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信息架构在中国


  IA全称Information Architecture,中文叫"信息架构"。
  2003年,国内学术界个别专业开始对IA理念和方法进行跟踪,也出过不少论文。但总的来说,比较有价值的实践和经验总结太少,纸上谈兵的成份比较大。近些年因为业界对web-design的高度关注,而被重新挖了出来。并且,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愈发与UE,UCD,IxD等等概念交叉融合。
  2006年5月写过网站的信息架构,一篇启蒙性质的杂文,主要思考信息架构的重要性。标题过大,说的也不是特清楚,以至于对我而言如此重要的思考,都没好意思编入《设计网事》合集。但得到了当时很多同行,乃至学术界同仁的关注和反馈。
  相较其他术语,IA的英文说法没什么争议,但中文翻译比较麻烦。我认为"信息架构"是最地道、准确的中文说法,目前认知程度也最高。某些学术期刊上能看到"信息构建",在台湾还有"資訊架構"和"資訊建築"的提法,比如Oreilly北极熊《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for the World Wide Web》的繁体中文版就叫《資訊架構學》。所以,同行们如果发现"疑似"差不多的术语,请不要怀疑,它们说的是一回事。
  在信息架构此专业领域,我分别推荐过的两本书。除了刚才提到《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for the World Wide Web》的简体中文版《Web信息架构》,还有《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Blueprints for the Web》的简体中文版《锦绣蓝图》。这两本书搭配的很好,前者倾向于理论和战略,适合管理者学习;后者倾向于实践和设计,适合执行者学习。
  我在豆瓣上看到很多同行反映《Web信息架构》看不懂,或者比较深奥。严格意义上说,这本书涵盖了信息架构基本原理和实践应用的各方面,属于大而全的类型,定位为入门级。如果从几本专业书提供的字面意义来理解,信息架构无非一堆晦涩难懂逻辑和方法,脱离情景无法描述清楚,所以关键在于启发设计师的IA意识。Sue Batley在其IA著作曾称"IA如果能算得上是门学科的话,那她就是一门没有边际的学科。"大概就这么个意思。
  书上说的流程和方法,我认为仅供参考学习并促进读者理解。如果在项目实战中照猫画虎,多半会输的很惨,这是很多唯"书"是从"好学者"易犯的错误。专业书的目地在于开阔眼界和论证理解,教我们在没头绪时如何找到头绪,有头绪时如何解决问题。比如《用户体验的要素》、《锦绣蓝图》、《Web信息架构》三本书对导航系统的分类都各有各的观点,其实因为作者学术背景、本书受众定位、出版时间等等很多方面,都可能导致"总结"的不统一。但如果读者没有认真理解,而去纠缠谁对谁错,那你的书就白买了。因此,换个角度说,如果没有基础认识的去看过多理论性专业书,得不出正确结论不说,还很可能让自己先逻辑混乱。此观点引申过来,其实别人的反思总结,自己不一定适用(比如本文)。外来的功力在我们身上会产生互斥效果,除非有足够的功力将其识别、提炼和转化。
  《用户体验的要素》《锦绣蓝图》《Web信息架构》导航系统总结比较
  回到比较实际的话题,关于我正在反思总结的专业术语,如果用信息架构思维来考虑。我们正在面临一个没有体系,没有组织,没有关联的混乱"专业"领域,需要"自己"的实践来检验"别人"的真理。我们应该解决的问题是能统一、分层次、有规范。目前此领域内专业术语的全称、缩写、翻译组合的用法很混乱,比如"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UE、UX"意思完全一样,但计算机不知道,所以需要"受控词表"来约束。甚至咱们需要份《互联网产品设计汉语主题词表》来建立关联,用以应对高速更迭的知识领域,以及外来技术总结参次不齐的冲击。
  2007年我加入Ogilvy One从事Information Architect职能,主要学习Agency公司做IA的方法。据我所知,Agency公司很早就已经设立了IA职位,但其实交付物也比较单一,不如互联网公司要求的多样化。相对来说,Agency公司做信息架构要比互联网公司走的更远,我想这也是为什么高标准设计要求的网站项目一般都是Agency公司接单,而互联网公司只能做做研发外包。
网站目录投稿: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