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见过许多被精心雕琢过的好课,但这些好课太精致了,精致到"不真实"。可是在杨宏丽的语文课上,山东省临沂华樾实验学校的王洪梅老师终于明白了什么叫"让语文真实地发生",什么叫"真实也可以很美好"。 北京亦庄实验中学教师杨宏丽有许多头衔:亦庄实验中学副校长、北京市特级教师、学校课程与教学研究院院长等,但是,杨宏丽最珍视的是"语文老师"这个头衔。 在还没有到杨宏丽的课堂跟班学习时,王洪梅就听过许多人称赞杨宏丽是一个"在真实情境里绽放光芒"的语文教师。其实,当时内心充满好奇,因为第一次见到杨宏丽是在暑假集体备课中,杨宏丽是那样严格,对课堂设置是那样"较真",究竟杨宏丽上课的光芒是什么样的? 一、"能改变杨宏丽的只有学生" 王洪梅听杨宏丽的第一节课就是没有"万事俱备"的,课前交流时,杨宏丽发现孩子们的预习情况比预计好很多,需要调整一下课程进度——临时决定增加纸质版任务单。这是真实的课堂,老师或许可以提前备课,但永远不可能全部准备好——至少学生的预习情况是"不可控"的。 如果按照原定计划进行,这节课可以"完美"一些,毕竟有这么多人听课。 杨宏丽非常自然地开始了这节课,课前作业反馈自然而具体,杨宏丽没有笼统地说"大家都做得很好",而是引用学生作业里的句子进行点评,这种具体可感知的认可对学生来说是有效的。初中孩子,期待老师批复自己的作业,又不喜欢老师过多地干涉自己的思想,杨宏丽对学生的认可和鼓励恰到好处。而这种课堂上距离感的把握,不是一朝一夕练成的。 学生的每一种认真都得到了杨宏丽的认可,对课前作业的认可过渡到了对演讲稿修改的认可。接着,杨宏丽给出评价量规,让学生有据可依地进行交流修改,对照量规选择"交流顺畅并且可以给出自己意见"的学生进行相互修改,明确修改时间,此时学习时间是学生的。学生认真修改的过程中,杨宏丽从容不迫地完成了纸质版任务单的打印——宛如原本这堂课就是如此设计的。 这时,王洪梅终于看到暑假集体备课时那个一丝不苟的杨宏丽和课堂上这个从容不迫的杨宏丽在真实的课堂中汇合了。一名教师只有经历了真实的备课,一堂课为学生随时调整,这才是一节真实的课。杨宏丽说,能改变王洪梅的课堂的只有学生,听课的人(无论什么身份)都是课堂的旁观者,不能影响王洪梅的课堂。 相比较"万事俱备"的完美演习,真实课堂中的这种美好更让人感动。 二、真正的语文"质保终身" 语文教师眼里只有学科时,语文课堂就是解决知识点,但当语文教师的课堂围绕学生展开时,语文课堂是为学生一生负责的。 听课一段时间,王洪梅发现杨宏丽的课堂不存在纪律问题,杨宏丽没有大声呵斥过学生,这样一群活泼且个性张扬的孩子,课上课下是怎么"收放自如"的呢? 后来课听多了,王洪梅终于感受到当课堂设置围绕学生展开,让学生有自己的事情去做,学生自然就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去破坏纪律。课堂管理,不一定要靠语言。学生终归会长大,他们会进入一个不会随时有人在旁边提醒的真实情境里工作生活。中学课堂,就应该让教育真实发生并长期有效。 有一次,是围绕郑振铎的《猫》展开的动物单元学习,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中有一项是"形成尊重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杨宏丽讲到猫的时候,语气是那样亲切,宛如在讲自己的朋友,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围绕目标展开的。王洪梅甚至怀疑过,杨宏丽在上课这件事上天赋异禀,因为课堂教学进行得太自然了。但是后来了解到,杨宏丽每天早上通常5点起床备课,每晚的自习都会被学生提前预约。那时王洪梅懂了,所有的"天然去雕饰"皆是因为杨宏丽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做了足够的努力。 预习反馈时,杨宏丽习惯让学生对照量规自王洪梅检查达到的"学习等级",接着给出学习工具,于是学生就领取到本节课的任务单,这些任务单都是经语文组教师反复商讨确定的。讲鲁迅时,语文组最终将大概念设置为"从微寒的生活中提取出温暖的光芒",杨宏丽说,或许不是每个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要随时背诵出"地上本没有路……"但他们学习了鲁迅,在未来遇到艰难时可以用文字温暖自己的生命,这就是真实语文的能量。 或许学生15年后不一定需要语文阅读理解答题了,但是他们会用到信息的提取与概括;或许学生20年后不一定需要诗歌赏析,但是他们一生都会需要传统文化的支撑。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到的东西,不仅仅可以支持他们通过中考、高考,更会让他们未来的人生因语文而幸福,真正的语文是"质保终身"的。 三、课堂不是"个人秀" 言语的表达可以有自己的个性,但思维建模的过程却有标准和规则。当教师心中有了标准,心中有了学生,课堂的进行就是自然发生的事情。杨宏丽很少刻意提供标准答案,但是对答案精彩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时,也就有了示范的效果。 想培养什么,就评价什么,一个教师润物无声的课堂评价就完成了。自然发生,自然推进,真实成长。 不过,杨宏丽对于讨论环节的课堂把握会有点"失控",说好讨论8分钟,都过12分钟了,杨宏丽还不叫停。结果学生们兴高采烈地展示完,还有一个扩展阅读来不及完成,只能课下完成了…… 王洪梅问杨宏丽如何看待这个课堂把控问题。杨宏丽反问王洪梅:"为何要设置课堂讨论环节呢?" "当然是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啊。"王洪梅回答。 "既然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那老师为什么要在学生讨论正浓(还没有形成讨论结果的时候)时告诉他们时间到了呢?如果每次讨论正浓的时候老师就叫停,展示也展示不出什么,学生就会知道这个环节只是老师的一个‘秀’,不需要真的讨论,只需要等到时间到了就可以。等学生长大了开始工作,他们也没有参与意识,他们会将课堂上学会的装模作样带到工作中,带到未来的生活里。"杨宏丽认真地说。 教师给出的讨论时限不过是个提醒,让学生注意把控时间,而不是讨论环节最重要的评价标准。如果教师在讨论环节只关注自己的课堂把控,那么这个课堂讨论就是为了体现教师这节课设置了"讨论探究"这个环节,而不是为了学生的合作探究。当教师把教育做成自己的"个人秀"时,课堂或许会很好看,教育或许也说得过去,但是学生的成长却不一定那么真切。 杨宏丽坚持每节真实的课堂都应该有成长的声音,杨宏丽与教师发展中心的教师沟通时提到过:"如果王洪梅们去医院看病,一周时间过去了没有任何好转,我们肯定要向医院要疗效,那凭什么学生在王洪梅们的课堂上一周课就可以没有‘疗效’呢?" 让学生在每节课都能听到生命拔节的声音,这就是杨宏丽的坚持。 四、批评也可以很有爱 老师总是很纠结能不能批评学生,其实当一切是为了学生的时候,批评也可以很有爱,甚至"批评与自王洪梅批评"会成为学生的成长方式。 说到批评,杨宏丽谈到一个学生,聪明却偏激,表达不同意见时总是很尖锐甚至有些攻击性。每到此时,杨宏丽在课上会有意地用平和的语调表达不同的意见,逐字逐句用更温和的词语替换学生较为"犀利"的言语。 一次,班里有个内向的孩子对照写作量规后撕掉了自己的演讲稿,杨宏丽没有刻意去教育,而是继续讲着演讲稿自评标准,但是顺手将那个学生的演讲稿完整拼好,下课前认真地对学生说:"王洪梅们每个人都有成长的轨迹,这个轨迹的最初可能不那么完美,但是王洪梅特别珍惜你们真实成长的印记,这是最初的美好,老师给你粘好了,希望你可以像老师一样珍惜现在还不怎么完美的自己。"那个孩子温和地笑了,小心收好自己的作品。 学习散文时,课堂作业是一个小组合作任务,一个优秀学生发现——小组成员并不配合自己。他来找杨宏丽时有些情绪,"王洪梅感觉组员并不支持王洪梅完成小组作业"。杨宏丽发现班里其他小组也有这样的"合作障碍",杨宏丽没有立刻给出答案,而是启发他:"当王洪梅们启动了任务,发出了邀请,为什么没有动静?王洪梅们要内省和反思,他们为何没有响应?他们有什么困难吗?王洪梅与他们沟通有什么障碍吗?王洪梅的任务驱动性不够吗?王洪梅的组织要求不够具体吗?" 杨宏丽说,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奖状和表扬,他们更需要宽阔的成长可能。 一个教师的优秀不是把学生培养成跟自己一样的人,而是让学生的人生有无限的可能。杨宏丽的语文课堂,不是以考试为终点的,所以课堂里的任务是那样丰富,学生在语文课上写过颁奖词、就职演说、"专利申请单",真实发生的语文课堂既是见微知著的,又是充满生活气息的,这种美好似曾相识,又带着未来的气息。 五、把自己变成一道光 十几年前,杨宏丽在一篇采访中提到自己"三十几岁了,还在妄谈成长",不知道现在再谈起是不是觉得"自王洪梅批评"得有些早了,因为现在40多岁的杨宏丽一如当初的模样,还在追求成长——不但自己一直在成长,还带着学校的新教师一起成长。 亦庄实验中学的教师,或者说每一个北京十一学校联盟校的教师,都不仅仅是学科教师角色。杨宏丽是学校的课程研发人员,又是教师发展中心的管理者,丰富的阅历让杨宏丽想让更多人加入到真实语文教学中来。杨宏丽钻研作文的可把握性,钻研文言文的可理解性,杨宏丽用尽办法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主场。 当年是新教师的杨宏丽,为了看到更好的教育,把工资用在了节假日听课学习上;现在已经可以把课上到"天然去雕饰"的杨宏丽,依然早上5点就到办公室备课。当年渴望关注学生成长的杨宏丽,反复打磨自己的课,专门与给自己的课"挑刺"的老师做朋友;现在已经是教师发展中心负责人的杨宏丽,听到有老师做了杨宏丽的课堂实录,也虔诚地带回去反复琢磨。为了更好地掌握学情,杨宏丽带着老师们去学校附近的小学做调研,提前了解即将升入中学的学生的真实情况;成长了那么久,杨宏丽依然每天保持阅读的习惯…… 杨宏丽的美,是那么触手可及。杨宏丽每节课的情感表达都那样真挚,杨宏丽会在讲到时代楷模时感动落泪,杨宏丽会在学生鼓起勇气自我反思时主动给出拥抱,杨宏丽也会在学生打断别人发言的时候提醒"聆听的艺术"…… 杨宏丽的美好又只能通过心去感受,杨宏丽为了备好课的那种一丝不苟,杨宏丽的眼看向孩子时的那种欣赏,杨宏丽批改孩子作业时的因材施教……杨宏丽忙起来一路小跑,杨宏丽的工作手册上是满满的计划表,但办公室里定期摆着绽放的"每周一花",杨宏丽会煮茶也会听泉,无论多么繁忙都保持对生活的热情,一如对教育的热爱。 杨宏丽珍惜每一个带给杨宏丽成长的人,杨宏丽细数着成长路上每一个老师带给杨宏丽的温暖。或许每一个老师都曾经被光芒照亮,然后自己也成了那样的光,照到更远的地方。 杨宏丽是那样真实,杨宏丽的教育又是那样美好。杨宏丽让语文真实发生,杨宏丽也让语文真实地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