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说:"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历史学家陈寅恪,虽然没有文凭,却是学贯中西,号称是"读完了中国书的人"。今天是五四青年节,在这与青春有关的节日里,读书君特别挑选了十本书,希望大家永远记住"五四",记住"五四"精神。 《南渡北归》 历史纪实文学名家岳南耗费十余年心血,三下江南与西南边陲实地采访与考察,并远赴台湾清华大学,并亲自重走抗战中大师内迁路,搜阅整理近千万字珍贵史料及亲历者口述资料,全面描述了20世纪大师群体命运的剧烈变迁。 《南渡北归. 南渡》,描述了抗战爆发前后,中国知识分子和民族精英的生活,以及从敌占区流亡西南的故事。时间从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始,继之平津沦陷,北大、清华、南开等大学南渡西迁,先长沙后昆明、蒙自办学的岁月,同时涉及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同济大学、中国营造学社在抗战烽火中艰难跋涉的历程。突出地描写了蔡元培、胡适、陈寅恪、傅斯年、梁思成、李济、林徽因、金岳霖、梅贻琦、冯友兰等大知识分子的生活、学术、精神与情操,搜罗宏富,规模宏大,意旨宏远,堪称中国知识分子抗战时期的群雕。 《南渡北归. 北归》,着重描述了抗战胜利前后,流亡西南的知识分子的学术追求、思想变化与不同的人生遭际,时间跨度约为抗战中后期至1948年末,国民政府抢运国宝与"抢救学人"计划,连同选举首届中央研究院院士为止。突出地再现了董作宾、李约瑟、童第周、陶孟和、沈性仁、梁思永、蒋梦麟、闻一多、刘文典、罗庸、郑天挺、吴晗等中外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的艰难岁月里,颠沛流离,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从不同的角度还原了西南联大学潮与闻一多被刺案真相,对知识分子群体于时代大潮中的分化与演变,做了深入细致的探究与揭示。 《五四运动史:现代中国的知识革命》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周策纵先生的代表作。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集中细致地描述了五四运动的成因、社会支持力量和发展经过,厘清了由学生发动的"五四"事件如何一步步扩展为一场全国性的政治爱国运动;下编剖析了五四运动对政治、社会、文学和思想领域的影响,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以及当时的各种社会政治思潮。 作者引用的资料翔实,论证客观,对新式知识分子的社会功能和历史命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本书呈现了一幅完整的"五四"历史图景。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 冯友兰评论说:在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近代化工作中,胡适的创始之功,是不可埋没的。 1917年7月,胡适受蔡元培之邀就任国立北京大学文科教授,讲授中国古代哲学史、中国名学、英文高等修辞学。胡适一边教学,一边编写教材。本套《胡适北大哲学课》以胡适在北京大学的所有哲学讲义为母本,囊括胡适北大哲学讲义所有内容。 《毛泽东读书笔记精讲》 毛泽东一生纵横天下,波澜壮阔,得益于他书剑双修,学用兼擅。毛泽东研究专家陈晋及其团队,集二十年之功,搜辑梳理毛泽东一生的读书笔记,编为战略卷、哲学卷、文学卷、历史•附录卷,并结合毛泽东对每本书的创造性运用情况,做客观解读。 本书不仅文献史料丰富,更反映出毛泽东读书和实践的关系,是提升学习力领导力的生动教材,也是广大普通读者提升素养,以达学以致用的经典读本。 《新青年》 一份唤醒沉睡中国的名刊,一轮20世纪壮丽的精神日出——凡追求进步之青年不可不读《新青年》。 《新青年》于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是中国近代文化思想运动中*具时代影响和历史影响的刊物。这套新文化元典丛书(普及版)(10卷),收入20世纪历史舞台上的影响巨大的陈独秀、李大钊、李达、瞿秋白等大家的文章,名篇荟萃,思想犀利活跃,富有极强的社会责任感。 《周恩来答问录》 在周恩来同志逝世40周年纪念日(1月8日)前夕,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周恩来答问录》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发行。 这部答问录,收入了周恩来同志1936年至1971年期间接受中外记者采访以及在记者招待会上的谈话、答问、散发的声明等文稿64篇,约30万字;书中同时收录83幅珍贵历史图片,图文并茂。书中大部分内容散见于一些早期的重要报刊中,如上世纪40年代的新华日报、解放日报,50、60年代的人民日报等,还有一些是从境外著作中摘译过来的。 《鲁迅全集》 初版《鲁迅全集》由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与许广平发起并主持出版,蔡元培担任纪念委员会主席,宋庆龄担任副主席。编辑委员有蔡元培、胡适、茅盾、周作人、马裕藻、沈兼士。参与编辑的主要人员有许广平、郑振铎、王任叔、黄幼雄、吴观周、唐弢等,参与出版发行的主要人员有胡愈之、张宗麟、黄幼雄、胡仲持等。 全书大致分创作、古籍校辑、译作三大部分。各部分内容按时间先后排序。全书总计六百余万字,共分二十卷。于1938年6月正式出版并发行。本书以1938年版《鲁迅全集》为底稿。全书内容和编排体例均与原版相同。原书中通假字和鲁迅习惯用字均按照原版保留。另有外国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完全保留鲁迅当时的译法。 《梁启超家书》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梁启超更是一个开明的父亲、一个高明的教育家,梁氏一门九个子女都能成为各自领域里的杰出人才,他们的成长离不开梁启超的教育影响。 本书选摘了1898—1928年间梁启超写给子女的上百封书信,信中梁启超 "笔端饱含感情",没有严厉的呵斥,也不做居高临下的姿态,而是喷薄而出的慈父之爱。这种爱完全是一位父亲情感的宣泄,赤裸奔放、情真意切。在孩子们面前,梁启超既是一位父亲,又是一位导师,还是一个知心朋友。他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让他们全面发展,同他们谈人生理想,国家大事,婚姻感情。他这种趣味式陪伴式的教育理念,对当下父母的家庭教育,仍有弥足珍贵的借鉴意义。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牛津大学历史教授彼得•弗兰科潘的著作。获得央视重磅推荐,《人民日报》四度推荐。 弗兰科潘用散文一般的笔法将张骞通西域、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崛起、波斯帝国辉煌、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斗争、十字军东征、成吉思汗西征、美洲大发现、明代《金瓶梅》的出现、王阳明心学的繁盛、美国独立、克里米亚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中东战争、阿富汗战争、塔利班、911恐怖袭击、伊拉克战争、一带一路等人类历史上几乎所有的绚烂故事全都串联在一起,为我们带来了《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这部包罗万象的史诗级巨著。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期,朱光潜先生求学于欧洲,从海外寄回了这十二封写给青年朋友的信,最初登载在《一般》杂志上,后集结成册出版。 作者劝年轻的朋友们,眼光要深沉,戒骄戒躁,不贪容易,更不能随了世俗、急于近利。这些信件正是朱光潜先生提供给现代青少年的成长指南,是充满了人生智慧的必读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