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朱湘诗歌采莲曲原文及赏析


  《采莲曲·朱湘》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小船呀轻飘,
  杨柳呀风里颠摇;
  荷叶呀翠盖,
  荷花呀人样娇娆。
  日落,
  微波,
  金丝闪动过小河。
  左行,
  右撑,
  莲舟上扬起歌声。
  菡萏呀半开,
  蜂蝶呀不许轻来,
  绿水呀相伴,
  清净呀不染尘埃。
  溪间
  采莲,
  水珠滑走过荷钱。
  拍紧,
  拍轻,
  桨声应答着歌声。
  藕心呀丝长,
  羞涩呀水底深藏:
  不见呀蚕茧
  丝多呀蛹裹中央?
  溪头
  采藕,
  女郎要采又夷犹。
  波沉,
  波升,
  波上抑扬着歌声。
  莲蓬呀子多:
  两岸呀榴树婆娑,
  喜鹊呀喧噪,
  榴花呀落上新罗。
  溪中
  采蓬,
  耳鬓边晕着微红。
  风定,
  风生,
  风飔荡漾着歌声。
  升了呀月钩,
  明了呀织女牵牛;
  薄雾呀拂水,
  凉风呀飘去莲舟。
  花芳
  衣香
  消溶入一片苍茫;
  时静,
  时闻,
  虚空里袅着歌音。
  十四,十,二四
  《采莲曲》是朱湘的得意之作,这首诗无论在形象、风格、形式、技巧上,都可以作为朱湘诗歌的代表作。
  把新月派"理性节制感情"的美学原则加以认真贯彻的朱湘,在他的大多数诗篇中着意表现一种宁静的风格。那种"东方的静的美丽"差不多成了朱湘所崇拜的至上的诗境; 在这种超越了时空的美学风格的制约下,诗中的形象也成了富有古典意味的形象,美得出奇,也静得出奇。《采莲曲》是采莲少女们唱的歌调,宛如古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的风致,采莲少女也与世事变迁绝无干系,荡漾着典雅的古风。在诗中,娇娆的人与人样娇娆的荷花交相辉映,桨声与歌声互相应答,花芳与衣香在风中交融,采莲女的娇羞又与天上人间的欢乐美景叠印在了一起,好一幅和平宁静安详的景象。诗写得十分细腻,典型的东方少女,近乎富丽的古典意味的色彩,又与那恍如全诗中荡漾着的悠远雅致的乐声歌声交融在同一番意境中,闪发着奇彩。
  朱湘对中国古典诗词传统的大胆汲取以及与之在精神气质上达到的共鸣,可以说是影响他诗的风格的一个重要因素。《采莲曲》的章节,字句,音节,节奏如此的谐美和宛转,如此的精致和考究,难怪有人说这首诗的格律是"词曲式的格律"。内容上缺乏时代气息,这是朱湘大多数诗作的共同特点,也是一种通病。但形式上的刻意经营以及所达到的不一般的效果,却是朱湘的心血所在,与我们前面提到的东方气息紧紧相联。《采莲曲》在形式上又有许多独到之处。朱湘的大多数诗作各诗行整齐划一,章节与章节之间保持对称的形式。在《采莲曲》中却有些不同,章节与章节之间固然保持了十分严格的对称,各诗行却不是那么整齐划一;相反,诗人是通过那种参差不齐,错落有致的诗行,传达出了一种难得的节奏感。在这首诗中,音韵是活动的,流畅的,是随着诗歌情绪摇曳变幻的。像"藕心呀丝长,羞涩呀水底深藏"这样的音韵搭配,无疑是富于生气的,并没有在朱湘的一部分诗作中的那种生硬的搬凑。另外,像"左行,右撑","拍紧,拍轻","波沉,波升"这样的短语,更是朱湘的得意的创造,他自己说这是"以先重后轻的韵表现出采莲舟过路时随波上下的一种感觉"。朱湘在诗歌艺术形式尤其是格律上的这种探索,对后来者是很有启发的。
网站目录投稿:寄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