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空巢老人容易得抑郁症 诱发这些老人患病的主要原因有三点:老伴去世是第一诱因,很多老人在老伴去世3个月内即出现明显的抑郁症症状;其次是退休,很多老人因生活失去目标而出现心理问题;另外,因为慢性疾病导致长期身体不适出现抑郁症的老人也较多,尤其是心血管病、糖尿病患者等。 不少父母都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的养老积蓄"奉献"出来,为孩子买房、买车,然而,对孩子如此的关爱,换来的却是"独守空房",老人的心理落差自然很大,尤其是在生病或出意外时,由于得不到子女的照顾,会因此产生被遗弃的心理,或感到孤苦伶仃而自悲、自怜等。 空巢老人有心里话没处诉说,有时间没事可打发。这样的老人很容易出现抑郁症状:感到孤独、精神寂寞、觉得生活没意思、经常回想往事、悲观厌世。有的老人甚至会产生自杀行为。 二、空巢综合症的表现 "空巢综合症"集中表现为内分泌、中枢神经和免疫系统功能的紊乱、失调和减退,从而导致抵抗力下降,诱发冠心病、高血压、支气管哮喘、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较为明显的症状有: 1、精神空虚,无所事事 子女离家之后,父母从原来多年形成的紧张有规律的生活,突然转入松散的、无规律的生活大辩论态,们无法很快适应,进而出现情绪不稳、烦躁不安、消沉抑郁等。 2、孤独、悲观、社会交往少 对自己存在的价值表示怀疑,陷入无趣、无欲、无望、无助状态,甚至出现自杀的想法和行为。 失眠、早醒、睡眠质量差、头痛、食欲不振,心慌气短、消化不良、心律失常、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等,这些症状主要是受"空巢"应激影响,产生的一系列躯体症状和疾病。 三、空巢老人心理如何调节 面对"空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应对办法,但总归要心情平静,平和面对,要主动进行自我调节。 首先,要做好心理调节。老年人要认识到,子女"离巢"是家庭发展的必然趋势,子女长大成人,从父母身边离开,成家立室,哺育自己的后代,是子女成熟的标志,也是人类的自然规律。如果孩子长大了都不愿意离家,长期与父母住在一起,还要父母照顾,这反而是家庭的不幸,所以,老年人应该为子女的离巢而高兴。 子女离巢后,由于各种原因回家探望父母少了,父母也应体谅。毕竟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子女的工作、生活压力很大。老人应想方设法自己顾料好自己,让自己身体健健康康,少让子女操心、担心。通过逆向思维,老人心理就可以得到平衡,心情开朗了,怨气少了,就能摆正心态,心平气和地应对"空巢期"。 其次,要做好生活调节。以前整个家庭都围着子女转,自己比孩子还累,一切生活安排,都是子女为先。如今孩子离开了,自己可以轻松下来,可以重获"自由",想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运动、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看电视一切都由自己作主,想怎样就怎样,老两口可以放纵一下自己,重温新婚时的二人生活。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出门旅游享受大自然的乐趣。可以把自己从孤独的小圈子里解脱出来,结交各种各样的朋友,一起参加多种多样的文体活动。还可以扩大自己的兴趣范围,如养宠物,养狗猫、小鸟等。除此之外,老人还可以从看书读报、习字、画画、练琴、打拳等活动中获得乐趣,孤独感也就悄然消失。 少年夫妻老来伴。孩子离巢,老年夫妇应该及时将情感转向老伴,以此填补因子女离巢而留下来的"真空"。如果是丧偶老人,可以在适当的情况下考虑再婚,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寄托,以此来摆脱孤独,子女对此要给予大力支持。 四、如何关怀这些老人,老年人该如何保健 医学专家建议,一方面,老年人要保证身体健康。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状况日趋下降,要注意诸如高血压、高血脂等退化性疾病找上门。戒烟戒酒,少吃盐多运动,提前打好预防针;对于已经患有高血压疾病的老人,推荐使用降压疗效比较好的药物-0号,药效显着、经济实惠,服用也非常方便,一天只需服用一次,非常适合老年人使用。 另一方面,就是要注意心理健康。很多老年人在退休之后突然陷入无所适从的状态,或者子女长期在外打工无法享受天伦之乐,这些状况倘若调整不好,持久下去,就有可能会导致精神抑郁。因此,老年人要自我调整好心态,多与同龄人交往,多参与社区活动,可以排解老年人的孤独,保持健康的心态。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作为子女,在忙碌自己事业和生活的同时,要时刻不忘关心父母,免得留下遗憾。而关心父母,不是给足够的钱就够了,而是关注他们的精神感受。在父母身旁的,有空多回家看看,给他们做一餐饭,给父母洗脚,陪父母出游;不在身旁的,经常多打打电话也是能做到的吧。 专家提醒,老人在节后就要注意调节情绪,避免急剧变化,伤心又伤身。在孩子离开家之前就应调整自己的生活重心,不要一切都围着孩子转,可以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比如书法、健身、养鸟等。尤其是在孩子离开家之后,更应该积极主动地与外界接触,与人交往。另外,老人需要注意保暖,多喝水、避免劳累、少吃或不吃高盐高脂食物。只要调整得当,空巢老人的节后抑郁症一般半个月内就可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