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接近小米的市场人士告诉财新记者,小米第五轮融资今日(12月20日)完成,较市场此前传闻的400亿美元估值稍高,但不到500亿美元。 该人士同时透露,本轮领投的机构为新加坡投资公司GIC,此外第四轮领头的俄罗斯投资机构DST跟投,此外还有多家国内机构跟投。 2010年底,小米完成首轮4100万美元的融资,估值2.5亿美元。2011年底,小米第二轮融资9000万美元,估值10亿美元。2012年6月底,小米完成第三轮2.16亿美元融资,估值40亿美元。第四轮融资于2013年8月确认完成,估值超过100亿美元。 融资后加速垂直整合 小米估值4年之间从2.5亿美元飙升至400亿美元,市场对小米模式为什么如此有信心?该名接近小米的投资人分析了几个原因。在他看来,小米的核心业务仍然是工业,其概念类似欧洲的工业4.0,即在充分市场化、国际化和物流保证的情况下,硬件、软件和互联网水平加垂直整合。 硬件领域,该市场人士认为中国目前的工业化水平可以保证不超过1000个零部件的供应链:"为什么做智能手机可以,因为不超过1000个零部件,做汽车中国的供应链还跟不上。" "硬件+软件+互联网的思路其实是苹果思路,但小米的优势在于,在学习借鉴的过程中充分整合。而且,最重要的是小米有一个庞大的母国市场。"在他看来,包括诺基亚在内的硬件巨头之所以在转型过程中失败,和本国市场基数小有直接关系:"无论是中国市场,还是小米目前进入的印度市场,看的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市场都有人口优势。" 在有庞大用户基数的情况下,他透露小米明年春节前后还将推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双卡双待手机。双卡双待曾是国内厂商华为的杀手锏,小米做双卡双待正是看重了苹果不做而国内有需求:"小米还会做到苹果一键通的各项功能。"他说。 虽然国内硬件厂商竞争激烈,但投资人看重小米的软件和互联网能力:"雷军是做软件出身,也懂互联网。华为目前还没有透露出强大的软件能力。" 他也指出,市场上类似360和酷派合作这样软硬互补的案例有可能未来复制小米模式。但小米有先发优势,此外还有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小米把成本控制在5%以内,他用了两个方式,一方面渠道和品牌的费用非常低,几乎为零。另一方面,通过给员工高股权,而不是高工资进一步压缩了人力成本。" 小米渠道成本控制之道 实际上,在12月17日,雷军针对媒体的小型沟通会上已经用沃尔玛和海底捞两个样本解释了小米的低成本低毛利战略。雷军称沃尔玛通过在城乡结合部使用旧厂房简单装修,将美国平均的零售业成本从45%砍半至22.5%。海底捞则通过超预期的口碑建立了品牌,实现了市场推广。 而互联网时代,雷军学习这两个公司的做法则是,渠道上完全摒弃线下所有经销商环节,压低成本,此外依靠价格优势和口碑营销建立品牌。 员工持股以降低人力成本方面,小米内部人士告诉财新记者,小米对员工股一直采取回购政策,不允许员工股流通,这也意味着员工手持的股权短期内缺乏交易变现可能。但由于公司IPO还要等待几年,公司目前已经透露出要解禁员工股交易的迹象。 前述市场人士告诉财新记者,雷军告诉投资人因为成本控制小米将毛利降低到了10%,而从2014年7月开始,采取了"零净利润率"模式:"规模越大,成本率没有提高,雷军说三年不盈利,未来盈利是Costco的会员费模式。" "会员费",未来五年小米巨大的无形收入 实际上,雷军在近日的媒体分享会上已经提到小米会从效率层面进一步学习Costco模式,即基于良好选品,低价销售模式上的"会员费"模式。但他并未对小米要怎么收"会员费"进一步做出解释。 对此,接近雷军的人士告诉财新记者,小米的会员费并非强制性质,而是基于目前已经存在的1亿用户,未来高黏性的米粉们基于产品和服务给小米的打赏性质"会员费",是软件和系统生态链中包括小米在内各家都能够获得利益的模式:"如果你用一个主题用的爽,是不是会愿意给一点点钱?这个钱对喜欢产品的用户来说非常便宜。" 而前述市场人士则认为,小米未来5年可能从隐形或者无形的"会员费"模式中获得巨大收益。现在小米是用1个亿的用户基数来乘以利润率,未来可能是3个亿、5个亿用户来乘以利润率:"未来五年一个手机可以赚到10美元,60元人民币看着不多,如果加上周边配件,整个利润实际是很可观的。"实际上,五年正是雷军给出的IPO时间表。雷军在媒体分享会上并未对本次融资正面回应财新记者提问。而是强调了小米五年内不会IPO,并且指出目前小米不需要通过IPO融资,称已经发行10亿美元债:"银行参与对小米债的需求远远超过10亿,发20亿也可以,可是债也是有成本的啊。"上述接近雷军的人士说。 雷军总结小米系2014年完成了四笔重大投资,包括迅雷、爱奇艺、世纪互联和美的投资额超过10亿美元,投资的主体除了小米还有金山,但生态上打通,业务上协同。他强调各个公司对现金流的重视,称"金山账上趴着10亿现金,小米的现金流也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