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假期孤独症"怎样破解 家长的心病:假期孩子没处玩 "学校能不能早点开学,让孩子有地方去?"近日,读者张先生致电本报诉苦。他们夫妇都是"早九晚五"上班族,放假以来,读四年级的孩子待在家里,夫妻俩每天要打七八个电话"问安"。更让他们为难的是,因为没有玩伴,孩子整天只能一个人玩,索然无味, 郁郁寡欢。 每年寒暑假,一种"儿童假期孤独症"都会在中小学生中流行。不少孩子大部分假期时间都选择在家孵暑。初中生黄昀给记者提供了自己的假期活动清单:两个半天,学校组织看杂技表演和电影;两个半天参加少先队组织的社区公益活动。社区的少儿讲故事比赛由于正巧与学校活动冲突,只好放弃。其他时间一个人在家"孵"空调,靠看电视打发时间。"活动太少了,没劲。" 小学三年级学生家长夏女士今年想出一个权宜之计,和两个熟识的家长合作,轮流当"东道主",让孩子们白天一起学习、游戏,晚上家长各自接送回去。"小家伙是开心了,可想想三个孩子在家里打打闹闹,没大人照看,心里还是不踏实。如果社区能开出暑托班,集中照看孩子,不是更好吗?" 社区、学校的苦恼:全天候开放"吃不消" 今年本市对暑假工作作了精心部署,学校、社区加大力度,组织开展中小学生假期活动。然而,面对家长和学生扩大开放、提升服务的要求,学校和社区都直呼"吃不消"。 根据要求,学校向学生定期开放操场、电脑房、图书馆等场所,然而由于缺乏活动策划,加上天热,不少学校的开放日遭"冷遇"。一位中学校长叹苦经说:暑假期间,学校本来就要对设施设备进行维修,开展教师培训,现在加上场地开放等新任务,几乎和平时一样满负荷运转,没精力组织太多的学生暑假活动。某校今年开出暑期夏令营,不料家长报名踊跃,校方只得把招收对象限定在优秀学生,结果引来一片抱怨声。 社区也同样面临"苦恼":居委会平时负责学生活动的专职人员只有一两名,一个月组织两三次学生集体活动就已够呛,要天天搞活动,哪来这么多人手和精力?对于家长们开设暑托班的要求,社区工作人员心有余力不足,无法"响应"。 破解之方: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破解"假期孤独症",关键是要在校园之外搭建新"载体",帮助孩子形成更多的"交际圈"。作为孩子假期里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社区本身就是一个"大舞台",与组织具体的学生活动相比,动员和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为学生服务,是社区工作者更重要的职责。 暑期活动社会资源上哪儿找?静安区江宁街道的做法值得借鉴,一方面"内部挖潜",请社区关心下一代协会成员"出山",在居民中征求志愿者,轮流利用空闲时间为孩子服务;同时主动与高校联系,邀请大学生到社区开展社会实践,当"孩子王"。如今,街道已建成一支三四百人的暑期志愿者队伍,一个月就组织学生群体活动355次,参与的中小学生超过1万人次。整个社区成了"免费暑托班",不少比邻而居、过去素不相识的孩子,在活动中成了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