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试论法治环境下公民政治意识的强化


  摘 要:公民的政治意识是公民对于国家政治文明、政治发展等内容的理解。其形成受到历史原因、社会原因等多方面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政治意识的基本内容进行阐释,总结了当前法治环境下公民政治意识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于这些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提出了法治环境下,强化我国公民政治意识的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内容能够为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公民政治文明提供一些有益帮助。
  关键词:法治环境;公民政治意识;强化政治意识
  在当前社会文明进步与时代变化下,我国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的要求又提升到新的高度。在十九大会议精神的指导下,为了更快更好的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将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强国,提升公民的政治文明意识、端正公民的政治心理,加强法治环境下公民对于国家政治问题的参与度,是促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提升社会稳定度及国家政治稳定度的关键。然而公民政治意识的建立与培养受到历史因素、社会当前发展、经济建设等方方面面的影响,如何针对当前公民政治意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法治环境的前提下强化公民的政治意识,以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成功,是当前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一、公民的政治意识
  公民政治意识的形成与一个国家的社会历史文化发展、当前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社会经济建设发展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政治意识是指一个国家中处于不同社会地位的团体、个人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的参与程度。公民对于政治问题的认知、对于政治事件的立场、对于政治问题的思考方式都是其政治意识的体现[1]。
  (一)政治意识的形成
  公民政治意识的形成既具有个体性特征,同时也具有团体性特征。普通个体公民以及社会团体都是政治意识活动的主体。同时,政治意识主体的产生与该主体所处的历史、经济、文化、政治生活环境都有关系,不是凭空产生的。政治认知、政治立场、政治思维方式都是政治意识所包含的内容,也都给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公民的政治意识体现了公民的政治态度、政治情感、政治习惯等多方面内容,其本质是当前政治现实在公民头脑中的真实反映。
  (二)公民政治意识的双重性
  公民政治意识的形成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政治环境中人与社会政治生活交互作用下产生的,其本身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并存的双重特征[2]。公民政治意识的客观性反映了一定时间及历史发展阶段中个体或者团体对于客观政治现实的理解和反应,这种理解和反应是由于社会发展形势决定的,社会发展形势对公民政治意识的客观性起到作用。而公民政治意识的主观性则是客观政治现实在公民头脑中的反应,其形成与公民个人素质、公民精神文明建设高度、公民对于政治的敏感度与兴趣度等原因都有一定关系。公民政治意识的形成具有"稳定性"特点,一旦形成则不容易进行改变或者重塑。把握公民政治意识的双重性特點来强化公民政治意识建设,对于提升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步伐有重要作用。
  (三)法治环境下强化公民政治意识的意义
  作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公民政治意识的强化提升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加强公民对于国家政治问题的理解程度、提升公民对国家政治问题的参与度、优化国家法治建设都有着重要意义。一个国家的发展与强大依靠的是广大人民的凝聚力与创造力,依靠的是国家文明高度与法治环境的秩序,依靠的是广大人民对于国家建设发展的热情与积极性。公民政治意识的培养强化首先可以提升公民对于政治问题的认识程度,其次可以提升公民对于政治事件的参与度,这对于提高民族凝聚力、提升国家政治建设中的公民向心力都有着积极作用。
  二、我国公民政治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法治环境下,对于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问题的认知、立场和理念,是适应法治要求的公民政治意识的根本。但是在当前社会文明与政治发展中,我国公民的政治意识还存在一定问题,具体如下:
  (一)公民对于政治权利与义务认知意识淡薄
  公民政治意识的首要内容就是公民对于政治权利和义务的认识,但是在当前社会发展环境下,我国公民普遍缺乏行使政治权利和履行政治义务的意识。以人大代表的选举为例,作为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人大代表的选举权是政治生活中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但是在实际调查中,仅有63.4%的公民认为选举人大代表是自己应享有的权利,仍然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公民对这项政治权利缺乏了解[3]。而在履行政治义务时,很多公民也抱着不参与、不关心、不作为的心态,对于国家建设发展中需要履行的政治义务采取漠视态度。政治生活中的义务不仅仅包括对于国家政治事件的参与,在社会生活及家庭生活中,公民对于亲人、朋友的关心,对于社会生活中所需承担法律责任的遵守,在社会生活中的公德心等等也都是公民政治义务的体现。遵纪守法就是公民政治义务中需要遵守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二)对于好公民的标准存在认知缺失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对于道德的关注度大于对法律的认知度。很多公民对于"好公民"的标准与认知存在误区。即使在当前法治社会背景下,调查显示仍然只有36.9%的人认为"严格守法"是检验好公民的首要标准,而对于道德层面的"勤俭节约""孝顺父母""家庭邻里和睦"等方面的认知却还要在法律之上[4]。然而道德衡量标准是一个具有个体化差异性与弹性变量的标准,其不能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主要手段,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国家发展和强大中,"法治"仍然是不二标杆。在公民政治意识强化中,法治意识的强化是必经之路。
  (三)自由、民主、平等现代政治观念不强
  自由、民主、平等意识是公民政治意识强化的基础,但是当前我国公民的自由、民主、平等意识却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缺失。首先,在自由意识方面,公民对于其理解存在误区,一部分人认为所谓自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是超越法律、道德、现实环境而存在的。这就导致这部分人呈现出法律意识缺失,在法治环境下容易为了自己心中所谓的"自由"做出有损社会多数人利益的事。而另外一部分人则对于自由缺乏关注度,缺乏在法治环境下追求自由权利的意识。另外。民主意识的淡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存在的大问题,是公民政治意识强化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很多公民对于"民主"的认识存在概念和程序性上的模糊[5]。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参与度不高,不能将当前政治制度、政治决策、国家发展等问题与自身利益联系起来。忽视自己在政治生活中所能享有的权利。在政治生活中习惯将自身权利边缘化,缺乏一定的政治觉悟。在平等意识上,经过调查仍然有近半的人认为金钱、社会地位、性别等因素是决定公民政治权利的主要因素,而对于政治生活中自身可享有的平等权利没有意识,呈现忽视态度。
  三、我国公民政治意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针对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环境下公民政治意识中存在的问题,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想更好的强化公民的政治意识,我们首先就需要了解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从现实根本出发来解决法治环境下公民政治意识强化问题。
  (一)历史原因对于公民政治意识的影响
  由于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之中,封建糟粕思想及儒家文化时至今日仍然对于我国人民的精神、文化、政治意识具有深刻影响。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国家权力机构对于全国的统治主要依靠的不是法律的建立而是道德、宗法、政治权利、君主思想等内容。这就导致在中国历史的很长时间段中,人民群众的政治意识是处于缺失状态的。对于国家机构统治的无条件服从、对于专制统治的依赖、对于道德制约的笃信都导致我国人民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没有在思想上形成对于政治生活的认识,在政治意识上处于长期缺乏关注、从众或畏惧心理。时至今日,虽然我国已经从封建社会进入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阶段,但是封建思想以及传统社会中形成的法制观念、政治观念仍然在影响着人民,导致当前公民的政治意识淡薄。
  (二)公权力执行中的不合理现象影响公民政治意识的形成
  无论是法治环境还是政治意识,其形成的前提都是社会的平等性。平等是促进法治及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但是在当前社会中,一些政治特权现象及法律模糊地带仍然存在着一些特权现象。这些特权现象不但阻碍了法律与政治的公平性,而且对于公民法治环境下政治意识的培养也有一定损害。在社会生活实际中,公权力执行中的特权现象一般表现为以下几种现象:第一,公职人员在政治上所获得的实际权力超过政治权利"平等"的范畴。公职人员掠取的超过自身应享的政治特权导致在法律生活及政治生活中不合理现象增多,这极大的影响了公民对于应享有政治平等权利的信心和认识。第二,在某些重要行业领域中,由于垄断现象,导致在这一领域中公民的政治权利受损,而为了维持垄断环境下自身利益的维持,公民又不得不放弃应享有的政治、法律平等权利。第三,当前官本位思想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在影响着公民政治意识的形成。我国社会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官员政治特权现象,主要包括人事任免、政治决策、司法与管理特权等内容。由于这些内容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各个环节,导致政治与法治生活公平性都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公民由于这些现象的存在更忽视自身政治权利和法律权利,导致等级观念超越政治意识在荼毒民众。
  (三)法律制度的不完备影响政治意识的形成
  自由、平等是公民在法律与政治生活中都应该享有的权利,但是当前由于我国法律制度中存在一定问题,导致宪法在对于公民自由权利、政治权利、平等权利的规定上都存在不足。这种法律制度不健全所导致的权利保障不足,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公民政治意识的建立与培养,制约着公民政治意识的形成。以《集会游行示威法》为例,其中第四条规定:"公民在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自由和权利。"[6]通过以上法律规定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并没有对"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内容作出具体阐述和规定,而这个又是个相对宽泛而模糊的概念,这就导致在法律的实际执行中存在一定的主观评判因素,而一旦主观意识施加于法治及政治生活中,就很难保证公民所享法律及政治权利的公平、公正性,而一旦公平和公正性丧失,则公民在政治及法律生活中的平等权利就会削弱。在我国当前政治生活中选举制度上公民意识的缺乏与不平等现象是较为严重的。而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作为公民政治生活中的基本权利,不但具有影响国家政治文化建设与政治文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而且对于促进公民政治意识的强化,提升公民对于政治问题的关注度和认识度都有积极作用。所以,个别法律制度的不健全正在對公民政治意识形成阻碍。
  四、法治环境下强化公民政治意识的途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改革的深入开展,加强社会法治环境建设、提升公民政治意识的养成,在当前国家发展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探寻在法治环境下强化公民的政治意识的途径尤为重要。
  (一)加强现代政治意识培养
  公民的政治观念、政治视野是影响其政治意识形成的关键。基于我国长期发展中的历史因素影响,当前为了强化公民的政治意识,我们首先应该加强公民政治现代化意识的培养,努力拓宽公民的政治视野。政治意识中的现代化意识,是培养公民对于政治问题认知和理解的关键之一。所谓现代化,是指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观、平等观、自由观。在现代化意识上,西方社会的政治文化对于我国政治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7]。由于民主政治在西方社会的起步比我国要要,其民众基础、传播经验、模式成熟性都有比我国要先进。在公民政治意识的强化中,以当前中国法治环境下社会政治发展实际为出发点,借鉴西方国家优秀的政治经验,进行中国化改良后作用于当前公民政治意识的强化中,是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同时开拓公民的政治视野,提升公民对于政治问题的关注度,也是强化公民政治意识的关键。政治意识的培养是需要在公民正确政治观、政治知识、对国内外政治环境的了解下才能更好的形成的。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以及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当前中国在世界政治领域的参与度和影响力也比过去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文化的碰撞、经济的发展都在影响着当前世界政治格局。针对我国公民政治意识薄弱的现实情况,要通过世界政治、经济新闻的传播与渗透,让群众意识到我国在世界地位上的改变,让广大民众意识到中国的强大与发展,而形成民族自豪感与荣誉感,在这种感情的激发下,让公民形成自觉、自发的对于国内外政治问题的了解与关注。在这种了解关注下,公民的政治视野才能得到开拓,其政治意识才能有所提升。
  (二)保障公民政治利益的平衡与政治立场的坚定
  公民政治意识的主观性决定了只有先建立公民与国家、政府之间的信任感,才能更好的强化公民政治意识,而政治意识的强化又对于政治立场的坚定起到作用,这是相辅相成发展的两个方面。在政治立场问题中,其坚定与否,很大程度上是由公民的政治利益是否受到有效保障决定的。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和政治环境能够最大程度保障社会发展的公平稳定性,能够为解决贫富差距、医疗教育差距、城乡发展差距提供有利的基本保障[8]。而这些与公民自身利益相关的基本问题,是增强人民凝聚力、国家发展力的重要因素。在强化公民政治意识上,只有首先保证其切身相关的基本利益,才能让民众形成政治向心力,坚定政治立场,激发公民对于政治问题的关注和热情。
  (三)加强公民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培养
  在依法治国方针的指引下,我国公民政治意识的强化还要依靠法律的推动与促进。我国公民传统的政治意识中存在部分由于"人治"历史而导致的不正确影响。在当前"法治"社会中,通过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培养,加强公民对于法治社会的理解和认识,通过法治观念引导公民通过学习法律知识、行使法律权利,加强从政府机关到社会各个环节人民办事的法律意识。一旦法律意识加强,公民形成了维护自身自由、平等权利的意识和习惯,则在对于政治生活的参与中,其政治关注度和政治意识也将有所提升和改善。可以说法律意识的强化与政治意识的强化是可以共同提升的。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民政治意识的培养强化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如何在法治环境下,结合中国自身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发展需要,实现行之有效的公民政治意识强化,是我国政治发展建设中需要持续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郭阳.浅谈我国公民的政治意识[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10 (2):138,封3.
  [2]李朝祥.公民政治意识作用的逻辑[J].南京社会科学,2007 (9):77-80.
  [3]张扬金,蔡陈聪.公民政治意识的特征及其发展路径[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3):5-7.
  [4]李朝祥.解构公民政治意识的两个指向[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4):15-19.
  [5]李朝祥.国家政治意识形态与公民政治意识的互制性及其契合的条件性[J].理论月刊,2010(5):81-83,137..
  [6]朱选华.培育公民的政治意识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基础[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03):119-122.
  [7]陈炎生.法治背景下我国公民政治意识增强途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7.
  [8]李朝祥.解构公民政治意识的两个指向[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15-19.
网站目录投稿: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