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产品心理学万把共享雨伞被哄抢一空的商业启迪


  500万把共享雨伞被哄抢一空,这样的"藏伞于民"的思路是否正确呢?文章为你解析。
  我们凭什么要共享一切?
  "我们凭什么要共享一切?"在"共享经济之父"杰里米·里夫金说出这句话的不到一年里,我们依次见证了滴滴的一统,易到的衰微。还有在2016年我们从来不敢想象的新鲜玩意:共享冷仓,共享篮球,共享按摩椅,共享睡眠仓,共享马扎,共享宝马,共享法拉利。3000块钱押金的共享空调。
  当然还有前一段时间在京圈里刷屏的被市民哄抢一空的"共享雨伞"。后来这把伞的产品经理对媒体说:如果它出现在大街上反而不对。乍一听观点有些新奇,那它究竟是否经得住推敲呢?是"藏伞于民"的思路正确,还是"用完归公"的思路正确。这篇文章就带你分析一下。
  这是一场无桩伞和有桩伞之间的竞争,更是一场高端伞和低端伞之间的竞争。
  共享雨伞"藏伞于民"的思路对不对?
  共享雨伞"藏伞于民"的思路对不对?那就要问这把伞对用户来说是不是刚需。下雨天一个潜在用户忘记带伞,在地铁出口的栅栏上取了一把共享伞,在这段时间里它确实是刚需。因为地铁口没有卖伞的,出地铁口买伞就要被淋,所以用户愿意掏押金解决燃眉之急。押金不过20,半小时0.5元,绝大部分人可以承受的价位。再说这把雨伞的成本也不止这些。
  因为商家为这把伞开发了app,伞上有密码锁,有定位装置,其次它作为共享雨伞,材质肯定高于超市的十元伞,这点毋庸置疑,否则在用户心中一旦留下"这是一把很垃圾的共享雨伞"的印象,那么对这个共享雨伞品牌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所以企业不会在雨伞的材质上偷工减料,如果有那就是自取灭亡。基于此,用户在心理上不会觉得吃亏,更何况解决燃眉之急要紧。所以他心安理得交了押金。
  如果不出意外,这把伞开启了一次有去无回的"认主之旅。"在用户回到家中,他会将雨伞扔进家里储藏雨伞的地方。这把雨伞一旦落地,它就不会再有出头之日了。为何?这个时候一定要揣摩用户的心理。
  如果第二天不下雨,完全没带伞的必要。况且这把伞呆在家里又不花钱。假如第二天依旧下雨天,你觉得这个用户会用这把共享伞还是用普通伞?正常人肯定用普通伞。因为普通伞自己最熟悉,有情感基础,不需要扫码,不需要解密码锁,不需要一小时交一块钱。拿起即走。因为用户的本性是懒惰的。至于这把共享伞为何要留在家中,不再有出头之日。另一点就是人性的自私和贪婪。
  当共享伞回到家中,应用场景就会发生本质的变化,基于用户立场,最显而易见的变化就是:它不再是刚需了,因为用户有家用伞和共享伞选择了。所以这把雨伞的"认主之旅"是一次改变它自身属性的一场不归之旅。对用户来讲就是一个由刚需变成弱虚,甚至伪需求的过程。基于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天之内,三万把雨伞全部消失不见了。
  基于这个高频场景我们继续分析:什么的共享伞会被高频的分享出去?答案肯定是不需要消耗时间和金钱成本的雨伞,也就是被记住密码的共享伞。
  你会非常自豪的把这把雨伞分享给亲人朋友,然后告诉他密码,并叮嘱他不要忘了,这样就可以永远免费使用。我们不难发现如果共享伞要被分享出去,它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第一不需要下载app,第二不需要交押金,第三不需要付费。也就是说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共享伞才会在熟人圈里传播。其实这也是用户的虚荣心在作祟,为了能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这里的虚荣心,我简单的设计了一段对话。
  时间:早8点。
  人物:小a和小c(情侣关系)
  场景:窗外下着瓢泼大雨。
  小c:家里怎么又多一把雨伞。
  小a:昨天下雨我就带回来一把。
  小c"哦"了一声继续说:我上班去了!
  小a:等等。
  小c:说。
  小a把那把共享伞递给小c说:开伞密码123456。你不用下载app,也不用交押金,更不用付费。厉害吧。
  小c眼神略带激动的看了小a一眼说道:好厉害。
  所以我们不难发现,小a想从小c那里获得认同感,他才会愿意把共享伞分享给小c。这是用户普遍的虚荣心作祟。此刻如果小a记不住密码,他就不会给小c分享,因为只有不让小c下载app,交押金,付费才能让小a从小c那里获得认同感。
  假如产品经理把开伞机制设置成一次性机制,即伞一旦合上密码就会变更。你觉得这样小a会分享给小c吗?答案是不。因为我有选项,家里就有伞,为何再进行复杂的操作然后付费使用呢?这里存在极为糟糕的场景体验问题。
  再看第二种情况,假如第二天没下雨,你会把雨伞拿出去放在公共位置吗?答案是不会,因为用户是懒惰的,其次,还伞这个动作消耗了用户的精力,这是违背产品心理学的机制设计。而现实也是这样:雨伞回到家中再也没出现过。
  表面上看似藏伞于民,这把雨伞在熟人圈里流动。而本质上是:这把伞在熟人圈里免费使用才能流动。一旦要下载app,交押金,付费。任何用户会毫不犹豫的将共享伞抛弃在家中。用他们自己的伞,因为在这个使用场景下用户有了选择权,在这样的使用场景下:共享伞从刚需的神坛上跌了下来,摇身一变,成了可替代品。这对共享雨伞的打击是毁灭性的。所以,藏伞于民的逻辑是错误的。
  那么做共享雨伞什么样的逻辑是正确的呢?
  我们依旧从用户心理出发来设计共享雨伞的系统机制。上面已经分析到:藏伞于民会释放出用户心理丑恶的一面:即:虚荣心,贪婪,自私和懒惰。基于此我们就要想方设法将这几种人性转化为对产品有利的一面。并对其赋能!
  解决方案如下:
  一.将共享雨伞的黄金比例1:10贯彻到底。
  不要让1:10变成一句空口号。如果资金有限,那就缩小投放范围。如果你只有一万把伞,千万别把它平均投放到十个城市。而是要把它集中投放到一个区域,比如深圳福田区。只有达到黄金比例,共享雨伞的用户群体效应才会出现。低于这个黄金比例,这把伞会被做坏。
  二.一个密码只能使用一次,伞一旦合上密码立刻变更。
  你要相信在小便宜面前中国大妈的记忆力非常好的。别指望用户睡一觉就把密码忘了,至于怎么把密码的随机性设置到解锁系统里,那是你们公司产品经理的事情。当然你也可以继续保留原来的密码机制,让这把共享雨伞彻底变成社会的公益伞。
  三.如何避免藏伞于民,答案是伞桩。
  有人说这样做是不是逼用户出门再送一次伞?不是的,如果区域内的雨伞和用户的比例达到了黄金比例1:10。那在地铁站和小区里都会有取伞还伞的电桩。如此一来还伞只是顺便的动作。而无电桩的雨伞将会无家可归,它要么被用户带回家中不见天日,要么会被用户塞进某个角落。
  不要指望用户花费精力给你选一个流量大的地方方便第二个用户取伞,这样的几率很小。因为用户是自私懒惰的。所以伞桩存在的合理性不仅增加了这把伞的方向感,仪式感,归属感。而且更便于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更巧妙的避免激发人性阴暗的一面。
  四.用匠人精神做高端情怀伞。
  用最好的材质,用最好的设计,并植入适合这把雨伞的文化背景。对低端伞,无桩伞进行降维打击。让用户在心理上觉得用这把伞有面子。况且能激发用户虚荣心的只有高端伞,而低端伞会逐渐被淘汰,只是前期不明显,后期行业洗牌时会越来越明显。
  有产品经理会觉得高押金对注册量有阻碍,并不是的,摩拜比其它单车押金高200元,并不影响它成为单车巨头。而押金99元的摩簦伞用户并不会比押金19元用伞量低。更何况雨伞的成本远不及一辆单车高。这就充分说明了有文化背景奢侈伞才是共享雨伞的将来。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
网站目录投稿:春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