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发展历史中,积淀和形成了自己独特而伟大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表现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居安思危、乐天知足、崇尚礼仪等等特征。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就在于"和合"二字。 【关键词】中国文化;特质;家文化;德文化 一、中国文化的内涵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蔚为大观。数千年来,它伴随着中国人的发展与进步逐渐成形,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中国人的立身处世、言行举止,似乎无一不体现着中国文化;我们老祖宗留下的每一件什物,几乎也都浸润着浓郁的中华文化。但是一旦旁人问起来,要你用三言两语准确地概括一下中华文化的内涵与特征,恐怕多数人都会瞠目结舌,不知从何说起。毕竟,中华文化支脉太庞杂、流变太频繁,要想真的说出个所以然来,实在是不容易办到。 二、中国文化的几大特质 (一)至高无上的"家"文化——伦理中心 中华民族的"家"文化可分为四个层次,即:家庭、家族、家国、家天下。 家文化——家中窥人之一中国的文化,是以"家"为单位出发的文化,与西方以个体的"人"为单位出发的文化有一定的差别。为什么说,中国的文化以"家"为单位?这有它的经济基础。就是说,中国文化以家庭为主,是以家为单位的经济体并充当社会角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就是专指中国文化圈而言。在中国,每个人必须依附于某个家庭而存在。故结婚是"成家"的标志,没成婚之人,都被视作其父母家的人。中国的家庭在内部还有它独特结构,这就是"长幼有序"。这也可以从对亲人的称呼中看出一些端倪。比方说,称呼父母的亲兄弟(男性),英语是大家"一律平等":只有"uncle"一词而已。汉语的称呼却有"伯伯、叔叔、舅舅、姨父"等;是"内亲"与"外戚"分明。而汉语称呼还分出大小,长幼有序,如sister,有长"姐"、幼"妹",brother,有长"兄"、幼"弟"。所以说,中国是以家为单位的"家有制"经济文化结构,而西方是以个人个体为单位的"私有制"经济文化结构。这就是中国"家文化"与西方的"个体文化"差异所在。既然家庭、家族、家国的关系如此的密切,以家为出发点的许多伦理规范,文化心态,也就有其扩展的空间了。 (二)唯此为大的"德"文化——中庸和谐 中庸,是圣人孔子所极力推崇的"至德",孔子心目中的理想道德叫做中庸。中庸之道,实在是中华民族累积凝成的民族智慧。中庸的精义,似乎不出《论语》的一句话,那就是"过犹不及"。就是说,万事都不要过分;如果做得过头了,那还不如不做。然而时下许多人所理解的中庸,却成了做事无原则、无标准、和稀泥、不偏不倚、模棱两可、首鼠两端的代名词,似乎奉行中庸之道的人都是庸庸碌碌、明哲保身的好好先生。这实在是对中庸真义的误解。 要身体力行"中庸之道",最要紧的是要有一个"度"的把握。中庸的现实意义,用现代语言来说,即是"合理化"。中庸不是平庸,所以绝非因陋就简,当然更不能随俗浮沉。真正的中庸,必须力争上游,日新月异。 中庸之道还有一层涵义,那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变有所不变"。既不偏激,也不矛盾,时时求其命中目标,符合"时中"的精神。诚然,中庸之道堪称为人处世的最高准则,但却是很难为人所把握好的。 和谐:中国人很早就具有"天人合一"的观念,这是一种人与自然有机统一和谐发展的思想。中国人追求的是人与宇宙天地乃至世间万物的和谐与共生。中国人最了不起的地方,大概就是以"和谐"代替"斗争",用"互助"代替"竞争"。"拿和谐来解决问题"成为多数中国人不变的特色,使得中国文化中,"和合性一向大于分别性"。 然而和谐并不反对竞争,天下事非竞争不能进步。有道是,"君子和而不同",尽管大家可以有着不同的看法,却不可不在和諧的气氛中找出孰是孰非。组织成员,不可以为反对而反对,但是基于共同的目标,提出一些积极性、建设性的异议,有助于集思广益,这才是组织进步与发展的动力,非常必要。 此外,中国人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讲究伦理道德,重视人际关系。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道出了中国人际关系的共同心理。《易经》有云,"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便是"和为贵"的生动诠释。因此,大多数中国人在社会交往中都以"和为贵"作为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和"不仅是家庭和睦、社会安定的基础,同时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 (三)以食为天的"农"文化(吃出艺术的"食"文化) 中华民族的"农"文化,即中华民族的"农耕文明"。如极具智慧的农谚、二十四节气历法、对农业的重视。 中华民族是个非常讲究"吃"的民族,以至于吃出了"艺术"吃成了"文化"。如以食为天、"中餐"、色香味俱全的菜系、衣食无忧、养生食疗等。 (四)知行合一的"善"文化 "善"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最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之一。如正直善良、积德行善、乐善好施、善人善己,善己善人。 (五)内涵丰富的"易"文化 中华民族的"易"文化内涵丰富.如真信、真做、真善、包容。以及"梦"文化、"卜"文化、"数"文化。其中重要典籍是《周易》。 (六)民族个性的"玉"文化 世界上,没有那个民族像中华民族这样爱玉、珍玉、惜玉的。玉乃凝聚的"易理",凝聚的"中华文化",凝聚的"中华民族"。如玉之坚(刚)、玉之软(柔)、玉之明(道)、玉之洁(德)、玉之平(谦)、玉之温(和)、玉之质(纯)、玉之润(仙)、玉之灵(悟)、玉之美(悦)、玉之通(智)、玉之厚(贵)、玉之光(佛)、玉之韵(神)、玉之养(健)、玉之品(位)......... (七)神形兼备的"韵"文化 韵味无穷的"中国字"。如风韵(狂草)、行韵(行书)、正韵(楷书)、形韵(形体)、声韵(形声)、意韵(形意)。以及琴棋书画、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 (八)土生土长的"医"文化 "中医",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运用"阴阳平衡规律"原理而建构的生命科学。"中医"特点:自然性、简易性、普及性、综合性、不医性。 (九)民族神勇的"武"文化 中华武术,又被称为"中国功夫",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绝活"。中华武术的特点:以术强身、以术修德、以术养气、以术行善、以术护身、以术保家、以术卫国。 (十)炉火纯青的"师"文化 中华民族的所有军事理论和军事思想都来源于"师"文化。如《孙子兵法》、《六韬》、《三略》、《司马法》等。 (十一)天人合一的"和"文化 "和"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核心的文化理念。如:和为贵、和而同、和而异、和而敌、和而正、和而平、和而顺、和而谐、和而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