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家庭教育历来都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所重视的教育问题, 新时代青少年家庭教育问题更加不容忽视。从改革开放以来, 家庭教育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有相当多的问题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城市和农村家庭教育的差距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因此, 本文试从家庭教育现状和对策两个方面來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新时代;青少年;家庭教育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中华民族历来都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重视家庭建设, 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家庭教育的重视。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会影响其对整个世界的认知及其自身的价值观形成,并进而影响青少年的行为养成。因此,当今社会家庭教育问题不容忽视,家庭教育在当今中国教育发展领域的地位也不言而喻,我们应该加强对青少年家庭教育问题的研究, 找出合理改善或良好建构的办法。 一、家庭教育的内容及特点 1.家庭教育的内容 近年来, 青少年家庭教育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在十九大报告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 青年强则国家强。"[1]因此, 对于青少年的家庭教育问题是整个教育领域的重中之重。其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分别为道德教育、体质教育和智识教育。首先, 道德教育非常重要。父母对子女道德品质的教育影响孩子人格的培养和价值观的确立,人格和价值观决定了孩子为人处世的方式以及面对各种决择时的选择方向,并最终铺填出一条专属于孩子的或成功、或失败、或平凡的人生之路。第二, 体质教育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党的十八大提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2],家庭重视子女的身体健康状况,父母拥有正确的健康理念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并言传身教,培养孩子拥有健康强壮的体魄,是孩子快乐成长、家庭幸福美满、国家和谐富强最基本的因素。第三, 智识教育也是家庭教育必须关注的重点。一个人从小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 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并在智力发展、能力培养、知识积累方面不断得到提升和进步,人生最终才会圆满。 2.家庭教育的特点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无论是在幼儿时期, 还是在青少年时期, 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是一辈子的。首先, 父母的影响潜移默化。父母是子女在这个世上最亲近的人, 交流最亲近最轻松,父母一言一行,其影响在不知不觉中就深深印入孩子的脑海中, 对孩子的言行举止有着深刻而久远的影响。第二, 家庭教育具有特殊性。每个家庭父母的学历, 工作背景等都不相同, 对于子女的教育程度也大相径庭。不同的孩子从父母身上获取的知识、能力、技能、性格的传承也不相同, 因此, 不同的孩子受到的家庭教育状况从根本而言是独一无二的。第三, 家庭教育具有具体性。不同的孩子具有不同的性格, 其情商与智商也都不相同。父母可以根据自己子女的具体情况, 挖掘其潜能和其擅长的领域, 让子女择优选择学习领域, 健康发展。 二、新时代青少年家庭教育现状及原因 1.城市家庭教育现状 首先, 城市家庭教育相对于农村家庭教育的环境更加优越。城市家庭父母大多有稳定的工作, 在下班时间大都能和家人相聚在一起, 对孩子家庭幸福感的培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更加关注;同时,城市父母的文化教育背景相对也要高一些, 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质量相较于农村落后地区的家庭也相对更加重视。在孩子的教育及其兴趣爱好等等方面, 都愿意并且更有能力提供物质保障, 进而促进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但是, 当代青少年大多生于九十年代末和21世纪初。在这个阶段, 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使城市家庭大部分只养育了一个孩子。因此, 全家庭的希望和关注都寄托在了这一个孩子身上。首先, 父母对其子女的呵护是双倍的, 唯一的。许多孩子不仅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 以己为大, 唯我独尊的性格,而且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之能力的发展也颇受影响。其次, 父母望女成凤, 望子成龙的心态加之在孩子身上, 让孩子倍感压力,对其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影响,又不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由此可见,城市家庭虽然较农村家庭为孩子提供了更为有质量的家庭教育,但是其弊端,诸如自我中心的性格养成、解决问题之能力的发展受阻、身心健康等问题,确实也是需要重视和进一步得到解决的。 2.农村家庭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居多,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严重缺失,来自父母家人的关爱也相对不足,这些对孩子未来的发展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都会有所影响。第一, 孩子行为和心理更容易出现偏差。有些留守儿童的父母一年回一次家, 而有的甚至三五年才回一次家,孩子对于父母的印象都是模糊的, 家庭关爱的缺失容易导致心理孤僻, 行为、性格、习惯的养成也缺乏家长的示范和引导, 行为出现偏差、心理健康受到影响的可能性很大。第二, 孩子的学习能力发展受到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 为扶持家用在外辛苦工作, 为了节约路费很少回家,孩子缺少父母的日常陪伴、引导和督促,仅依靠学校、社会的教育,相对而言,学习能力将得不到应有的开发。小而言之,这直接影响到青少年未来人生的状态和其家庭的状况,大而言之,也会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 3.家庭教育的概念需要优化 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家庭本位教育观念的影响仍然比较大。在这种观念支配下,个人的成长不仅仅是自己的大事,更是整个家族、整个家庭的大事。当孩子们不能理解或理解家庭义务的作用时,家庭至上、家庭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和文化心理背景下的家庭教育就会成为一种伤害。例如,许多家长把子女的教育工作视为家庭私事,把孩子的未来与家庭荣誉联系在一起,不尊重孩子的选择权,缺乏民主平等的意识。过度保护、以简单粗暴的方式望子成龙或望女成凤,对孩子的成长都会有所不利。 4.家庭教育内容的偏差 许多家长希望他们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不懂得多思量一下孩子教育发展的科学性和规律性,过早地要求孩子学习与年龄、身心发展不相符合的知识、技能,参加各种辅导班,且过度强调、盲目追求成绩,忽视良好品行的养成。例如,有些学生认为只要善于学习,他们就不会有错,甚至有些家长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因为孩子学习成绩好就不会责备孩子。另外,家庭教育中的情感教育也较容易出现偏差。当父母不太注意自己负面情绪的表达而以不恰当的方式管教孩子时,孩子的宣泄渠道就会受阻,久而久之,从孩子本身反映出来的情感状况便是冷漠的,这就是家庭教育的情感教育不到位带来的结果。同时,随着互联网对普通家庭的日益深入和内容不断多样化,间接地令亲子之间的交流互动越来越少,对孩子性格、习惯的养成颇有影响。 5.家庭教育能力的缺失。 仍有很多家庭正在进行着"本能的"教育,他们依靠原生家庭留下的经验和模式来教育他们的孩子,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也缺乏通过学习提高自身教育技能的主动意识。例如,当父母面对孩子的精神疾病或沉迷于互联网、严重犯罪等活动时,多半会感觉到无助、焦虑、甚至暴燥。 三、解决家庭教育所存问题的对策 1.积极提升城市青少年家庭教育质量 多数城市青少年都是独生子女,在生活中过分依赖父母,小事不懂得处理,基本的家务活不会做, 但是性格骄傲, 以自我为中心。因此,对于城市大多数城市家庭而言,家长应该更注重孩子独立性和包容性的培养,提升家庭教育质量。首先, 家长应该树立一系列正确的教育意识。例如,孩子只有经历得多才成长得快,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只要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都应该创造条件让孩子自己去完成;任何人的成长都是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然后再趋于熟练,所以教育并不是立竿见影的事,得给孩子时间,得给孩子耐心,更加应该给孩子以信心;教育同样也是讲求方法的,当一种教育方法不管用的时候,家长应该有主动思变、主动思学,主动思因的意识,积极主动地寻找更加有效的教育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引导。第二,家长要积极实践和探索良好的教育行为,良好的教育行为不仅是良好的家庭教育的体现,同时也是孩子成长发展的一面镜子和榜样,只有努力实践良好的教育行为,家庭教育才能真正从言教走向身教,最大限度地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创新思路和模式,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辅筑新的家庭教育之路。 当前,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亟待解决。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 他们不能在没有关爱的环境下长大。"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加大工作力度, 采取有效措施, 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监护照料和更好关爱保护。"[3]首先, 全社会应该参与其中,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家长给予家庭教育的援助,可以从教育的科学理念和方法入手,以恰当的方式进行定期指导和宣讲,帮助在家留守照顾儿童的家长们逐步树立正确的教育意识,从根本上改善家庭教育状况。第二, 政府应加强对在外打工的父母进行"异地"家庭教育指导,甚至可以编写异地家庭教育指南,也可以是相关规范,帮助在异地打工的父母和在家留守的儿童之间建立新型的、健康的亲子关系。"异地"家庭教育应该注重直面留守儿童和父母分隔两地这样的现实问题不回避,从现实出发,解放思想,创新思路,重在创新家庭教育在空间上的实现方式以及亲子沟通的表达方式,运用目前高速发展的通信通讯技术,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辅筑新的家庭教育之路。第三,留守儿童所在地的学校和政府部门应该对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学校可以注重研究和实施专门针对留守儿童成长的校本教育内容和方式;地方政府可注重研究对留守儿童及其家庭进行社会关怀的原则、方法、内容和规范,并组织有效实施。 四、总结 新常态背景下,家庭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地丰富和扩展,从小处言家庭,由大处说国家,都需要对自身或社会的家庭教育现状有准确的认识,同时又常葆开放、创新的思维和心态,立足自身資源,面对现实问题,始终把寻求和探索更优的家庭教育模式作为研究和实践的关键点和突破点,谋家庭之幸福,求国家之富强。 【参考文献】 [1]徐文华. 高中生家庭教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7. [2]董世华. 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3]王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