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洛夫诗歌长恨歌原文及赏析


  《九·长恨歌·[台湾]洛夫》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那蔷薇,就像所有的蔷薇
  只开了一个早晨
  ——巴尔扎克
  一
  唐玄宗   从   水声里   提炼出一缕黑发的哀恸   二
  她是   杨氏家谱中   翻开第一页便仰在那里的   一片白肉   一株镜子里的蔷薇   盛开在轻柔的拂拭中   所谓天生丽质   一粒   华清池中   等待双手捧起的   泡沫   仙乐处处   骊宫中   酒香流自体香   嘴唇,猛子吸吮之后   就是呻吟   而象牙床上伸展的肢体   是山   也是水   一道河熟睡在另一道河中   地层下的激流   涌向   万里江山   及至一支白色歌谣   破土而出   三
  他高举着那只烧焦了的手   大声叫喊:   我做爱   因为   我要做爱   因为   我是皇帝   因为   我们惯于血肉相见   四
  他开始在床上读报、吃早点、看梳头、批阅奏折   盖章   盖章   盖章   盖章   从此   君王不早朝   五
  他是皇帝   而战争   是一滩   不论怎么擦也擦不掉的   粘液   在锦被中   杀伐,在远方   远方,烽火蛇升天空哑于   一叫人惊心的发式   鼙鼓,以火红的舌头   舐着大地   六
  河川   仍在两股之间燃烧   仗   不能不打   征战国之大事   娘子,妇道人家之血只能朝某一方向流   于今六军不发   罢了罢了,这马嵬坡前   你即是那杨絮   高举你以广场中的大风   一堆昂贵的肥料   营养着   另一株玫瑰   或   历史中   另一种绝症   七
  恨,多半从火中开始   你遥望窗外   他的头   随飞鸟而摆动   眼睛,随落日变色   他呼唤的那个名字   埋入了回声   竟夕绕室而行   未央宫的每一扇窗口   他都站过   冷白的手指剔着灯花   轻咳声中   禁城里全部的海棠   一夜凋成   秋风   他把自己的胡须打了一个结又一个结,解开再解开,然后负手踱步,鞋声,鞋声,鞋声,一朵晚香玉在帘子后面爆炸,然后伸张十指抓住一部《水经注》,水声汩汩,他竟读不懂那条河为什么流经   掌心时是嘤泣,而非咆哮   他披衣而起   他烧灼自己的肌肤   他从一块寒玉中醒来   千间厢房千烛燃   楼外明白照无眠   墙上走来一女子   脸在虚无缥缈间   八
  突然间   他疯狂地搜寻那把黑发   而她递过去   一缕烟   是水,必然升为云   是泥土,必然踩成焦渴的藓苔   隐在树叶中的脸   比夕阳更绝望   一朵菊花在她嘴边   一口黑井在她眼中   一场战争在她体内   一个犹未酿成的小小风暴   在她掌里   她不再牙痛   不再出   唐朝的麻疹   她溶入水中的脸是相对的白与绝对的黑   她不再捧着一碟盐而大呼饥渴   她那要人搀扶的手   颤颤地   指着   一条通向长安的青石路……   九
  时间七月七   地点长生殿   一个高瘦的青衫男子   一个没有脸孔的女子   火焰,继续升起   白色的空气中   一双翅膀   又   一双翅膀   飞入殿外的月色   渐去渐远的   私语   闪烁而苦涩   风雨中传来一两个短句的回响   这是一首和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同题的叙事长诗。   洛夫尽管撷取的也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生活的纵剖面,但写法不同,一方面,他删去了道士为杨贵妃招魂、代为传递信物等情节;另方面,在与白诗的情节重叠之处,洛夫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挪用,而是有很大的变化,如杨贵妃死后的栖身之地以及她和唐玄宗的互相思念,两首《长恨歌》都有不同的安排。不仅如此,白诗是顺叙;洛诗是倒叙,一开始出场的就是唐玄宗对杨贵妃之灵的哀悼,"唐玄宗/从/水声里/提炼出一缕黑色的哀恸",然后再回过头去,展开他们两人爱情命运的描写。   在想象的结构上,白诗基本上是古典的实写,再辅以浪漫的想象,采用触景生情、融情入景、借景生情、情景相衬等手法,栩栩如生地描摹诗中的故事和人物,使他们成为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洛诗更多的是运用声音与色彩的交感(如"黑色的哀恸"、"白色歌谣")、矛盾情景的酿造(如"她溶入水中的脸是相对的白与绝对的黑/她不再捧着一碟盐而大呼饥渴")、远距离比喻(如战争是一滩"粘液";象牙床上伸展的肢体"是山/也是水")、象征的运用与捕捉(如马嵬坡前,杨贵妃"即是那杨絮/高举你以广场中的大风";她死后,"不再出唐朝的麻疹";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春宵梦长是"一道河熟睡在另一道河中")、极度变形(烽火连天殃及京城依然沉湎酒色的唐玄宗是"高举着那只烘焦了的手",大喊:"我做爱")、荒诞情境的制作(唐玄宗思念死去的杨贵妃,"他把自己的胡须打了一个结又一个结,解开再解开")、具象与抽象的嵌合(如"一堆昂贵的肥料/营养着/另一株玫瑰/或/历史中/另一种绝症"),等等。总之,诗基本上不是描述和直陈,而是以一系列具有象征与暗示的意象呈示诗中的故事和人物,使他们成为现实中的复杂真实的表现。   意象在诗人想象的心理图上往往呈现为一种审美直觉,它是诗人在一刹那间表现出来的理性和感性的复合体。如诗写唐玄宗在安史之乱平息后回到宫内,睹物思人的情景,白诗描摹成:"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融情人景,情景交融,诗人的感觉功能并无多大变异,想象的脉络清晰分明;而在洛诗中,则演化为"竟夕绕室而行/未央宫的每一扇窗口/他都站过/冷白的手指剔着灯花",基本上用的还是白描,但紧接着写道:"轻咳声中/禁城里全部的海棠/一夜凋成秋风",这就怪了!"轻咳声中","海棠"凋成"秋风":从听觉到视觉到触觉,诗人的感觉功能变异极大,想象的脉络断断续续,其断处(或可理解突兀处),正是最能容纳诗人知觉的、情感的和思维的容量的藏身之地,也是诗给读者留下的想象的空白:海棠是美景,以美景写思念之愁苦,秋风是悲风,以秋风衬思念之悲哀,从"海棠"凋成"秋风",又暗示了时间的悠长,更显出思念之无望。一个"凋"字,化无形的秋风为似乎摸得着的具象,使抽象的感情有了一种立体的质感,更显其真实。   在情感的结构上,洛夫和白居易也是各各有别。前者注入了更多的阴冷和悲苦。从诗的主旨来说,两者都一样扑朔迷离,或讽喻重色误国,或歌颂爱情专一,或既同情又谴责;从诗的人物形象来说,两者都塑造了一个因为爱情而丧失了权势还是要爱的痴皇帝,一个因为爱情丢掉了性命依然要爱的薄命妃子。但从诗的情感的结构来看,洛诗与白诗相比,前者的抒情基调注入了更多的阴冷和苦涩。不独是全诗的意象,洛诗更显得冷隽,就连杨贵妃死后的处境的设置,主要也是突出它的冷,冷得甚至有点阴森。对于杨贵妃,白诗将她升入仙境,洛诗则暗示她的归宿是阴间,一成仙,一为鬼,两者境遇相差十万八千里。洛诗的杨贵妃,从"墙上走来"、"隐在树叶中的脸,/比夕阳更绝望":阴森和阴冷之鬼气弥漫诗尾。洛诗尽管成全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生离后的一次会晤,但一是人("一个高瘦的青衫男子"),一是鬼("一个没有脸孔的女子"),且四周风雨潇潇,两人的"私语"竟是"闪烁而苦涩的"!白诗中的唐玄宗和杨贵妃,虽未曾安排两人会面,但人与仙互递思念,忆及的"私语"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虽然这是无望的希望,但毕竟有了希望。诚然,白居易和洛夫各自的《长恨歌》中的爱情悲剧的底色全都是浓黑的,但前者因缭绕了一丝仙气,多少呈现出一点亮色,后者因为弥漫着一股鬼气,更添凄凄惨惨戚戚!我们对两诗的比较,并不意味对白诗的贬低,实际上,作为叙事诗,它几乎是难以超越的。我们只是想通过这种比较,看到属于洛夫自己的东西。洛诗不仅仅是白诗的同一题目的诗的现代化阐释,它把浓郁的古典意味和强劲的现代风糅合一体,显示了诗人偏重现代,并且将传统和现代互为交融的追求。
网站目录投稿:曼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