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公婆回老家十几天,回来之后,婆婆给我带了礼物:一个格纹的小背包。 格纹是今年最流行的样式,收到礼物后,我表示非常喜欢,很感谢婆婆,还跟婆婆开玩笑:妈,没想到你眼光这么好,这么懂时尚啊?这个包包正是我需要的,方便我遛娃的时候放手机、门禁卡和纸巾,非常实用方便。 我和婆婆因为一个南方人,一个北方人,饮食和生活习惯差异大,偶尔会有一些小摩擦,但总体而言还是挺好的,不过这一次感觉我们俩更亲密了,更像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了。 认真想想,是有很多原因的,比如经过两年的磨合,我们都真正接纳了彼此的差异,我接纳婆婆烧饭技能方面的不足(她正烧得越来越好吃),婆婆接纳我在收纳方面的无能(我常常把衣服、背包乱丢),不再对苛责对方;我们都看到彼此不容易的一面,都能肯定彼此的付出(带孩子的辛苦)。 而这一次关系更亲密是因为我们都懂得:投其所好。 在婆婆回老家之前,我给婆婆买了一台缝纫机。我婆婆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缝纫,会给孩子们做衣服。 和我们一起生活的这两年,虽然60多岁了,也经常拿针线缝缝补补,针线活做得非常细致漂亮。虽然婆婆没有说要缝纫机,但是我觉得她需要一台,买之前还问她,给她买台缝纫机好不好,她说好,但是不要太贵的。 后来,缝纫机当然买了贵的,只是婆婆不知道。 收到缝纫机那天婆婆很高兴,连午睡都放弃了,对着缝纫机,拿着说明书研究半天。 之后,有空她就把孩子的旧衣服拿出来改,比如把连体服改成了上衣,或者改成背心。还把旧衣服全拆了,自己做了一件新的。总之,充满了乐趣,在买菜做饭之余忙得不亦乐乎。 看起来,我送出的是一台缝纫机,其实却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情感付出,因为婆婆觉得我是真正地心里有她,关心她,在意她,知道她需要什么。所以她也投桃报李,有了后面送我的格纹小包。 这一切跟这两年我不停地在家庭中传递和践行一个观念有关:对一个人好,不是给我们认为好的东西,而是给ta需要的东西。 为了生动地讲解这个观念,我还用了一个比喻:一个人喜欢吃苹果,我们就给ta苹果,而不要给ta我们自己以为好吃的香蕉。 在日常生活中,我也是这么做的,尝试去了解和看见对方,真正看到对方的需要。 婆媳相处也是如此:夏天的时候,给她买几件合身的T恤;过年过节包一个红包,送一点礼物;婆婆有时累了,我会让她休息,不用为我们做饭;婆婆喜欢中医养生,虽然有些地方我不认同,但是我只会尊重,从不干涉…… 我婆婆曾经是个非常固执的人,她会很执着地将她觉得好的东西给你,甚至到了强迫的程度。比如,她觉得每天早上吃鸡蛋有营养,就会每天给你煮一个水煮蛋。不管你吃不吃都会煮。曾经她觉得自己家的旧衣服挺好的,扔了可惜,就全部拿来送给亲戚,也不管那些亲戚需不需要。 说实话,我婆婆这两年变化很大,她不再执着于用自己的方式去爱人,而是懂得:投其所好,而非给己所要。菜烧得也越来越好吃,也很少以"为了你好"为名强迫我们做什么事情,我非常感恩婆婆对我们的付出。 我和丈夫的相处也是如此。在我们彼此有需要的时候,我们总是很给力,能够给到对方想要的。比如产后我很脆弱的那段时间,丈夫花了很多时间陪伴在我身边。在他工作迷茫找不到自己职业方向的时候,我也一直在鼓励他、支持他…… 爱一个人要"投其所好,不要给己所要",讲起来道理很简单,可是在生活中,我们处处看到那种自以为是的爱与付出。 在婚姻里面,有的妻子拼命地将马桶刷得透亮,将地板擦地一层不染,丈夫下班回到家,将衣服包包丢在地上,弄脏了地板,妻子就跟在屁股后面不停地清洁,有的还一边打扫一边唠叨。而丈夫真正需要的是妻子安静地坐下来,陪自己喝杯茶,聊一聊彼此对一些人、一些事的看法。 妻子需要的是丈夫周末可以陪自己逛逛街,买买菜,散散步,更多一些陪伴,丈夫却加班挣钱,以为给妻子更多的钱,妻子就会高兴。结果,丈夫加班越多,妻子越不满,而丈夫却觉得很委屈:我为你、为家庭,付出了这么多,你为什么却看不见。 妻子喜欢丈夫给自己制造一点浪漫,过生日,过情人节的时候有一些仪式感,说一些甜言蜜语,送一些鲜花和礼物,丈夫却以为浪漫都是虚假的东西,每次都说:搞这些虚的,我不会。他喜欢电子产品,于是每次过节都送妻子一个电子产品,手机、平板、智能手表。 在亲子关系中,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以为学钢琴好,就逼着孩子学钢琴。等到孩子长大,要找工作了,父母又认为当公务员、当老师好,因为是事业单位,工作稳定,于是逼着孩子选择,认为自己这么做都是为了孩子好,是爱孩子的表现。 殊不知,爱一个人,对一个付出,是要克服自我中心,放下自己的执着,去投其所好,而非给己所要。 其实,只要做到这一点,一次在情感上的付出就能起到百倍的效果。 如果从市场营销的角度讲,这叫"精准定位"带来的"精准营销",这样的营销行为才是最有效的,一次付出,就有回报与收获。 可惜,很多人的付出都是自以为是,看不见对方真实的需要,只是把自己的喜好和需要强加给对方,结果自己累得半死,对方也感受不到你的爱,你的付出,甚至对你的付出行为感到厌恶。 那怎么才能做到投其所好,而非给己所要,让自己的一次情感付出,却有百倍的效果呢? 1、花点时间,花点心思尝试着去了解对方、认识对方,看看对方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如果不知道对方想要什么,可以去问问ta:你需要什么? 2、如果不清楚对方需要什么,可以进行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一想,看一看。 3、一般来讲,两性之间有一些需要的差异。提出 "情感账户""情感银行"这一概念的心理学家威廉·哈里认为婚姻的冲突通常由以下两种因素引起: 1.无法给对方带来快乐; 2.令对方不快乐。 在前一种情形中,配偶因需要未能得到满足而感到失望。在后一种情形中,双方则是故意伤害彼此。导致第一种冲突产生的原因在于"彼此关怀不够",第二种冲突在于"彼此保护不够"。 在《他需她要》这本书中,他总结了两性的需求差异,满足这些需求,就能很好地关怀对方。 男人的需求倾向于:"性"福美满;娱乐伴侣;外表的吸引力;家务支持;仰慕之情。 而女人的需求倾向于:似水柔情;沟通交流;真诚与坦率;经济支撑;家庭责任。 这是就两性差异来讲的,就个体而言,每个人的需要依然会有所不同。比如有的女性对"性"福美满也有要求,对家务支持也有要求。有的男性对真诚与坦率有要求。我们要做的是真正地了解自己的伴侣,看ta需要什么。 4、在一个人脆弱和人生的其他关键的时刻,也是最需要被爱被关怀的时刻,当然也是我们情感付出效果最好的时候,这个时候的一句好话顶上一万句,一点付出顶上一万点付出。所谓关键时刻不要掉链子。比如伴侣生病、妻子怀孕生孩子、孩子出生第一年、伴侣与他人发生了严重冲突、伴侣职场受挫、家里遇到经济危机、家里老人生病、去世等。 虽然在关系中投其所好很重要,但是持续的投其所好才是最重要的,关系需要一份长久的经营,两情若在久长时,就要在朝朝暮暮中投其所好。 愿我们不是爱得更努力,而是爱得更智慧,懂得好好爱自己,爱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