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九晚五的工作令你厌倦?想要自己当老板?先别急,许多成功的企业家也是等自己的生意有了眉目之后才辞去正职,转而创业的。 网上的一篇文章称,在辞职之前的这段等待期令人煎熬,但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能在从员工到创业者的转变过程中保持积极性。 1.想清楚创业的理由。 也许你创业是获得财务和时间上的自由,发挥自己的创意,在家多陪孩子,或是帮助他人。不管是哪一种,紧紧抓住你的创业"原动力",有助于你在遭遇压力时不泄气。 2.坚持梦想。 渴望成功和努力达成是两回事。决心实现梦想的人才能坚持到最后,不会一遇困难就打退堂鼓。 3.为企业创立未来愿景。 想一下,一年之后你的企业的理想状态是什么样。越详细越好。谁是你的客户,每月流水有多高。每天早晚各念一遍,用美好的愿景给自己洗 脑,就能很大程度上无视日常生活中不时冒出的负面想法。 4.加入智囊团。 这里所说的智囊团是指相互指导的同为创业者的群体。他们定期聚会,分享建议和创意,彼此支持。这能帮你补充不少正能量。 5.疯狂地学习。 疯狂地吸收跟你的企业相关的一切知识。网上有许多资料教你如何打造成功的企业。把碎片时间利用起来。你在这个领域钻研得越精,将来成功的机会就越大。 6.积极看待正职工作。 每一天都要对当前的正职工作中的某些东西加以肯定。发现的闪光点越多,正能量就越强,就越能帮你度过这个转型期。 7.设定循序渐进的每日目标。 为你的创业大计设定每天的目标。慢一点也没关系,只要切实取得进展即可。积少成多,成果总会显现出来的。 为什么创业这事,最好能在四十岁以前? 在某个时间点上,几乎我们每个人都想过自己开公司,或许是因为我们在工作中想要拥有更多控制权,或许是听说了哪位亿万富翁的发家史后也想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不管你的动机是什么,如果你想开公司,理想的时间段是二三十岁时。为什么要在这个年龄段呢?原因有五个。 长期潜在回报。 想象一下,你已经创建一家成功的企业,拥有乐观的盈利性,而且业务稳定,给你带来了六位数的薪酬。如果这家企业能够继续发展壮大,你又很享受这份工作,那么你不想尽可能长久地收获随之而来的成果吗?如果想的话,那么就要尽可能早地开公司。当然,这是一种乐观的假设。也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你需要尝试两三次才能创建一家成功的企业。归根结底,你成为企业家所花费的时间越多,你将要看到的长期回报越好。 风险承受。 我们必须要面对一点:并非所有的初创企业都会成功。不管你的年龄有多大,你必须面对现实。开公司需要大量的前期投资,既要投资钱也要投资时间,而且你将要承受很大的风险。就像当前发生在金融市场内的事情一样,你越年轻,你承受风险的能力越强。因为年轻,你无需承担太多责任,而且有时间为自己的损失埋单。因而,为了减轻你的潜在损失,你要尽可能早地开公司。 精力和动力。 开公司绝非易事,有很多工作需要做。我们要牢记这一点。尽管不是明文规定,但人们普遍认为,年轻人拥有更多的精力、动力和热情。或许在未来几十年你仍会朝气蓬勃,但你无法保证自己一定会如此。现在看起来似乎是"有可能"的想法,十年内或许就变成了"没门"。每一年,你的精力和动力都将下滑,因而要充分利用你拥有的个人资产。 适应力。 越年轻的人,适应能力通常越强。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年轻人受标准和职场规则束缚的时间相对较短,不容易屈服于那些束缚发展的条条框框。对于企业来说,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幸存下来的唯一方法便是适应并整合新技术。二三十岁的人,更容易承认并快速地接受新技术。随着年龄的增长,你接受新技术的速度就会越来越难。因而,在自己的头脑非常灵敏时开公司,你将能更勇敢地面对更加波涛汹涌的未知水域。 (来自:腾讯财经) 连续创业。 绝大多数真正热爱创业的企业家,在开了一家公司之后会连续开几家公司,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成为连续创业家,就好像他们天生就是企业家一样。如果你在二三十岁时开了第一家公司,你就有更多的时间开更多的公司。从本质上来讲,你可以最大化地利用自己能够获得的潜在经验,能够开的公司数量也就越多。当然,并不是说一个人只有在自己二三十岁时才能开公司,或者如果在四十多岁以后开公司就意味着你已经错失了好机会。 想成为创业家?你需要的是"商业技巧"还是"企业家思维"? 在最近一篇关于创业教育的博文中,Entrepreneurial Learning Initiative(企业家学习主动性)内容开发总监Gary Schoeniger 表示,实际上,企业家能力并非是对商业技能的猎取,例如电子表格以及营销计划等,而是关乎于一个人的思维方式。 Schoeniger继续说道,尽管有些争议,但商业技能或许实际上会对企业家思维产生妨碍作用。教授商业计划以及财务预测"可能弊大于利。" "虽然这些技能可能对于管理已有成熟产品或服务的现有业务来说非常重要," Schoeniger写道,"但它们通常会对成为企业家的过程产生抑制作用,即寻找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 身为某家给600,000多名年轻人教授过创业学的国际组织的管理者,我明白他的意思。管理企业与成为企业家之间的混淆是真实存在的,并且会对双方技能都造成伤害。尽管有些商业技巧是非常有用的工具,但它们却并非是企业家能力的核心所在。 简而言之,虽然技能、经验、学识以及热情能够对管理你的或是别人的企业有所帮助,这是在管理上所作出的努力,并且还会因面临的挑战而受到嘉奖。 将风险视作是企业家管理模式的例子可以把二者区别开来:许多商学院以及培训项目都会教授管理以及减轻风险的策略。在企业中,风险需要被规避、捕捉以及消除。投资者、经理、主管以及员工全都惧怕风险,并且每个人都有很好的理由。 然而,对于一位企业家来说,风险就是成功的命脉。改革和创新不可能不遭遇风险。企业家们对于这个概念的正确诠释是让我们学会去评估以及拥抱风险。相比之下,每次有人把"规避风险"当做一项所谓合法的商业技能在进行学习时,好吧,我都能断定这绝非是企业家所为。 关于企业管理技能以及企业家思维大相径庭的例子还有很多,合作就是其中之一。企业主管们倾向于保护创新,而企业家们却乐于分享及交流思想,哪怕是跟潜在的竞争对手。 "绝大多数的企业主和企业家们并未意识到成功的企业管理者与真正企业家所掌握技能的差异所在,"Blue Star Tech的创始人和CEO David Litt说道,并强调了这种差异。Litt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他同时在经营着多家企业。"不同之处有些像是左右手都非常灵活," Litt表示。"大多数人喜欢用右手或是左手,但是极少数人会同时使用两只手。" 企业家并非是一项"工作";它是一种关于以及接近挑战和机遇的思考方式。这就是为什么真正的企业家在政府、非营利组织以及企业中能够如鱼得水的原因,即同时兼备了员工及创始人的双面思维。现已证实,具有企业家思维的员工能够脱颖而出,因为他们能够极早发现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这一类型的员工是自己工作和表现的主导者,创造性的思考及合作都能兼顾良好。 无论他们选择了何种领域,企业家都应该是那些在管理着现有企业的同时又着手创办新公司并且还怀揣更大目标的人,有着会让人惊呼"我的天!"的想法。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人,能够承担风险,解决问题。 如今的经济既是全球的也是流动的,并且更胜以往。也许相较于那些拥有诸多其它技能的商人而言,企业家才是拥抱、引领我们现有世界及未来世界的最佳人选。 要是我说呀,我们应该从中学就开始教授企业家思维模式,或许更早。此外,同样重要的是,我们将企业家和企业视作一体,其实它们却是不同的技能。 "创业教育"要教授是如何掌控自己的未来,而不单单只是企业,这是一个重要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