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法律风险存在于企业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对法律风险类型的充分了解,建立健全以总法律顾问制度为核心,以制度和规范的流程为重点的管理程序,可以更好地实现企业规范化管理目标。企业建立有效的法律风险防控措施,完善的法律风险评估机制,可以切实有效地降低企业管理中的法律风险。 关键词:法律风险;概念;特征;类型;防控措施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国内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间的经济活动越来越频繁,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新的法律、法规的出台等,都对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给企业带来新的机遇和风险。现代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开始逐渐意识到防范企业法律风险的重要性,重视和加强法律风险管理是我国企业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客观需要。 一、企业法律风险概述 (一)企业法律风险的概念 所谓企业的法律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外部的法律环境发生变化,或由于包括企业自身在内的主体未按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有效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而对企业造成的负面法律后果的可能性。2006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开始在央企推广全面风险管理,2009年国资委办公厅发布《进一步加强当前形势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有关问题的通知》,2011年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编制了《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并作为国家标准发布施行。企业法律风险的防范与管理逐渐被现代企业所重视。 (二)企业法律风险的特征 1.发生原因的法定性或约定性。企业违反法律规定、合同约定,侵权,怠于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等原因,都是由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的,否则不能直接导致法律风险的发生。 2.发生结果的强制性。企业的经营活动如果违反法律法规,或者侵害其他企业、单位或者个人的合法权益,势必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等法律责任,法律风险一旦发生,企业必然处于极其的被动地位并承担不利后果。 3.发生领域的广泛性。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都离不开法律规范的调整,企业实施任何行为都需要遵守法律规定。法律是贯穿企业经营活动始终的一个基本依据。企业法律风险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和各项业务活动之中,存在于企业从设立到终止的全过程。 4.发生后果的可预见性。法律风险是有法律规定的原因产生的法定后果,因此事前是可以预见的,可以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加以防范和控制。企业法律风险的事前防控正是基于法律风险的可预见性实现的。 二、企业常见的法律风险类型 (一)合同行为中的法律风险 合同是由各合同相对方订立、履行的,不可能完美无缺,因此就会有人利用合同,将合同中的漏洞变成危险的陷阱。在合同订立、生效、履行、变更和转让、终止及违约责任的确定过程中,合同一方或多方利益损害或损失的可能性,就是合同行为中的法律风险。 (二)并购、融资中的法律风险 企业并购涉及公司法、税法、知识产权法等多个法律部门,操作程序复杂,产生法律风险的可能性较高。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常会面临融资困难,既难以通过银行贷款方式获得融资,此时往往通过民间借贷、集资、违规借贷等方式筹资。这类融资手段一旦遇到资金周转困难,便极有可能将企业推入绝境,最终导致企业破产。 (三)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风险 商业秘密、专有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产权缺乏有效保障,是企业最担心的问题之一。一些掌握了企业技术秘密或商业秘密的人员跳槽时,往往会带走企业的技术秘密、客户信息甚至客户关系,这种商业秘密的泄漏或丢失,往往会对一个企业造成致命影响。 (四)人力资源管理法律风险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从招聘开始,面试、录用、签订劳动合同、员工待遇直至员工离职这一整个流程中,都受到劳动法律法规的约束。企业的任何不遵守法律法规的行为,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劳动纠纷,给企业造成不良影响。 (五)企业涉及诉讼、仲裁的法律风险 企业若想赢得一场官司,就必须了解相关司法程序及实体法方面的知识,掌握必要的诉讼或仲裁技巧,以保证自己不受对手的误导或限于诉讼之累。这样才能更胸有成竹的面对法律事件,防止企业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三、企业法律风险防控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健全总法律顾问制度 建立以总法律顾问为核心的法律风险防控机制,总法律顾问全面领导企业的法律事务,充分发挥自身的核心作用。明确法律事务部门的定位与职责,发挥其牵头和引导作用,并与业务部门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二)强化企业法律风险意识 提高和强化法律风险意识是识别风险、化解风险的前提,也是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思想基础。必须强化企业领导人和员工的法律风险意识。企业领导人的法律风险意识,是有效防范企业法律风险的关键。 (三)建立法律风险评估机制 企业应对其所面临的现有以及潜在的法律风险进行初步评估,就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重大法律风险提出解决方案,确定具体措施、实施期限和先后顺序。法律负责人应当制定法律风险管理战略的具体实施计划,企业总法律顾问和法律负责人承担其实施与管理职责。 (四)法律风险管理的规范化 建立法律风险管理的基本制度,从制度层面上防范与化解企业在处理内外事务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并实现规章制度管理的静态与动态结合,保证规章制度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中不断的完善创新,进而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制度管控体制。 (五)形成科学的流程,实现防控程序化 企业要主动建立法律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依据流程进行确定目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应对、处理反馈,将法律风险、法律防控措施落实到业务流程中,实现法律风险防控的程序化管理。 (六)优化合同管理机制 不断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强化合同沟通、谈判、审查、订立、履行等交易主要环节的管理,实现合同管理全过程的制度覆盖。要推进合同文本标准化,避免合同条款不完备的风险。建设合同管理信息化网络,规范合同行为。 (七)加强法律培训和法律顾问队伍建设 加强对企业员工法律风险知识培训,尤其应重视对法务专业人才的培养与选拔,提高企业骨干的法律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外聘专业律师,建立起律师和法律顾问参与企业决策及经营环节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