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标志着垃圾分类由倡导转化为法定义务。4月24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和物业管理推进大会,蔡奇书记发出全市总动员,要求结合疫情防控,积极稳妥地推行垃圾分类。4月29日,张家明副市长召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会,对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市各相关部门、各区按照工作部署,全面启动垃圾分类各项工作。北京新版垃圾分类的实施,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疫情让广大市民不仅重视良好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同时,对城市的环境卫生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市民通过"12345"反映垃圾分类的电话达千余次。5月5日,有关"北京垃圾分类"的舆情信息约3.5万篇,微博#垃圾分类一起来#热搜,阅读量为3.4亿,讨论32.5万。 下面,介绍一下近期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情况。 一、疫情防控与垃圾分类两手抓,为实施做好准备 2020年以来,市城市管理委会同各相关部门一手抓疫情防控,保障首都城市安全运行;一手抓垃圾分类,全力做好实施准备: 一是制定了配套政策。陆续制定了"一大四小"文件,印发了《密闭式清洁站新建改造提升技术指引(2020年版)》等3项指引。会同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北京市餐饮服务不得主动提供的一次性餐具目录》《北京市宾馆不得主动提供的一次性用品目录》。 二是关于终端处理设施准备。目前,本市现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共44座。其中:焚烧设施11座,处理能力达到16650吨/日(实际处理1.43万吨/日);生化设施23座,处理能力达到达8130吨/日(实际处理2400吨/日)。全市焚烧设施处理能力紧平衡,目前在建的3个焚烧设施将于2022年建成,可增加处理能力7600吨/日,实施垃圾分类后,用来焚烧的其他垃圾将会减少,焚烧紧平衡可缓解。垃圾分类挑战最大的是厨余垃圾的处理能力,目前本市的处理能力,可以满足垃圾分类需求。 三是标志标识准备。我们设计了垃圾分类LOGO,由绿色、蓝色、红色、灰色四个色块组成,突出绿色主体,汇聚成一个生生不息的光环,寓意垃圾分类、绿色循环。对垃圾转运车进行了形象设计,并将陆续完成"换装"。目的是为了统一形象,易于辨识、方便大家监督。 四是动员和执法准备。上线并发放垃圾分类指导手册、挂图、折页等宣传资料,录制培训视频,组建垃圾分类宣讲团,开发"垃分宝典"微信小程序。相关执法部门制定垃圾分类专项执法工作方案,明确执法案由、依据和标准。 二、全面启动,以点带面推进垃圾分类 为统筹推进垃圾分类工作,5月3日,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工作指挥部成立,市政府张家明副市长任总指挥。当前垃圾分类推进工作的重点: 一是党政机关率先垂范,社会单位全面实施。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安装厨余垃圾控水控杂和就地处理设备,最大限度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生。 二是示范片区引领,逐步实现居住小区全覆盖。年底前,全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的街道乡镇要达到90%以上。 三是农村地区以环境整治为主,推进垃圾分类。涉农区结合农村环境整治,做到村庄干净整洁,确保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清理,因地制宜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同时,要加强精细管理,规范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要求。细化减量措施,争取将年度垃圾增速控制在4%以内。 三、坚持问题导向,以主动发现问题促进整改落实 5月4日,市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工作指挥部开展第一次现场督导检查。各区和市各相关部门均已开展检查。 从检查情况看,《条例》实施以来,垃圾分类工作有序推进,宣传到位,桶站设置基本到位,设施总体运行良好,社区工作者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能够做到垃圾分类处理。检查发现了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是:有的小区桶站设置不够规范,标准不高,垃圾桶比较脏,存有破损,基本无桶盖;桶站值守力量不足,厨余垃圾分类不够纯净;有的小区内缺少再生资源回收点和大件垃圾暂存点,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还未进入,存在翻桶、捡拾可回收物,在小区内乱堆乱放等现象;一些社区、物业动员力度不足,楼门长、志愿者等还未参与进来。 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由各区、各部门督促相关的责任人,逐一落实整改。此外,12345市民热线、媒体、新媒体微博等市民反映的问题,都一并纳入问题整改清单,形成对问题的发现、整改、反馈闭环管理。 四、抓住各方责任这个关键,督促责任落地落实 垃圾分类是"关键小事",也是一件难事。实现垃圾分类,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并养成习惯;需要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全链条都做到分类。《条例》对垃圾分类的责任体系作了明确规定:一是单位和个人履行生活垃圾产生者的责任,减少生活垃圾产生,承担生活垃圾分类义务。二是物业管理企业,公共建筑所有权人,经营场所、交通场站、河湖、公园、旅游景点的管理单位等十类主体,负有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的责任。三是收集、运输、处理单位的专业机构责任。四是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责。 社区在垃圾分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社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出色表现,为做好垃圾分类提供组织支撑。需要强调,推行垃圾分类必须以确保疫情防控工作为前提。 我市的垃圾分类工作低调亮相、不断拧扣,但标准不低、要求不减,重在从稳从实、环环紧扣、步步深入,目前正处在爬坡加速阶段。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紧紧抓住责任这个牛鼻子,采取多种方式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和源头减量。也会配合媒体做有深度、有广度的采访报道,为推进垃圾分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