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为什么要货比三家生活中的锚定效应


  这是一个地球人都知道的故事。
  一条巷子里有两家卖粥的小店。左边一个,右边一个,两家店的生意都很好,每天都是顾客盈门。可是,晚上盘点的时候,左边这个店总是比右边那个店每天多赚两三百块钱,而且每天都是这样,让人心生不解。
  细心的人终于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如果你走进右边那个粥店,服务员微笑着把你迎进去,给你盛好一碗粥,热情地问你:"您好!加不加鸡蛋?"一般情况下,喜欢吃鸡蛋的人,就会说加一个吧!于是服务员就会拿来一个鸡蛋;不喜欢吃鸡蛋的人,就会说不加,喝完粥结了帐就走了。可是,如果你走进左边那个粥店,服务员同样也是微笑着把你迎进去,给你盛好一碗粥,然后热情地问你:"您好!加一个鸡蛋还是加两个鸡蛋?"一般情况下,喜欢吃鸡蛋的人,就会说加两个;不喜欢吃鸡蛋的人,就会说加一个。就这样,一天下来,左边的这个粥店比右边的那个粥店每天要多卖出很多个鸡蛋,这就是它每天多出多出两三百块的原因。
  大凡讲这个故事的人,都是在讲左边那家粥店的生意经。其实,粥店的生意经里蕴含着十分深刻的心理学道理。左边的那个粥店其实是在运用心理学中的锚定法,诱导消费者在不经意间做出有利于店家的选择。如果你是它的顾客,你的决策则是受到了心理锚定效应的影响,你不自觉地在粥店设定的条件下进行了决策选择。也许,多吃一个鸡蛋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是,如果在商业交易或谈判中,你多付出了10万或者100万,可能就是一个大问题,或者说是一个大损失。
  这种方法是人们在作决策和判断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即先把自己"锚定"在某个事物上,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调整。
  左边小店的服务员把顾客"锚定"在"加几个鸡蛋"上,而右边小店的服务员则把顾客"锚定"在"要不要加鸡蛋"上。在前一种情况下,顾客是在"加一个鸡蛋还是加两个鸡蛋"上进行选择或调整,而后一种情况下,顾客是在"加不加鸡蛋"上进行选择或调整,顾客有限的理性使很多的顾客没有充分地调整,使两个小店的生意大相径庭。
  心理学家曾经运用一个随机转盘对人们进行测试。当转盘的指针停留在65%这个刻度时,要求被试回答:非洲国家的数量在联合国国家总数中,所占的百分比是大于65%还是小于65%?
  对于这个常识性的问题,大部分被试都会回答小于65%。
  实验者接着又问:"具体的比例是多少?"
  多数被试回答45%左右。
  接下来,研究者又对一些从来没有参加这类测试活动的人进行了测试。当转盘的指针指向10%的时候,要求被试回答:非洲国家的数量在联合国国家总数中,所占的百分比是大于10%还是小于10%?
  这也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大部分被试会回答大于10%。
  实验者接着又问:"具体的比例是多少?"
  多数被试回答在25%左右。
  所有的被试都知道,转盘的数字是随机出现的,但是,他们的回答却明显地受到转盘先前给出的数字的影响——即使这些数字是无关的。也就是说,被试的答案被"锚定"在先前给出的无关数字上了。
  外出旅游的时候,你看中了一件标价为3000元的紫砂壶,但你对紫砂壶的情况又不是很了解,结果你动用了所有的智慧与店主讨价还价,最终以1500元成交,你感到很满意。因为,你花了1500元的价钱买了3000元的东西,而不是花了4000元的价钱买了3000元的东西。店主也很高兴,因为他把价值500元的东西随意标成了3000元,而店主的这个前置标价,对于你来说就是一种"锚定",他让你始终围绕着这个似乎是随机的数字3000元来思维,这也就是为什么商家在一开始就标价很高的原因,因为,这种方法能够实现"双赢":商家赚了钱,顾客"捡了便宜"。
  这些现象也会出现在商业谈判之中,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你可能会"锚定"谈判对手,也可能会被对方所"锚定"。
  有一种十分简单的方法就可以打破这种思维锚定,那就是货比三家,充分地了解标的物的相关信息。
网站目录投稿:思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