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滚石乐队的主唱米克杰格曾在一首名为《心满意足》的歌曲中反复唱道:"我不满意,我不知足!"为什么人们对自己的生活总是不满意呢?——Psy525.cn 美国埃默里大学精神及行为科学的专家格里高利?伯恩斯在他的新作《人生的真谛即是满足》中,全面考察了人的大脑结构和所获经验之间微妙的相互作用。他对从事各种活动的人进行研究,其中包括字谜爱好者、马拉松运动员和有受虐倾向的人。为什么有些人痴迷于某种活动?为什么他们能获得满足感?对这些问题,格里高利?伯恩斯都给出了答案:这是人脑的结构在起作用。 伯恩斯曾认为,人类对某种行为的痴迷,是人们追求享乐的结果,现在他认为,这不够全面。因为快乐和享受是被动的情感,很容易得到,而满足感是一种更为积极的、实实在在的情感。 满足感源自"小多"和"小皮" 伯恩斯等行为研究专家试图弄清楚,人脑在体验快乐、满足时,究竟是如何运作的?研究发现,要想获得满足感需要两个精神要素:创意和挑战,同时也需要物质支持多巴胺和皮质醇。这两种物质使大脑的纹状体产生变化,从而产生满足感。 纹状体是一对半圆形的组织,它从大脑额叶部接受"路况信息",起到"交通管制"的作用。纹状体是人脑中最大的多巴胺受体。在青春期这段冲动而狂野的时期,多巴胺的分泌最为旺盛。随着年龄的增长,多巴胺的分泌日益依赖于外界的刺激,比如面对富有挑战性的事情。 当人体感受到生理、情感或者心理的压力时,就会分泌皮质醇。由于压力和心脏病、抑郁症有关,所以传统医学主张避免压力。伯恩斯并不赞同这种"皮质醇危险论",认为皮质醇可以帮助机体抵抗压力。通常,强壮的身体中皮质醇的水平较高,它能鼓舞情绪,使人集中注意力、增强记忆。 简而言之,富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事物可以刺激多巴胺和皮质醇的分泌,使人获得满足感。 一定要"喜新厌旧" 问题在于,人们对于经常出现的挑战会习以为常,因此需要出现更多的"新刺激"。20世纪70年代末,心理学家布瑞克曼发现,那些买彩票中大奖的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比缺钱的人更快乐,他由此得出结论,把满足感建立在已有的成就上,满足感会慢慢消失,为了持续获得满足感,人们必须不断寻找更为刺激的挑战。"蹦极很刺激,但是玩了10次以后,我们便觉得它不再稀奇。" 青春期过后,人体中的多巴胺减少,人们的生活态度也更为踏实,因此,即便外界的刺激减少,我们也能获得满足。 其实,最有挑战性的可能就是睡在我们身边的那个打呼噜的人。和那个我们认为了如指掌的人一起生活可能在瞬间变成最冒险的尝试。健康快乐的二人世界可以使人保持兴奋,不断获得满足感。研究表明,那些保持着良好关系的伴侣总是很"知足"。 作者简介: 宋岩 已帮助过 9829人 入驻年限 11.8年 预约咨询 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