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正月初五


  正月初五古称"牛日",即牛的生日,又说是"五路财神日"和"送穷日"或"破五节"。这是春节礼俗中一个很有特色的日子。
  正月初五日接路头,开市。
  各行各业对祖师爷致祭。
  清早,农家来到田间,搬取一块田埂泥土放到岸上,并将田中草根悉数拔去,纵火焚烧,名日加钱财。
  儿童踢毽子,或在田间牵牛为戏,又或者跨牛背,吹笛缓缓行走。
  勿鞭答牛。禁宰牛,正月初五日应以较佳粮食喂牛。
  五路财神日
  所谓"五路财神日",即指正月初五是财神生日,源于道教信仰。五路财神,一说是将财神的职责分为五个专司,即"东路招财"、"西路进宝"、"南路利市"、"北路纳珍"和"中路玄坛"而得名,其实为一体,为满足祭奉者的特殊愿望而称之。但在中国的历史人物中,也确有五个人被尊奉为财神,并被分称"文财神"和"武财神"。武财神为商代带兵元帅赵公明和三国大将关云长。赵公明因有姜子牙所封"正一玄坛元帅"之神号,因此为五路财神中的"中路玄坛";关云长为蜀国五虎上将之首,被尊为"忠"、"义"的表率,富贵不移、贫贱不弃的精英,因而被附以庇护商贾的"利市财神"。三位文财神即商代耿直忠臣比干、春秋越王勾践大臣范蠡和财帛星君。比干因犯颜直谏被商纷王挖心而成为无偏无向办事公道的"招财之神";范蠡淡泊名利,做珠宝生意而被称为"纳珍财神";财帛星君,本是民间好赌之人杜撰和崇拜的一位"进宝财神",手捧写有"招财进宝"四字的宝盒,形似老寿星。现今他已作为招贴画在节日期间广为流传张贴。在五位财神中,最受民间崇拜的当数赵公明和关云长。
  关于五路财神的另一说,又称"五显财神",始于唐代江西德兴、婆源一带。传说原为劫富济贫的伍氏五兄弟,被杀后常常充满传奇色彩的显灵而受到民众尊崇,宋代封为王,即显聪王、显明王、显正王、显直王、显德王。王为天下第一字而称显,故谓五显财神。
  除上述外,还有不少地域性的财神,如东北长白山一带奉"人参"为财神,东南沿海一带也把"郑和"视为财神等等。不同朝代在财神信仰上也有别,正如《集说诊真》所说:"俗祀之财神,或称北郊祀之回人,或称汉人赵朗,或称元人何五路,或称陈人顾希逢之五子,聚讼纷如,各从所好,或浑称曰财神,不究伊谁。"
  财神信仰是伴随着人类社会进入私有制经济而产生的一种"拜物教"观念,在农耕时代,是中国各阶层普遍尊奉的神灵之一。
  其实发财不发财,不在敬财神,而在于经营是否有道、治业(家)是否有方。若不讲求交易之道、学习营商之技,即使天天敬财神上供烧香,也会亏本破产的。世人虽明白这个道理,仍在祭祀财神,其用意在于求个吉利、讨个彩头,没有谁会认为自己和事业的发达与否是与财神有关了。正月初五日俗称财神日,又名破五日。相传若要有所作为,必过今日,方可实行。古时商家例行于正月初五日开市。以祈祷利达。
  正月初五还要接财神。 民间的财神有很多,文财神有比干和范蠡。 传说比干心有七窍,而且忠心耿直,公正无私,被商纣王杀死了;范蠡是越王勾践的谋士,帮助勾践报仇雪耻战胜了吴国,后来到齐国经商,发财致富后,在陶邑定居下来,自称"陶朱公"。 武财神中以关羽名气最大,最受崇拜。 关羽,字云长,俗称关公,山西解州人,是三国时的蜀国大将,以忠义著称于世。 由于他讲义气、重信用,法力高强,商家很是崇拜。 另一位武财神是赵公元帅,即赵公明。 他最早是天帝的一员大将,专管取人性命的。 明代的小说枟封神演义枠中被姜子牙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职责是迎祥纳福,而且,手下还拥有四员大神:招宝天尊曹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 老百姓是非常信财神的,春节期间有多次接财神的活动。 山东即墨大年初一就有到大街上焚香烧纸接财神的,还要到处转悠,据说此时的宝贝会变做小动物出来过年,比如金蛤蟆会变成蛤蟆,一旦遇到,决不能放走。 临清则是初二祭财神,要摆放纸钱做成的龙。 不过,正月初五的活动最隆重。 有的说这天是财神的生日,也传说赵公元帅只在正月初五那天到人间,也说不定去哪一家,人们为了吸引他的注意,便在正月初五这天早上鸣鞭放炮,用一顿盛宴吸引他的到来,叫"抢路头"。 清代蔡云的枟竹枝词枠描写了人们迎接财神的情形:
  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
  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抢路头。
  所以初五又叫"路头日"。 初一到初四这几天不营业的商家尤其重视这天,隆重祭拜过财神后就可以打开大门,贴上"开市大吉,万事亨通"的红对联,正式营业。
  送穷
  与祭财神相对应的一项习俗就是"送穷"。这个习俗盛行于唐代,可以追溯到远古的传说。所谓"送穷",就是祭送穷鬼(穷神)。
  穷鬼,又称"穷子"。史称穷鬼乃撷项之子,他身材赢弱矮小,性喜穿破衣烂衫、喝稀饭。即使将新衣服给他,他也扯破或用火烧出洞以后才穿,因此"宫中号为穷子"。他死干正月晦日(正月三十日),葬之,后代就有了正月三十日送穷的风俗,称为"送穷子"。后来由于古语称"穷鬼有五,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五穷和初五相合,所以就改以初五作为送穷鬼的忌日。送穷之俗盛于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曾在《送穷文》中说:"(主人)三揖穷鬼而告之曰:‘闻子行有日矣,我有资送之恩,子等有意于行乎’?"唐代诗人姚合还在《晦日送穷三首》诗中分别记述当时的节俗说:"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送穷穷不去,相泥欲何为?今日官家宅,淹留又几时?""古人皆恨别,此别恨销魂。只是空中送,年年不出门。"宋代以后,送穷风俗依然流行。清人俞曲园《茶香室三钞·送穷鬼》录前朝人的词有:"奉劝郎君小娘子,空去送穷鬼"。
  关干送穷日,古书中还有其他几种说法:
  《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说,是在"人日"(正月初七)前一天,即正月初六;同时这本书引《图经》又说"池阳风俗,以正月二十九口为穷九日,扫除屋室尘秽,投之水中,谓之送穷"。还有一说是在晦日,即正月的最后一天,因《文宗备问》说"穷子"死于"正月晦日"。而民间,特别是中原地区都视正月初五日为送穷日。
  东北地区也有初三送穷的。各地送穷的日子虽有异,但有一点还是共同的,即都是在新春正月进行。
  送穷的具体仪式,据《岁时杂记》记载:"扫聚粪帚,人未行时,以煎饼七枚覆其上,弃之通衡,以送穷。"即把家中垃圾扫除干净,装在簸箕中,盖上七张煎饼,连同家中的破答帚、破烂杂物一起扔到叉路口,口中还念念有词"穷、穷、穷,你走吧,俺家没钱难打发",象征把穷鬼送走。韩愈在《送穷文》中,还提到唐代送穷鬼时要"结柳作车,引帆上墙"。即送穷时要为"穷鬼"准备下象征性的车船,还要给"穷鬼"带上干粮。在江南地区的送穷日,则有"以芭蕉船送穷"的做法。在陕、甘、晋、豫地区有初五吃"刀切面"之俗,谓之"切五鬼",意即斩断穷鬼的纠缠、切断穷根。各地送穷习俗虽然不同,却反映了农耕时代我国人民希望在辞旧迎新中,送走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丰衣足食、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从实际效果来看,在欢度春节的第五天开展一次大扫除节日中积攒的垃圾,也是一种讲究卫生、消除杂病滋生的美德。
  送穷是破五的主要活动。 从正月初一开始,家家户户的垃圾是不能扫出门的,说是此时的垃圾可以聚财聚福,倒出去就意味着倒掉了"福气"。 到初五,初一以来积存下的垃圾成堆,再不倒就影响卫生了。 老百姓也有办法,他们说这些垃圾已经变成"穷土"了,要送走。 于是初五的清晨,各家纷纷打扫卫生,清理垃圾,运出门外倒掉,这叫"送穷土",还要放爆竹以示庆祝。 过去的老百姓迷信,认为垃圾里也有"穷神",把他倒掉会惹他生气,就又想出一招,用彩纸剪出穿裙子的妇女形象,或用秸秆作一个女人形象,手里拿把扫帚,身上背个纸袋,将屋里的脏土装在袋子里,称为"扫穷娘"、"五穷娘"或"五穷媳妇"。 等街上有人喊"送出五穷媳妇来",就开门放鞭炮把她送走,这就是"送穷媳妇出门"。
  破五节
  称正月初五为"破五节",即干这日解除正月元口以来的许多禁忌。五的同音字为"无",是个不吉利的字、不吉利的日子,所以破之。按照旧例,这一天要捏饺子,称为"捏破五",吃饺子叫"咬破五",煮饺子也有意煮坏几个称为"破五"。另外,自元日清晨开始给祖先、神灵的牌位摆供、上香、点灯的习俗,香烬即续,谓之"长香",在初五这日中午后,各灵位都要撤供,改"长香"为早中晚三住香。总之,过了初五这一口,就不再受众多禁忌礼法拘束了。
  正月初五是正月里一个重要的日子,俗称"破五",又叫"五穷日",流行于全国各个地区。 破就是破规矩的意思,是指初一以来的一些讲究从这天开始就不用讲了。 如山东潍坊从初一至初五妇女不能出门串亲,也不准动尺剪做针线活,还不准动生米、生面和生蔬菜,过了这天就不再忌讳了。
  牛日
  后世对正月初五附会的众多礼俗和祭祀内容,在漫漫岁月中已淹没了古代正月初五为"牛日"之说的礼俗。相对祭财神和"破五"而言,对牛神的祭祀要简单得多,只是好草好料招待,不能使用,在牛棚写有"供奉牛王之神位"的神贴前献供上香。现在随着大量农机的普及,饲养耕牛的农户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少,因此牛日对牛的祭祀习俗越来越淡薄。至于古代如何在牛日祭祀牛,由于史料罕见也不得而知了。但中华先民将正月初五立为"牛日",却体现了人类对给予自己生产生活巨大帮助的动物—牛,极大的尊重和关爱。
  东方朔《占书》以本日为牛日。牛性情温驯,体力强健,种类繁多,毛色各异。牛肉和牛奶,都是很好的滋养品,牛的皮脂角骨,可作为工业原料。此外,牛助人耕种,犁地颇为辛劳,历来为田家耕种必不可少的助手。因此,我国自古以来,禁宰耕牛,律令中有明文规定。唐宜宗大中五年,救令从该年正月起,"三年内,不得杀牛,如郊庙享祀合用,即以诸畜代之"。到了清代,保护耕牛,尤为周至,凡盗牛一只,枷号一月,杖八十,盗牛十只以上,罪至绞监候。至于宰杀、盗窃耕地的牛,罪行更重,除处罚当事人之外,对地方官亦有处分。
  乾隆年间的律例中有:"凡宰杀耕牛,私开圈店及贩卖与宰杀之人,初犯俱枷号两月,杖一百。若计只重于本罪者,照盗牛例治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再犯发附近充军。杀自己牛者,枷号一月,杖八十。"此外,如果地方上出现了私自宰牛的事,当地官员又追拿不到犯人,也会受到处罚,按照私宰只数。有罚律三月、六月、九月、一年及降一级留任的规定,可谓严苛之至。
  拜祖师
  祖师即各行业发明之人,或者著名之人,例如丝业祖师为嫘祖,渔业为伏羲,药业为神农,建筑业为有巢氏,手工业为鲁班,纸业为蔡伦,笔业为蒙恬,书业为仓颉,印刷业为冯道及毕昇,盐业为宿沙氏,茶业为陆羽,陶器业为昆吾,漆业为有虞氏,酒业为仪狄及杜康,墨业为子路,染业为葛洪,豆腐业为刘安,缝衣业为黄帝。屠业为张飞,旅业为关羽,娟妓业为管仲,伶界为唐玄宗,理发业为罗真,医药业为黄帝、岐伯,说书业为柳敬亭、崔仲达,爆炊业为魏马钧等。他们或为国家功臣,或为民族英雄,或为政治家、文学家、工艺家,后人自然应当继承先祖。发扬光大。在该日祭拜行业祖师,意在表示饮水思源,永不忘本。
  加田财
  螟虫祸害稻田,最为严重,幼虫常常潜伏在稻子根系之中过冬,即使遭到土埋或者水浸,也不移动。除螟方法较为复杂,随月令变化而变化。而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掘除稻根,使螟虫无从寄生,将稻根掘起之后纵火焚烧,则可以彻底清除。预防螟虫之害,来年稻田则可以丰收,无异于增加田财,所以这项举动被称为加田财。
  正月初五日农家搬取一块田埂泥土放到岸上,表示破土开工,春耕将始。
  踢毽子
  毽子也写作箭子。《事物原始》里说:"小儿以铅锡为钱,装以鸡羽,呼为箭子,三四成群走踢,有里外廉、拖枪、耸膝、突肚、佛顶珠、剪刀、拐子诸名色,亦蹴鞠之遗意也。"周密《武林旧事》中写有:"诸小经纪有毽子。"自宋代以来,踢毽子之冈开始盛行,其优点在于妇孺咸宜,人数不拘,风雨无阻,占地狭小,费钱无多。
  善于踢毽子的人,大多足部强健有力,身体也因此强健,至于视力及反应能力,也因为运用日久而变得灵敏。踢毽子的最佳时间是早春和晚秋,风景气候最为适宜,隆冬也可以借此取暖活血。但该活动忌在夏天进行。另外,空腹、饱食或劳动之后,也都不可。
  踢毽子的游戏在全国广为流行,极其普遍。《帝京景物略冲记载明代燕京童谣:"杨柳儿活,抽陀螺。杨柳儿青,放空钟。杨柳儿死,踢毽子。杨柳儿发芽,打拔儿。"
  吃水饺
  山东境内正月初五这天普遍吃水饺,叫"捏蝎子嘴",也可以吃面条,有"初五吃顿面,一亩打一担"的说法。
网站目录投稿:元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