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研究


  摘 要:长期以来,我国油田主要采用注水法来开发油气。但是在长期的开发之后,相应的油田也逐渐进入高含水阶段,这极大地增加了油田开采的难度。本文以哈南地区油田为例,探讨了特高含水期剩余油的形成和分布特征,以期为新时期我国油田开采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特高含水期;油田开采;剩余油分布
  石油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特别是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动,对于石油等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所以如何才能有效地提升石油开采效率是当前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然而,随着油田的开发,我国大多数油田已经进入到高含水期,相应的产油量逐渐减小,开采难度不断增加。因此,对于特高含水期剩余油的形成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和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特高含水期油藏概况
  (一)特高含水期油藏开采现状
  哈南地区油田位于内蒙古锡林浩特市阿尔善苏木乡,马尼特拗陷东部、阿北和阿南凹陷之间的阿尔善构造带上。该油田区域包含哈达图和吉和两个油田,含油面积16.79Km2,地质储量3372.75×104t,可采储量711×104t。其中哈达图油田包含砂岩、哈34断块、潜山、夫特几个油藏;含油面积14.7Km2,地质储量3149.51×104t,可采储量675.8×104t;流体性质:油藏地层水型均为NaHCO3。哈南油田各断块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控制程度、油层动用程度高哈达图油田水驱状况稳定:含水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反映水驱状况有所变差,但两个递减均有所下降,自然递减由9.5%下降到6.1%,综合递减由7.9%下降到2.8%;哈南砂岩:水驱状况有所变差,递减加大,与2013年对比,自然递减由12.4%上升到15.6%,综合递减由10.8%上升到12.9%。砂岩油藏变差主要是哈301断块套变停产停注,造成开发形势变差;为防止套变进一步加剧,控制注降压13口。导致部分井产量下降。与此同时,哈34断块随着新井投产井数的增加,产量由早期的4t上升到45t,目前保持相对稳定;吉和油田新井随着新井投产井数的增加,产量稳定上升,目前稳定在45t;而老井保持了相对稳定的生产形势。
  (二)特高含水期油藏开采特点和分布情况
  针对剩余油富集区,可以采用注采井网加密调整处理对策,将开采段进行合理划分,并实施调剖堵水和分段开采等控水和挖潜稳油措施。特别是在进入到特高含水期之后,相应的主力油层大都已经被水所淹没,加之注水对断层造成破坏,以至于分散了地下油水。此外,不同的油藏类型会形成不同的剩余油分布形式,具体分布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区域分布来看,剩余油主要位于岩性变化带、断层边角区和大断层附近;从平面分布来看,剩余油主要表现为窄条带状和孤岛状。但是由于"土豆"状油砂体注采不完善,加之储量动用性能比较差,所以此处为剩余油富集的主要部位。特别是因局部油层部位的油水井停注所引发的滞留区和饶流区形成了剩余油的存量区;从纵向上来讲,剩余油主要分布在物性比较差的的低水淹层或者低渗层部位处。微构造高部位则是小断块和构造起伏大单元剩余油富集的主要场所,相应的层间剩余油也主要存在于受夹层和低渗段的低水淹段。总之,特高含水期剩余油的分布归纳起来可以归纳成"两段三层四区",即: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层间状况差异比较大的物性差层、受夹层影响的低水淹段和层内低渗透段;饶流区、滞留区等起伏比较大的微构造部位。
  目前,制约油藏开发效果的主要问题有几个方面:一是纵向上小层多,层间矛盾突出,各层的动用状况差异大,但由于套变套损严重,分层治理无法得到有效开展;哈南砂岩油藏哈301、哈24、哈311断块都非常突出;二是受套变出灰浆停产停注影响,平面上井网不完善;但由于地层高压,更新侧钻无法开展;三是受平面非均质性强的影响,水驱方向单一,水驱波及体积小;受储层物性、地层高压影响,调驱注入困难,增油效果较差。四是低产低效井、停产井较多,影响开发效果,主要是夫特砾岩油藏较多。
  二、特高含水期剩余油的开采措施
  哈南地区油田河流相储层由于长期强采强注等原因而致使剩余油出现了零散的分布,种类也比较多,开采难度非常大,并且在挖潜剩余油的同时,也会形成新的剩余油,所以为了进一步开采该油田的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就必须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具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注采井网
  目前,哈南地区油田区域的油水总井和开井比例比较大,相应两向以上井层对应率和厚度对应率均超半数以上。根据实验研究可知,最佳油水井数比例应该控制在1.0~2.0范围内,所以必须要加快完善现行的注采井网,具体可以通过采用钻新水井、转注、补孔和扶停注井等对策,以便全面提升剩余油的采集率。此外,还要增加注水井点井层、提高低渗层动用程度或者加强调堵力度等来改善近井地带注入的剖面,提升其开采率。
  (二)调整产液结构
  针对多层生产井,采取封堵、丢封等策略来简化现有的采层位,避免高水淹层干扰低水淹层;针对大厚油层采用化学堵水和封堵等方式来阻挡低水淹段措施;对低含水、低液和低能的井采取防砂、酸化和压裂等措施来增产;合理改变液流方向来充分挖掘分流线的潜力,并要借助生产压差等策略来全面减缓边底推进,挖掘滞留区的潜力。
  三、总结
  总之,在油田经过长期的开发之后,相应的油田也逐渐进入高含水阶段,这会极大地增加了油田开采的难度。特别是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动,对于石油等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提升剩余油开采效率刻不容缓。本文结合具体的实例,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策略,以期为我国剩余油的开采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金波.锦16兴特高含水期高效调整井部署研究[J].中国化工贸易,2015,(31):124-125.
  [2]文浩,刘德华.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定量评价——以赵凹油田安栅区核桃园组三段4层2小层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2015 (29):81-82.
  [3]刘聪霖.对剩余油分布研究[J].中国化工贸易,2014,27(24): 111-112.
网站目录投稿:元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