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办》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的长篇小说。作品描写女主人公薇拉反对母亲逼婚,在家庭教师罗普霍夫的帮助下出走,并与他结婚,以新的方式开始生活。她创办了一所缝纫工场。两年后,罗普霍夫的好友吉尔沙诺夫与薇拉产生了爱情,罗普霍夫察觉后,以假自杀成全他俩婚事,秘密去美国参加废奴运动。他回国后,与薇拉的女友卡杰琳娜相爱,重新建立家庭。两对夫妇此后相处亲密融洽。小说的副标题是"新人的故事",新人指俄国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批进步的平民知识分子。小说表达了作者对妇女解放,自由婚姻及道德伦理等问题的看法,提出了空想社会主义理想,试图从这些新人身上找到反对俄国封建专制制度应当"怎么办"的答案。小说描写了两类新人。薇拉,罗普霍夫.吉尔沙诺夫是普通新人的代表。薇拉是理想的新女性,她强烈憎恨和反抗玛丽亚式的专制暴君,渴望光明自由。两次婚姻表明她敢于追求自己真正的幸福。开办缝纫工场,实行按劳分红,公共福利的劳动组合原则是将先进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付诸实践,努力探索妇女解放出路的行动。罗普霍夫,吉尔沙诺夫出身微贱,经历坎坷,与下层人民密切相联。他们不尚空谈,实事求是,在革命运动中不断改造自己;坚决反对旧的封建传统习俗,提倡以民主主义思想建立新型的人与人之间关系,在合理的利己主义思想原则指导下,正确处理了与薇拉的爱情关系,表现了新人高尚的道德情操。拉赫美托夫是杰出的新人,"原动力的原动力","盐中之盐"。他是贵族阶级的逆子,信仰革命,为此断绝了一切舒适的物质享受, 自觉磨砺意志,献身民主革命斗争。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民主主义革命家的特征。 《怎么办》以男女爱情纠葛为线索,隐晦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和政治主张,歌颂了新人形象,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作品对"敏感的男读者"的奚落揶揄及议论性插笔含蓄地表明了作品的论争性,现实性。广泛运用象征、隐喻手法表现主题,薇拉的四个梦以寓言方式象征了对黑暗专制制度的反抗;人类应当获得真正的解放,建立一个美好的理想社会,从而回答了时代所提出的"怎么办"问题。结构上,把罗普霍夫的自杀情节放在开篇,制造悬念,引人入胜。薇拉的梦不仅挈领全书,也是构成小说的框架,承上启下,推动情节发展。作品多用隐秘暗示之语。如"未婚妻"暗指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