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我脑海中的橡皮擦有关记忆的二三事


  你可能可以一眼就从已经泛黄的中学同学录中认出当年好友的面容,可是却不能回忆起昨天早上吃了什么饭;你可能会提到一个人,却"就是那个,那个,那个谁嘛"怎么也想不起名字;你可能会走到厨房去却忘了自己要拿什么,或者每每把手机落在出外用餐的桌子上。有杂志调查说人们平均每天要花费55分钟寻找我们明明记得拥有却又找不到的东西上面。可是,我们病了么?
  人类的大脑是一个我们无法理解的东西,生命进化近40亿年产生的智慧大脑,其实不比其他的生物先进很多。在实验室里,我们可以用一个大乌贼(giant squid)来研究神经传导模式,因为人类神经细胞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的产生机制和大乌贼并没有什么不同;同时我们还用线虫(C. elegans.)来研究多巴胺(dopamine)的代谢和传递,因为相对于人类神经系统以亿为数量级的神经细胞,虽然线虫整个身体只有302个神经元,但是它却和最智慧最复杂的人类大脑拥有相似的工作模式。既然我们不能比其他生物从进化学上先进很多,于是我们就发明出计算机人工智能来帮助我们。但是,就像计算机也会偶尔死机一样,我们的大脑,有的时候,它也是会秀逗的。
  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 disease)
  我并没有说出现了文章开头提及的现象的人都有阿尔兹海默病,但是得了阿尔兹海默症的病人大部分都会遇到上述的麻烦。出了门,却忘了回家的路;炉子上烧着饭,却完全忘记而去做别的事情;因为总是找不到东西,所以所有东西都要藏起来,却又更加找不到;反复的不停地一遍又一遍的念叨30年前发生的事情,却甚至叫不出家人的名字。照顾阿尔兹海默的病人是一件十分挑战人耐心的事情,因为搞不好你就被病人的健忘折腾的发狂了。
  大部分阿尔兹海默的患者都是65岁以上的老人,但是也有少数early onset早发的病例,就像电影《我脑海中的橡皮擦》中的女主人公一样。2006年的数据显示,全世界有两千六百万人确诊为此病。有预计说,到2050 年,全球每85个人中就会有一个患上此病,所以,很多科学家都在努力研究发病机理和可能的预防途径。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技术能完全治愈这种疾病,只有少数药物可以延缓病情的发展,但是这些药物也有一定的副作用。而且随着病人年纪的增长,更多的其他疾病比如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发病率也会增高,所以大部分阿尔兹海默的病人都是因为其他的疾病而结束生命的。
  那么到底是什么引起了我们记忆的自动擦除呢?难道真的有一个"橡皮擦"在我们的大脑里么?
  简单来说,记忆是一个把当下的信息长期储存的过程, 需要把接受到的新的信息转化为长期记忆(long-term memory)。人类的大脑有两种长期记忆存储模式,言传型记忆(declarative memory) 和意会型记忆(non-declarativememory)。当你被问及某一首歌,或某一个电话号码时,你可以回忆起来并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的有意识的记忆叫言传型记忆。相反,意会型记忆很多时候不是由清醒的意识,而是潜意识控制的,很难很细节的用语言表达出来,比如你怎么样骑一辆自行车,怎么样用乒乓球拍打出一记漂亮的外旋球。当然你可以把这些过程肢解为各个技术细节然后传授给别人,但是当你自己在调用这些记忆的时候,你并不需要经过意识层面的处理,而且这些记忆,一旦形成,就很难再会忘记。言传型记忆可以帮你记下一些场景,比如你第一天入学的场面,或者一些词汇,比如厚厚的一本GRE’词汇,而意会型记忆记录的是像技巧,某些事物的联系,一些条件反射,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一类抽象的东西。
  这两种记忆的过程主要发生在大脑的海马区(hippocampusformation)。海马区的形状像两个大写的C字,口对口的相扣起来。海马区存在大量的神经细胞,它们之间形成了很强的神经接触,充当信息转换站的功能。当大脑皮质中的神经元接收到各种感官或知觉讯息时,它们会把讯息传递给海马区。假如海马区接受刺激,神经元就会开始形成持久的网络,但如果没有这种强有力的刺激,脑部接收到的经验就自动消逝无踪。
  "她总是忘了自己回家的路","她会经常把便利店里买到的东西和钱包丢在店里","她为我准备的中饭只是两碗米饭",秀贞知道哲洙得了病,但还是无可救药的爱上了她。秀真最终完全地失去了记忆,每天醒来,她都不认识身边的这个男人,每天晚上临睡前,都会发现自己爱上了这个陌生人… 纯美的电影情节是假,病症却是真。经典的阿尔兹海默病例中,被擦除的记忆往往最先出现在海马区。病人的大脑中会出现一种斑状沉淀物(Abeta),和一种神经元纤维缠结(NFT)。由于一种淀粉酶的粘蛋白物质病变,沉积于脑组织,于是会无修止地破坏脑神经细胞元,导致脑组织的萎缩。于是海马区不再强劲的工作了,新的记忆也很难再形成。
  如果你仅仅因为自己的海马区还在持续的工作而暗自庆幸,那么你高兴早了。虽然正常人的海马区没有因为病变产生的损伤,但是长期记忆的形成还是需要反复不断地刺激才能完成。从大脑接受信息,形成瞬间记忆(几分之一秒),到形成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几分钟),到最后形成长期记忆(通常几天到几年),这中间的过程要经过几千几万次的神经元刺激,否则,最后你也只能是遗憾的说,"对不起,我又忘了"。
  如果记忆永不消除?
  一直以来我对一个游戏乐此不疲,就是两张照片摆在一起,然后你来找他们的差别,这个小游戏成了打发无聊时间或者等待的空隙的最好伙伴。其实玩的多了以后你就会发现,其实这个游戏一点也不需要经过大脑,只需要一种能力,叫做photographic memory照相式记忆。就是说,你看到一个图像或者一个场景,可以像照相机一样把所有信息准确的存储起来。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很短时间,可能10秒中内,记住大部分图像信息的能力,但是真正拥有photographicmemory的人仅仅占人群中的1/10还不到,而且很可惜,我就不是那1/10人中的一个。照相式记忆这种记忆模式经常被发现在孩子中,我们让这些孩子看一副图片30秒钟的时间,然后把图片撤掉,他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可以完美的记忆这张图片,甚至以一张白纸作为背景他们可以"看"到整张图片完整的浮现出来。而随着年纪的长大,他们也渐渐失去这种能力。
  我们肯定都希望自己能拥有这种神奇的记忆,就好像是大雄拥有多啦A梦的记忆面包一样,能省去多少个挑灯奋战的期末的夜晚。其实这种研究者认为的照相式记忆,只是大脑异常的处理和储存信息的一个结果。注意,是异常。通常,这类人会记住大量的细节信息,比如,这棵树上有多少片叶子,这个人穿了几件衣服是什么颜色什么牌子什么款式,或者一辆自行车行驶过的完全精准的路线。类似的人物情节出现在电影《雨人》里。达斯丁霍夫曼扮演的哥哥可以毫不费力的记住散落在地上的大把牙签的数字,或是赌桌上所有牌的点数和花色。
  据研究者报道,这样的异常大脑活动是由于某些部位的大脑皮层超常活跃造成的,但是相应的,有过度兴奋的细胞,就会有活动受到抑制的细胞。自闭症(autism)的患者就经常会拥有这种照相式记忆。他们孤独,少语,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是他们却拥有惊人的记忆。自然界就是这么自我矛盾而又不乏自我讽刺精神。
  但是,超常的记忆也造成很多困扰。他们经常从外界吸收太多的信息,很多都是互不联系的。他们需要去处理大量这些无规律的繁杂的信息,而使得大脑没有足够内存去分析这些事物。他们的记忆一旦形成,又很难抹去,这些长久以来积攒起来的记忆不断地出现,让人很容易烦躁和厌世。人类的大脑并不是被制造来处理这么多信息的,所以,合理地使用我们有限的信息储存空间,才是大自然告诉我们这些最智慧的人类要去追求的目标。
网站目录投稿: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