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重视孩子的性别角色教育,我们提倡的"男女平等",是在人格和生存权利上的一种社会准则。培养孩子具有善良、坚强、勇敢、自立等优秀品格,固然无须区分男女,但是,我们绝不能就此而忽视、抹杀甚至是违背大自然赋予孩子的性别属性和差异,因为我们不难想像,一个男女角色混淆的社会,会是怎样的一幅情景。所以,请给孩子一张"明性片",使他尽快完成性别认同,进而定位自己的性别角色,以及与其性别角色相适应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这样,孩子才能身心健康地成长。 性别认同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生理性别的自然认知,如果孩子在幼儿期不能及时完成性别认同,日后就有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性别偏差行为,影响各方面的发展,甚至影响身心健康。 透视:性别错位缘何出现先天原因:生物学研究表明,在胚胎期,人的性腺结构在发育初期倾向于形成女**卵巢,心理学家曼内称之为"夏娃原理"。如果缺乏雄性激素,胎儿在母体内就会引起男性大脑女性化,从而造成性别认同的困难。 后天原因:人的性别认同是通过对自我性别体象的理解,对神经内分泌和排尿等生理活动机制的初步明确,以及通过父母的示范作用、社会的强化作用和语言的影响等得以发展的。很多家长认为,性别认知是件自然不过的事,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顺理成章地完成性别认同,确定自己的性别角色。其实,除了先天原因的影响,一个孩子最终确认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主要是在外界环境和教育等因素的渗透下缓慢进行的。如果外界没有给予孩子正确的导向,孩子就有可能产生性别角色混淆。 孩子产生性别错位的3种家庭高危区单亲家庭及其辐射区:单亲家庭里缺乏母亲的温柔细心或是父亲的果断自信,难以给孩子一个完整和谐的成长环境,长时间和同一性别成人生活的孩子比较容易偏离正确的性别角色,而很多家长对这种缺憾的影响却浑然不觉,等发现孩子的性别认同存在问题时,孩子已经偏离正常轨道很远了。常见的还有由于父母一方工作繁忙,无法照顾孩子的家庭。 不和睦家庭:心理学家调查发现,成长于不和睦家庭的孩子性格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要么叛逆偏激,要么固执怪异。这类孩子在家庭的压力下无法正确完成性别认同,可能会把投射在父母身上的反感,转化为对某种性别的偏差态度。 家长误导家庭:比如,有的家长出于对女孩的偏爱或其他原因,将自己家的男孩"装扮"成女孩模样,(或反之)……长期"异性打扮",会导致孩子产生性别认同混淆。尤其当孩子成长到了青春期,第二性征陆续出现时,心理上更容易产生困扰。 影响孩子性别错位的其他因素学校:在最初的受教育阶段,孩子接触的"施道者"基本上都是女性,幼儿园的"男阿姨"自然是凤毛麟角,甚至在国内大多数城市的中小学校,教师性别生态失衡的问题也日渐凸显。男教师的一些性格和生理特点,是女教师不可替代的。学校男教师少,就如同缺少父爱的"单亲家庭",容易使孩子的心理、思维出现缺陷。而且多数学校还要求孩子循规蹈矩,把女生的行为视为榜样,并以此为标准来衡量男生。 社会:由于社会竞争激烈,为了增加生存的砝码,很多女性被教育得越来越"强势"。家长目睹升学以及就业等方面的残酷竞争,因此提早给孩子打"预防针",处处以男孩的标准要求女孩。另一方面,很多独生子女受到家长特别是祖辈全方面的呵护,在这样的环境下,男孩容易养成文弱、多愁善感等不像男子汉的习气。 专家观点:性别教育不容忽视性别认同是孩子探知外在世界的途径之一,是一个人对自我性别的归属感,也就是对于自己是男是女的划分。每个人成长的过程,都是一个对自身、对他人不断探索认同的过程。3~4岁时,大部分孩子已经能认同自己和他人的性别。 以上就是佰佰安全小编为您介绍家长要重视孩子的性别角色教育的内容,本网儿童安全教育知识库中还有很多关于儿童安全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本网的内容,以便让孩子更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