲毫不示弱地大吼:离就离!我一个大男人还怕离婚不成?
   就这样,他们从此各奔东西,晃眼就四十多年。而我小时候像一个筹码,在他们中间被争来争去。相持不下,就把我寄养在外婆家里,他们都能自由地去看我。
   父亲虽然有点重男轻女,但我知道父亲是爱我的。他在我面前总想摆出一副父亲的威严,让我实实在在地怕他。可他那慈爱的目光和近似溺爱的行为纵容了我的任性。父亲发起脾气地动山摇,但从未动手打过我。在我不太懂事时,父亲为我淘气对我发火,我一气之下把满桌的饭菜掀了个底朝天,父亲先是一愣,然后忍俊不禁笑了。还颇感自豪地说:嗯,真是我的女儿!
   在我的印象中,父亲除了会唱"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外,没听他唱过别的歌。他一唱起这首歌,就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不过,后来也不唱了,我问他怎么不"雄纠纠,气昂昂"了,他一脸无奈,表情很漠然。
   父亲离婚后很萧洒的,每月的工资七十多元,那时算是高薪阶层了。有不少热心人给父亲介召对象,身边也不乏姑娘的追求。不知为什么,父亲一直坚持独身主义。我见一个大辫子阿姨待父亲不错,就旁敲侧击地劝父亲浪漫一点,给阿姨送束鲜花。父亲脸一板:浪什么漫?都多大年纪了,小孩子家别瞎掺乎。其实,父亲那时还不到四十岁。
   有一次吃饭时和父亲聊天,我问起外公送给他那块金怀表,我说那表要是还在的话,值老钱了。父亲喝着酒说:有什么比性命还值钱?当年为了你母亲全家的安危,我把那块金怀表偷偷送给了总找你外公麻烦的那个重要干部。那个家伙看到我那块金怀表,眼睛睁得贼亮,说让我给他看看,我取下怀表,他就一把抢到手里,听了又看,看了又摸,嘴里一个劲地说:这表真带劲。见他那爱不释手的样子,他是不想还给我了。我怕我出国后他又来害你外公,就狠了狠心忍痛割爱说:这表你喜欢就拿去吧,不过我走后我岳父家请你多照应。为了你母亲,这是老子有生以来第一次行贿,也是最后一次行贿。
   这就是父亲的性格。几十年后才说出这个谜底。倘若他年轻时不是那么执拗,不是那么意气用事,那今天的结果可能不是这样的。
   有一段时间,我心里非常怨恨父亲。我认为他自以为是侠义心肠,但对家庭却极端不负责任。特别是对于我,那种伤害是任何人用任何方式都无法弥补的。
   我在内心无以言表的痛苦和孤独中,挣扎着度过了我的童年、少年、青年。隐忍,造就了我的孤傲和多愁善感。
   我很庆幸,父亲的刻板、暴烈没有遗传给我,他给了我顽强、执着的性格。我没有母亲一样的花容月貌,我长得很像父亲,小小的眼睛,小小的鼻子,小小的嘴巴。和父亲不同的是,我爱哭也爱笑。
   我和父亲一起生活的时间很短,读书时,一直在外婆家,参加工作前两年,我才来到父亲身边。我本来是满心欢喜和父亲团聚的,不料刚下火车父亲就给我约法三章:年轻人穿着打扮要朴素,不要像有些混混一样穿奇装异服;不要随便和男孩子交往,等工作安排好了再说;另外婚姻大事,不是儿戏,一定要大人做主。
   我革命几十年的父亲,操着一口转战南北都改不掉的乡音和他二十岁的女儿说的一席话,真让人哭笑不得。
   我一时找不到适当的话回答父亲,只好故意激将他说:您老当年扛过枪,过过江,也算留过洋了,怎么到现在封建思想还是那样根深蒂固、顽固不化呢?
   父亲说到做到,行动很果断。首先,把我所有的来信都藏匿起来,当然,母亲和舅舅的来信例外。接着,他见男孩和我说话就板着脸,故意咳嗽两声,以示警告。
   那天,我们车间停工检修,因为冬天很冷,室内不让生火。师傅们就在车间前面烧了大火炉,我和十几个年轻人都围坐在一起。父亲刚好路过,一看情形就火冒三万丈,当着众人就吼开了:一个女孩子坐在那么多男的中间,像什么话?跟我回去!
   我觉得父亲太不珍重人,太不给我面子了,不就在众目睽睽之下烤烤火吗?还那样发火,把我当出气筒了?
   回到家里,我不说话,不吃饭,只顾一个劲地流眼泪。父亲喊我也不理他,我越哭越伤心,抽泣中忍不住喊了一声"妈妈!"父亲顿时不知所措,把端在手中的鸡汤洒了一地。
   可以看出,父亲的内心也是痛苦的。只是在男人面子坚韧的支撑下,他只好独自承受不便诉说罢了。
   想想有些事也不能全怪父亲,离婚说不上谁对谁错。两个好人不见得就能生活在一起。比如:父亲和母亲。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已经学会宽容他们。可父亲不近人情的做法使我产生了逆反心理。尽管我也知道父亲那样是为我好。
   在一个春雨绵绵的季节,我和母亲当年一样把自己的选择告诉了父亲,
   父亲一听暴跳如雷。父亲本想我的婚姻大事由他做主的,他对军人情有独钟,他托朋友为我选好了一位军官。我没有和父亲争吵,只是悄悄地去登记拿了结婚证。我写信告诉父亲:我不想和一个从不相识、也不了解的陌生男子谈情说爱,我不想重蹈覆辙。
   父亲没有参加我们的婚礼。他也用信斩钉截铁向我发出"照会":从此互不相干,断绝往来。
   我的性格中,秉承了父亲的倔强。一气之下,我整整三年没去看父亲。心想,我没有错,我有理由、也有权利选择我的归属。你是我的父亲,这不错,可是这些年来你尽过做父亲的义务吗?你的钱都去养你的侄儿侄女,害得我从小就离开母亲,你的责任心又在哪里?
   一个人心里越想越不是滋味,对父亲的积怨无法排遣,不断升级。接踵而至的,是长期潜藏于我心底的一种意念:将来父亲没了,我一定是不会伤心、不会哭的。因为我恨父亲。
   后来我也有了儿子,我还是忍不住对父亲的想念,回到了父亲身边。听父亲说,那些日子他都闷在家里抽烟、喝酒,有时喝得酩酊大醉,还唱起了"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睡梦中,父亲梦见我扎着羊角小辫向他跑来,我身后的原野开满了鲜花,一道美丽的彩虹挂在天边。他在心里祝愿我幸福。
   父亲的浪漫原来在梦里,他的刻板原本是一个面具,冷漠的外表只是外壳,而内心深处,虽然封建残余不少,可血依然是热的;不仅有风霜雨雪,也有春意盎然。
   父亲原谅了我的不肖。毕竟血浓于水,骨肉之情是无法割断的。父亲创造了我的生命,给我带来了整个世界,我又为何不能体谅他的苦衷,而对往事耿耿于怀呢?
   儿子给所有人都带来了快乐,父亲打心眼里喜欢男孩,我听见他又情不自禁地哼起了"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幸福使日子像长了翅膀过得飞快。我突然发现父亲老了,他那两颗引以为荣的假门牙已被满口的假牙所代替,满头的黑发也花白了。
   前年"八一"建军节,我给父亲买了一件军绿色的羊毛衫,父亲穿着逢人就说:这是我女儿孝敬我的,她知道我喜欢这种颜色。我这个粗心的女儿记不住父亲的生日,所以把父亲的生日改在了"八一"建军节。
   人的一生总是有许多遗憾,我很遗憾在父亲最后的日子没有好好陪伴他。我以为他还有一些日子,不会那样匆匆离去的。
   父亲在三月查出得了癌症,并且已是晚期。我去医院看他时,丝毫看不出他的消沉和沮丧。我见他正背着手在医院的花园里散步,夕阳映照在他的脸上,使他显得分外精神。
   父亲见我就说:给我送终来了?我没开口,眼泪就扑漱漱掉下来。父亲忙问:你吃饭了没有?我点了点头,表示吃了。其实我哪里吃得下去。
   我把父亲扶到一条长椅上坐下,父亲宽慰我说:不要难过,比起朝鲜战场牺牲的战友,我还多活了五十多年,他们在二十多岁就为国捐躯了,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再说我也七十多岁,算高寿了。
   不知为什么,父亲越是这样说,我的心里就越难受。我了解父亲心中的隐痛。他有别人无法体会的苦衷。
   五月的阳光,带着春的气息暖融融地趴进了窗棂,父亲此时躺在病床上已骨瘦如柴。短短两个月,凶狠的病魔就摧毁了父亲的身体和意志,他连坐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
   父亲曾经全力资助的侄儿侄女们,他们知道父亲病重,可没有谁来一个电话问候。我为此感到忿忿不平。可父亲用很小的声音艰难地说:各凭各的良心,我对他们已经没用了。
   父亲不说我也知道,他一直都在盼望着他们的信息。
   我嘟囔着埋怨父亲,这些年本木倒置,付出了那么多,可落了个什么?父亲用那一丝力气平和地说:落个问心无愧。
   当七月如期而至,我的心就一天天紧起来。因为父亲在五月用手给我比划,他的生命可能只有两个月了。两个月,我就要面临与父亲的生死离别。我想尽力挽救父亲的生命,可死神是残酷的,它让你无能为力。
   万般无奈中,我想起了父亲在朝鲜照的那张抗美援朝胜利纪念的照片。我把这张发黄的照片翻拍在手机中,手机的彩色使照片生动起来。我把手机中的照片指给父亲看,我说:爸爸,瞧你那时候多精神!父亲笑了,使劲地举起右手,竖起了大拇指。
   父亲坚强地挺过了七月,这仿佛是我意料之中的事。可我没有料到,他未能与我见上最后一面就走了。本来和父亲说好八月中旬我一定去陪伴他的,可父亲天命难违,不得不忍痛离去。
   千呼万唤父亲已不再答应,他躺在冰冷的冰柜里默不作声。拉开冰柜的那一刹那,我看见父亲冰冷的脸便哭喊:爸爸,你怎么不等我?
   悲痛,已使平日胆小如鼠的我对四周冰柜的遗体没有了恐惧,我只顾悲天怆地地喊着父亲,要他回答我,那怕是很小很小的声音。
   我哭得迷迷糊糊送父亲出发,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送亲人去天堂的路。我无法描述当时的心情,那一个个在担架上排着队顷刻就要化为灰烬的遗体,那一个个悲痛欲绝还要在世间活着的至爱亲朋,在这里彻底分手,从此阴阳两隔,天各一方……
   父亲在农历七月初七去了,我不知天堂的路有多远,但我相信父亲一路上定会唱起"雄纠纠,气昂昂"那首歌。
   父亲,你要以你的智慧在银河边上找一个最好的位置,时刻注视着我,每逢七夕,我会对天盟誓:来生还做你的女儿。
网站目录投稿:怀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