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福楼拜的鹦鹉的读后感大全


  《福楼拜的鹦鹉》是一本由朱利安·巴恩斯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3.00元,页数:24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福楼拜的鹦鹉》精选点评:
  ●小说性很弱、现代性很强的先锋小说;这样的评语虽显别扭,可绝对中肯。小说发展到现在,出现这样的"另类",诸君大概也早就见怪不怪了吧?可即使是阅历丰富的读者,相信也会为这样有突破性的作品拍手叫好吧。看似散漫的结构与行文,实则反映的不仅只是关于福楼拜其人其文的研究,甚至可以扩大到整个文学范围。再者,巴恩斯行走于真实与虚构之间,潇洒挥就几笔,期间虽不乏戏谑与插科打诨,甚至是无厘头,文字居然也有种浑然天成感;能将文学批评写的如此有小说性的人不多,能将小说写的如此有理性味道的人也不多,更不用说能使自己作品二者兼具的人了,而朱利安·巴恩斯,眼前的这位,算是真真切切给做到了。时逢巴恩斯终凭《终结的意义》捧得布克奖之际,读这样一本小说,似乎能"更好地"体会这位小说家的魅力。
  ●试着努力地读过三次 没一次能看完 不知是孕傻了还是本身修行不够啊
  ●说实在的,写作方式实在太独特了!
  ●传记(福楼拜的)、自传(巴恩斯那羞羞答答拧不干净的情史)、评论(比大多数人来的狡黠)、戏仿(《庸见词典》是最高意识形态!)、考据与八卦(你不正伸着舌头哈着气等么)——这还不够?
  ●文本很有趣,但内容还是让我没有太强烈的阅读欲望。现在印象深刻的是三份不同年表、未竟之事和科莱的叙述。
  ●不能再喜欢更多。明明是传记却自始至终紧扣着叙述者的视角,明明是叙述者却总会让人一再模糊将其和作者等同。讨厌这本书里的语气的话,不妨把它看成是巴恩斯写的一种话语的可能,是一个人眼中的福楼拜/传记/文学批评,这样大概会释然的多。但我就是爱这本花里胡哨洋洋自得的书,结构安排和立意主题完美的契合,福楼拜的未竟之事这一章,实在是充满了巴斯的悠扬和温柔。最重要的一点是,在以花样著称的小说里,运用花样使小说走到一个之前的小说无法抵达的深度,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看得时候一直在想,作者为了写作得做了多少准备工作啊。倒数第二章尤其感人
  ●很想给5颗星,留一颗给自己做思考的空间。
  ●故弄玄虚,无聊,这本书说明了,创新,特点(色),同"好"没有关系
  ●很棒,是今年我看到的最好的小说
  《福楼拜的鹦鹉》读后感(一):一位很有想法的作家
  早几年,如果读到福楼拜的鹦鹉这样的书,我应该会非常赞。因为它是这么现代感十足的小说,散发出性感的建筑空间感。
  朱利安·巴恩斯在这本书里全方位展示了他在福楼拜这位作家身上所累积的研究成果,他应该花了大量的时间来深入研究这位作家,因为这本书所透露出的巨量的信息和深厚的研究成果,无一不在显示出一种时间的沉淀。
  朱利安·巴恩斯通过不同的手法来玩这本书,对,他在这本书里的感觉就是在玩。你知道,就像Jazz乐队里的那些人的玩法,那种看起来很放松,其实需要大量技巧的玩法。
  朱利安·巴恩斯是一个很有想法,而且拥有实现这些想法的能力的作家。这段时间他会是我重点阅读的作家。
  不过在去年之后,我开始在反思这种为了现代感而现代感的意图,这种远离生活的各个层面的实质的小说情节,它能最终所展现的力量是不是很虚弱。读者在读到这种书的时候,能不能获得他们的共鸣。
  当然小说也分很多种,甚至很多小说就是为了消遣,打发时间。但是那些立志于严肃文学创作的作家,他们总是希望自己写出来的小说是有意义的。所以如何在展示小说技巧,展现作家风格的同时,把自己的作品落在生活里,落在真实可信的生活里,这可能是现代小说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福楼拜的鹦鹉》读后感(二):真实与虚构
  我们该如何抓住过去?我们能够抓住吗?
  这是一部精致而又给人无尽思考的力作。在这部精彩的杂糅小说中,有传记,有小说,有文学批评,整部作品极为生动流畅,它是一场高难的文学盛宴,它的愉悦之处在于:朱利安.巴恩斯在历史人物和想象中的人物之间的轻松游走以及其轻灵的写作技巧。
  福楼拜的两处故居都有一只鹦鹉的标本,究竟哪一只才是福楼拜当年的那只?主人公杰弗里.布拉斯维特,一位英国佬医生,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始了对福楼拜的鹦鹉的寻访之旅,引出了有关鹦鹉的主人——福楼拜的作品和生平的一系列问题。
  作者以小说的形式为福楼拜立传,又着意打破传统小说的创作模式,在文本形式上表现出了很强的实验性。作者阐述了对把握历史的困难、真实与虚构的界限等问题的看法,体现了强烈的后现代主义的价值观和历史观。
  《福楼拜的鹦鹉》之艾玛.包法利的眼睛
  某已故法国文学批评家指出包法利夫人在小说中眼睛颜色多处不一致的现象,结果这些详细列举的证据在巴恩斯更有说服力的反证面前不攻自破。巴恩斯还狠狠讽刺了这位女性批评家的外貌声音和学识,那一刻的他真像少男少女,谁诋毁我的偶像,我就要他好看。
  且看巴恩斯对该女批评家精准的挖苦:"这对一个作家而言是一种傲慢的疏忽,而这个作家已经以这样或那样的方法,给她支付了不少煤气费。这让我出离愤怒。我可以尽量向你们描述此刻我眼睛里的神情,但是,它们因愤怒而大大地改变了颜色。"
  《福楼拜的鹦鹉》读后感(三):课程要求读的《鹦鹉》
  《福楼拜的鹦鹉》略带戏谑地杂糅了小说、人物传记、年表,文学评价等多种文学体裁,就我的阅读感受来说,它们所构成的叙事整体某种程度上颠覆了人们原本所认定的某种特定文体的样态、风格、性质等,如第二章《年表》和第十二章《词典》,质疑了我们平时所认可的客观的年谱、词典,对所谓的历史真相发出了挑战。尽管挑战本身油滑乖巧,但是并不影响它的爆破力。(或者也只有这种插科打诨的口吻才能消解原来的正当性。)"当你为朋友立传时,一定要做得像你在为他报仇雪恨那样。"这一点联系到牛津大学某位女博士对福楼拜的解读,可能也算是叙述者为福楼拜的报仇——后世所留存的史料无法接近作家的过去、无法靠近历史真相。叙述者抱着寻找"福楼拜的鹦鹉"的目的,"鹦鹉"就像卡夫卡的《城堡》,后来人只能围着真实的外围转圈圈,一旦形成固定而封闭的叙述,狂妄的偏见可能远超于历史真相本身。
  叙述者不断积极地、略带刻意地夹带自己的"私货",描述自己的私人生活,从叙事层面来看,这是他作为叙事者不可靠的证据之一;但是从非叙事层面来看,我读到叙述者在寻求"福楼拜的鹦鹉"同时,实际上也在寻找自己的"鹦鹉"、自己的语言、自己的存在。他在路上不断地游离于求真、过去的经历、回忆、创伤等,不仅是福楼拜的过去无法抓住,个体的过去也是一头涂满油脂的小猪。如果说这种光溜溜的叙述方式解构了文学与历史,可能也是建立在根本无法接近历史真相的体悟之后的"真实"吧。这一点可能促成了作者和福楼拜的"对话关系"、译者序言引用到的评价"《鹦鹉》不亚于《包法利夫人》",也是在这一点上,我感觉作者最后并没有走向历史相对主义的虚无,相反,求真过程恰恰赋予了个体游走于世间的意义。
  《福楼拜的鹦鹉》读后感(四):朱利安•巴内斯
  朱利安•巴内斯1946年1月19日出生于英国莱斯特。他早年在伦敦接受教育,1957年至1964年间就读于伦敦城市学校,后就读于牛津大学马格德林学院,攻读现代语言文学,1986年毕业。毕业后,作为一个词汇学家,为牛津英文字典副刊做编译工作,为时三年。1977年,巴内斯开始在《新政治家》《新评论》节目作评论家和文学编辑。从1979年到1986年,他先后担任《新政治家》和《观察者》电视评论员。
  巴内斯已获得多个奖项和荣誉,包括:毛姆奖(1981年),两次布克奖提名(1984年,1998年);杰弗里费伯纪念奖(1985年);迪西斯大奖赛(1986年);电磁福斯特奖(1986年);古滕贝格奖(1987年);Grinzane凯沃尔奖(1988年)和大奖赛奖(1992年)。并在1988年获得了法国文学艺术荣誉骑士勋章,1995年又获得了该荣誉的军官勋章,到2004年,继而获得了文学艺术荣誉司令勋章。他还在1993年被FVS基金会授予莎士比亚奖。以及在2004年获得的欧洲文学部分奥地利国家奖。
  到目前,朱利安•巴内斯已出版十部小说,两本短篇小说集,两部随笔集另有一部有关烹饪的著作集。并且,他还翻译了法国作家阿尔方斯•都德的作品和德国作家福尔克•海的漫画连载。作为一位以历史,现实,真理,爱为主题的作家,他的作品受到了读者广泛尊重。
  他的作品通常涉及历史,宗教,时事,真理和爱。在写作方面获得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巴内斯目前住在伦敦,仍然忙于写作。他最近创作的一部小说叫《亚瑟与豪斯》。
  小说作品:
  《Metroland》
  《当他遇见我》
  《福楼拜的鹦鹉》
  《凝望太阳》
  《十又二分之一的世界史》
  《谈论他》
  《该豪猪》
  《英格兰 英格兰》
  《爱,等》
  《没什么可害怕的》
  短片小说集:
  《越界》
  《柠檬表》
  散文集:
  《伦敦来信》
  《一些声明》
  《厨房里的书呆子》
  翻译作品:
  《痛处》作者:阿•都德 翻译:朱利安•巴内斯
  《福楼拜的鹦鹉》读后感(五):零碎的思考(含读书会上的记录)
  后现代小说的典范,互文、杂糅、戏仿。
  从小说的题目而言,再到其具体内容来看,从叙述的节奏推进而言,福楼拜的鹦鹉被悬置了,在开头提到没有多久后,鹦鹉就消失了,直到最后一章再出现了。
  故事本身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形式本身?真实与虚构的界限已经被混杂了。
  打破了原先的传记文学的模式。
  某种程度而言,最后出现的五十只鹦鹉,三只被剩下的鹦鹉是一种嘲讽,对于人们企图寻求真相的一种嘲讽。
  充满了许多双关,非常多的隐喻。
  年表,情妇的叙述,包法利夫人的眼睛等等一大堆东西。
  对于传记文学形式的解构,对于福楼拜本身的形象的解构,对于人们对于福楼拜的理解的解构。
  反讽——福楼拜本身。
  福楼拜写作的一个原则:不去下结论(书信中)
  鹦鹉是对于语言的隐喻。
  反讽的层次太低?(第六章关于包法利的眼睛)
  层次有高低,也有厚度,还有多少。有的作家有几个层次,有的作家只有一个层次,但是厚度可能比较深。那么,他也可以是一个不错的作家。
  考卷的问题,增加了几个维度和方式。让我们重新阅读这个小说。
  每一章都会增加一个层次、角度。
  (较完整的思考)
  鹦鹉重要吗?我不断反问自己。
  大概是不重要的吧!重要的,我以为,应当是我们是否从这本小说里获得了一种思维的乐趣。阅读的紧张感,时时刻刻在挑战着我们。为什么我们总要强调形式的问题呢?因为全新的形式带来了的是一种必然而然的陌生感,而陌生感则是对抗日常生活和阅读感受自动化的重要手段…
  对于福楼拜,过去我只读过他的《包法利夫人》。当然,他是个伟大的作家,巴恩斯本人似乎也是福楼拜的忠实粉丝…不过这些似乎都不重要了。这本书看起来似乎讲了很多道理,可是这些道理又全是散漫的、凌乱的、混杂的,到最后他们完全搅浑成一团了,你完全无法分辨了,到底哪个重要…
  叙事视角在不断移动,所以你的脑子必须跟着跳跃,一旦跳跃失败,那么,睡眠将会找上你…
  新奇的小说,然而我肯定不是一个理想读者。我无法填补其中大多数的文本空白,或者说未定点…
  小说根本就不是要来讲述真理的,在这一点上我非常认同西德尼在《为诗辩护》一文中的说法,诗歌告诉我们的是那些应该发生的或不应该发生的(should be and should not be),或者就是像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所言的悲剧遵循着一种或然律。你要寻求真理的话,干嘛不去生活中寻找?干嘛不去哲学著作中寻找?干嘛不在历史中寻找?
  即便小说最终揭示了某个真理,那也必然是出乎作者原本的意图的。如果这个真理是出于作者所设想的一种意图的话。那么,我们几乎可以毫不犹豫的肯定,这肯定是一个拙劣的肤浅的真理。就如同托尔斯泰创作《安娜·卡列琳娜》一样,他要表现的那种宗法制农民的情感无疑是简单的,但谁敢说《安娜》是一本拙劣的小说呢?托尔斯泰创造了一个世界,创造了安娜,而安娜失去了控制…
  所以,那种对于巴恩斯揭露的真理过于肤浅的说法是可笑的。我甚至要说,说这样的话的人,是完全不懂诗学的门外汉。那么,我斗胆学一次柏拉图,驱逐你们这些人离开诗学王国。
网站目录投稿:巧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