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领导是干什么的


  一 领导的战术任务是什么?
  第一是把方向。
  就是帮下级把握方向,别让下级走偏;
  第二是做备胎。
  就是给下级做后援,如果下级干不了、处理不了,要给予指导,指导也干不好就换人,无人可换就自己上;
  第三是做协调。
  就是协调各个下级之间的配合。
  很多人做领导,不清楚自己的战术任务,经常热衷于亲自冲到一线亲自干,这是错误的,虽然强调领导要亲临一线,但是并不是越俎代庖。
  领导的任务,不是自己去干每一件事情,而是组织起一群人一起来干事情;作为一个下属,也不是上级让我干什么我干什么,碰到了困难就跑到上级那里汇报一下,这也是不对的。
  每一级,你的任务都是把你负责的这件事情拿出结果,而你上级的任务是,帮你把握方向,万一你遇到困难解决不了的时候,上级可以伸手去做你的后援,你协调不了的事情上级帮你协调,这是在战术上,领导和群众,上级和下级之间各自的任务。
  二 领导的战略任务是什么?
  第一是建班子。
  "事为先,人为重"。人对了事儿一定会对,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人不对事儿一定不对,也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直接对你汇报的下属,如果每一个人都是对的人,都是胜任的人,整个的组织一定可以运转的很好;
  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环节的一把手,如果是一个不胜任的人,他不可能达成既定的目标,甚至一定会给你捅娄子,而且这个娄子越没有越可怕,因为越晚出现的娄子就会越大越不可收拾。
  所以让你的每一个下属都变成胜任的人,这是作为领导的第一战略任务,当然更深奥的说法叫建班子,不但要选择一个胜任的领军人物,还要搭配出一个胜任的班子。
  第二是定战略。
  定战略的关键是要具备战略思维。战略思维其实就是一种基于战略思考的"本质思维",成功往往是穿透了本质,抓住了本质。
  要具备这种战略思维,有三点:
  1)关键事实思维
  只有掌握了事实,才能做出正确判断,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企业很多问题都不是看到的那个问题,而是问题背后的原因产生的,要找到真正的问题,真正的原因,就是要掌握事实。
  是不是什么事实都要掌握,其实不需要,是掌握关键的事实。"关键"又意味着什么呢?关键的背后一定是逻辑,没有逻辑判断,我们也无法知道什么是关键。
  2)商业逻辑思维
  战略可以用模式来表述一个整体图景,但核心是要从客户出发。
  客户有哪些?有多少?客户到底是谁?客户有什么痛点?客户关注什么?做什么解决客户的痛点和需求?客户为这些痛点和关注点愿意付费吗?愿意付多少?客户在哪里?客户是如何做决策的?客户购买的习惯和场景是什么?有哪些竞争对手?竞争情况如何?我们的亮点和优势要在哪里?我们应如何做?……
  客户思维/竞争思维是业务战略致胜的核心。
  企业要赚钱,谁给你钱?他给你钱凭什么?你能提供什么价值?还有谁也能提供这些价值,那为什么让你提供而不是让其他人?我们能不能提供比别人更好的价值?那么,我们提供价值要做好哪些事?
  这是一种商业逻辑,无论什么花哨的概念和模式,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商业的常识。
  3)回答问题思维
  回答问题思维,就是始终将"弄透问题"深植到自己的骨髓,形成一种思维习惯。只有将"弄透这个问题"深植到自己的骨髓,才能驱使我们有目的地去弄清哪些事实,弄透事实背后的真正逻辑,那么,我们才能形成真正的判断力,结论就不是似是而非。
  尽管很多管理工具帮助我们思考问题,但要树立回答问题思维,最后一定要脱离工具框架。
  不要从工具框架出发去回答问题,那些只是分析的底稿,而是要从自己界定的关键问题出发回答问题,这些关键问题是理论框架和现实结合后,所做的判断界定。
  所以,为什么我们按照很多管理工具去分析,最后都流于似是而非,流于形式,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是带队伍。
  带队伍就是要把一群散兵游勇、性格各异的人捏合成一支具有共同价值观,令行禁止、进退有据的队伍,让士兵爱打仗、会打仗。
  选好才才能带好兵。对不同级别的员工要求应该不同:员工必须要有责任心,中层要有上进心,高管要有事业心。达不到这些标准绝对不能用。不要要求基层员工有上进心和事业心,没有这个必要也不现实。对绝大多数人而言,他们工作只是谋生的手段而已,要承认这个前提,并且在这个前提的基础上设计企业的管理制度。中层和高管要有上进心和事业心。上进心和事业心是人最宝贵的特质之一,也是成功人士共有的品质。
  带队伍包括建立有效的组织结构,建立管理模式(目标、计划、考评、规范),建立培训体系。把人带好,首先要有一个很好的人才运行机制。正是这种机制保证了所有人在联想的定位,为有能力的年轻人提供了越来越大的舞台。
  三 平衡计分卡的问题出在哪里?
  战略管理有个核心工具是平衡计分卡,似乎最近批评平衡计分卡、KPI等声音很多。那么,平衡计分卡出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还是出在"做战略"时,被工具驾驭,而不是驾驭工具。
  所谓"前置指标、后置指标"这些概念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战略地图"财务——市场/客户(原来是客户)——运营——能力(原来是学习与成长)"的本质逻辑:我们要实现什么经营成果(财务),要实现这些成果我们要攻下那些山头(市场/客户),要攻下这些山头,我们要做好那些事(运营),要做好这些事,我们要提升那些能力(能力)。
  企业目标首先是一个财务指标,那么未来几年要成长为多大规模,这个财务指标就要明确,无论这个目标是多么的空洞,但是一定要有这样的数字,哪怕我们接下来再修订呢。
网站目录投稿:之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