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金融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因此,学习和普及金融知识就显得尤为必要了。从本期开始,我们开设了金融知识专栏,向大家介绍金融方面的一些理论和实务知识。 金融,从字面上解释即"资金融通"的意思。在辞源中的释文是: 今谓金钱之融通状态曰金融。这一释义基本上奠定了我国对于金融的解释,通俗易懂,流传至今。现代意义上的金融是指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广义的金融泛指一切与信用货币的发行、保管、兑换、结算,融通有关的经济活动;狭义的金融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 金融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囊括了银行、保险、证券三大门类,具体内容可概括为货币的发行与回笼,存款的吸收与付出,贷款的发放与回收,金银、外汇的买卖,有价证券的发行与转让,保险,信托,国内、国际的货币结算等。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主要有银行、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还有信用合作社、财务公司、投资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以及证券、金银、外汇交易所等。 金融是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封建社会,金融活动主要是金银货币等形式的借贷,一般在借贷双方之间直接开展活动,到封建社会后期,专门从事金融业务的机构开始出现,这些,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在资本主义时期,金融活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主要表现:一是资本表现形式丰富,以信用为中心的货币和货币资金的金融活动迅速发展;二是间接金融的出现,各种专门从事金融中介活动的金融机构如银行、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得到广泛的建立,金融活动的形式也多种多样。而今,金融的深入发展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金融的职能和其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金融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金融的主要构成因素包括货币、信用、金融工具、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等方面。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的产生是金融产生的基础。没有货币,不可能产生金融活动,金融以货币为工具,与货币经济的产生发展直接相联系。信用指借贷行为,它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资金融通就是通过信用方式进行调剂和分配的。而金融又最能体现信用的原则与特性。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信用已与货币流通融为一体。金融工具是资金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的金融活动通常借助的手段。通过金融工具,在微观经济领域可以使资金供应者融出资金,获得利息、增加收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资金的需求者融入资金,补充资金的短缺与不足,扩大生产规模。在宏观经济领域则能确保货币流通与货币币值的稳定。金融机构是经营各种金融业务的组织单位,如: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其中银行是金融机构的主要形式和典型代表。在金融市场上,金融机构的作用是特殊的。它们不仅是金融市场上最重要的媒介机构,而且还是把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调度室。金融市场是货币借贷、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的买卖等融资活动的场所。金融市场一边连着储蓄者,另一边连着投资者,通过金融市场,可以将资源从低效率利用的部门转移到高效率的部门,从而实现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金融市场对宏观经济还具有调节作用,被称为国民经济的 晴雨表和 气象台,是公认的国民经济信号系统。 金融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是社会资金运动的中枢神经系统。社会资金的流向、规模和速度决定着物质资料生产经营的流向、规模和速度,从而决定着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水平、规模和速度。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货币流通和社会信用总和为内容的金融在社会资金的筹措和分配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金融作为一国社会资金流通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增长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调节控制作用。从微观上,企业是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其资金来源很大一部分通过金融机构贷款或证券市场直接融资,金融活动可以为生产经营者提供和融通资金,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从宏观上,金融调节控制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实现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的总目标。现代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以间接调控为主,其体系由财政、金融、价格和收入四大政策构成,运用信贷、利率、汇率等金融杠杆进行宏观调控,具有促进经济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