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盗墓这个事情其实也还是挺有趣的,当然了那都是以前的盗墓贼的做法,想当年他们用他们的方法真的不知道破坏了多少古墓和古人的财宝,所以盗墓贼的方法真的完全不可取了,还是得用科学的方法去对待这件事情,但是我们还是得说说在盗墓贼眼里其实有三座古墓是非常的值得他们去冒险的,哪么到底是哪三座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揭秘分析看看吧! 中国帝王陵墓中哪几座陪葬最丰? 厚葬,是中国丧葬文化的最典型特征。因为大量的珍宝被埋到地下,自然会让贪财者盯上,由此兴起了最具中国特色的"盗墓文化"。可以说,盗墓文化与丧葬文化,是一种孪生文化,源出一体,都是"死人文化",有墓那一天就诞生了。 中国历史上的厚葬之风,学术界一般认为兴于春秋时期,盛于汉唐,至明清又呈一个高潮。原因自然是这几个时期国力强盛,相对来说国富民安,社会财富总量大增,这给厚葬创造了一个物质条件。但就每一个朝代来说,到底该陪葬多少,并无一个具体标准,不象陵寑那样,多长多宽,建在何处,什么方向,还有个"风水理论"作指导。陪葬多少,基本上是以死者生前财富拥有量和地位来决定。生前捞得多,死后葬得多;生前权力大,死后葬得丰,这在帝王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如中国历史上的实际女皇慈禧,掌管大清江山那么多年,是历史上有名的奢侈女人,生前酷爱珍珠、玛瑙、宝石、玉器、金银器皿等宝物,在她死后全陪葬了,市价高达亿两白银。当全部宝物殓葬完毕后,送葬的人发现棺内还有孔隙,就又倒进了4升珍珠和2200块红、蓝、祖母绿宝石,光这些用来填空的珠宝,就值223万两白银。而与慈禧陵同处清东陵内的乾隆皇帝的陵墓裕陵,里面陪葬品亦甚丰,这与他处于"康乾盛世",在位时间长有直接关系。 自秦始皇以后,中国大大小小的帝王约有492位(这一数字是有争议的)。这些帝王中,目前留下陵墓的,可以找到遗址的,连三分之一都不到。原因一是一些短命帝王根本就没有自己的陵墓,如明建文帝朱允炆,被其四叔朱棣夺了皇位后,下落成谜,哪有陵墓?二是被大自然的风雨摧毁了,已找不到"坟头"。目前考古发现的,多是这部分的陵墓,如2006年底发现的安徽汉代六安王陵。还有,就是被盗墓者和复仇者掘掉了。在目前大家能看到的帝王陵墓中,没有被盗的很少,如唐陵,19座被盗了18座。还一个原因也不能不提,为了防止被盗,有的帝王干脆不留陵,如帝王中首提"薄葬"的曹操有"七十二疑冢",实际他葬在高陵,又称西陵,至今不见踪影。元朝诸帝也行此道,崇尚"深葬不坟",据说成吉思汗的陵墓造好后,调万匹骏马踏平草地(即"其墓无冢,以马践蹂"),隐去陵址。这类帝王该算是"王中王",可谓聪明死了。 在盗墓者眼里,众多帝王陵墓中,哪几座最值得冒险?满门抄斩、诛灭九族也可以不顾?换一个话题说,哪几座帝王的陵中陪葬最丰?就今天来说,每一座帝王陵墓都是一座宝库,里面的陪葬品都是价值连城的,哪怕是当年一只极普通的瓷碗,现在都是文物。帝王陵墓越往前,其陪葬品的价值越高。所以,到底哪几座帝王陵最有价值,并不好一概定夺。但从民间和史料记载来说,陪葬品最丰的有这么三座帝王陵墓:秦陵、茂陵、乾陵。前两座是毛泽东诗词中所提到的"秦皇"、"汉武"的陵墓,乾陵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武则天,与其夫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由于这三陵中宝藏到底有多少至今仍是一个谜,对盗墓者来说极具诱惑力,是盗墓者最想下手、最值得冒险的三座陵。不像慈禧陵、裕陵等"肥陵"已在民国时期被军阀孙殿英部彻底盗挖,后又在"文革"中间,被官方"考古"过。 图:秦陵兵马坑出土的兵马俑 1.秦始皇嬴政-秦陵 秦陵是中国帝王第一陵墓。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临潼县城东骊山北麓。当年秦陵"坟高五十余丈,"折算成现代的高度为115米左右,占地56.2平方公里。《史记·秦始皇本纪》有详细说明,"始皇初继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水,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之者久。"从这文字里可以看出始皇陵的宏大,据说到他死时也没有完工。 秦陵陪葬品的数量到底有多少?司马迁称,"奇器珍怪徙藏满之"。最新考古勘探资料显示,秦陵地宫东西实际长260米,南北实际长160米,总面积41600平方米,规模相当于5个现代标准足球场的大小。地宫就这么大,里面的陪葬品以"藏满之"来推测,数量该惊人了。仅秦始皇睡的那具棺椁,就是无价之宝。据《汉书》等史书记载,"冶铜锢其内,漆涂其外"、"披以珠玉,饰以翡翠"、"棺椁之丽,不可胜原",可见这副棺椁的文物价值。目前仅在陵区地宫外发现的文物,已超过10万件;阵容宏大的兵马坑则更是震惊世人,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由此也可见秦陵"第一陵"的地位。 不过,有学者认为,秦陵地宫中的陪葬品未必有那么丰富。理由是,在公元前206年,秦陵被挖掘过。当时,项羽为了报复秦王的横征暴敛,入关后,动用了30万人,"盗掘其陵墓,燔烧其宫观,三十日运物不绝"。班固的《汉书》记载了"牧羊儿火烧秦始皇棺椁"的故事,说有一小孩在秦陵附近放羊,结果有几只羊掉入山洞中("羊入其凿"),小孩子打着火把到地洞中去寻找羊,不料越走越深,深不见底,无意中闯进了秦陵地宫。但火把不慎引发了大火,把秦始皇的棺椁烧掉了("燔其宫室营宇"),奇珍异宝也毁之一炬。后世盗挖秦陵的事也未断过,如在民国初年,军阀孙连仲就打过秦陵的主意。但这从侧面也说明,秦陵当中陪葬品的丰富了。也有人说,秦陵的地宫并没有被打开过,当年项羽确实是想掘开秦陵,但因秦陵太坚固,无功而返,仅留下了两条"霸王沟"。已完成的对秦陵的考古探测,初步证明秦陵的地宫仍然完好无损。探测中发现盗洞有两个,直径达1米,但深度只有9米,离地宫很远。目前,已出土文物和发现的被盗物品,多为陪葬坑或甬道内的陪葬品,秦陵地宫中的宝物无法估量。 图:茂陵陪葬墓出土的"国宝"鎏金铜马 2.汉武帝刘彻-茂陵 茂陵秦亡汉兴,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第一个"国富民强"的朝代,厚葬之风也随之出现了第一个高潮。汉分为西汉、东汉两个时期,西汉的帝王陵在今陕西咸阳附近,共有11座;东汉的帝王陵共有12座,位于今河南洛阳及焦作附近。这23座汉陵中,最出名的不是开国之君刘邦与其皇后吕雉的合葬墓长陵,而是汉帝中在位时间最长、颇有作为的汉武帝刘彻的茂陵。刘彻在位54年,陵修了53年(公元前139年开始营建),到其下葬时,当初栽的小树已成参天大树。刘邦在世时定了汉陵制,"高十二丈,方百二十步",但刘彻可能考虑到自己的"丰功伟绩"比刘邦还大,偏偏大一套,"惟茂陵十四丈,方百四十步"(见《关中记》)。当时由叫张汤的官员负责造陵,其封土高近50米,堪比秦陵,有人因此称茂陵是中国的金字塔。"西安事变"发生前两年,即1934年10月21日,在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的陪同下,蒋介石、宋美龄夫妇专门游览茂陵,并在陵前合影留念,可见茂陵的不一般。 相比秦陵,茂陵的规模是小了些,但其陪葬品之丰富,令人啧舌,不相上下。据《晋书》记载,"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赋三分之一,一供山庙,一供宾客,一供山陵";《汉书·贡禹传》记载,"武帝弃天下,霍光专事,妄多藏金钱财物,鸟兽钱鳖牛马虎豹生禽,凡为百九十物,尽瘗藏之"。从上面的文字中可以看出,刘彻陵墓中陪葬品的数量之丰。后有文字称,"武帝历年长久,比葬,陵中不复容物"。这话就是说,由于刘彻在位时间长,到他死时,陵内已没有空间放那些稀世珍宝了。目前已知道的陪葬品有,当时康渠国国王进送的玉箱、玉杖;装在一个金箱内的30卷经书;专治哑巴的秘方,等等。而考古专家最看好的是刘彻穿的金缕玉衣。据西汉刘歆撰(后题东晋葛洪撰)《西京杂记》记载,"汉帝送死皆珠襦玉匣,匣形如铠甲,连以金缕。梓宫内,武帝口含蝉玉,身着金缕玉匣。匣上皆镂为蛟龙弯凤鱼麟之像,世谓为蛟龙玉匣。"据说,汉武帝身高体胖,其所穿玉衣形体很大,全长1.88米,约有大小玉片2498片,串玉片的金线就有两斤多; 但考古界目前比较忧虑的是,茂陵内的丰富陪葬品还是否完好地保存在地宫中。茂陵曾多次被盗,据《后汉书》记载,当年农民起义军赤眉军攻占长安后,焚烧了皇宫,又"发掘诸陵,取其宝物",连吕雉的尸体都遭到奸污。据说是当时看到吕后的尸体就像生前一样,所以盗墓者才起了淫心。茂陵中的宝物,搬了几十天,"陵中物仍不能减半"。后来起义军没有钱用时,再一次盗挖了茂陵。在东汉末年,董卓也盗挖过茂陵,他叮嘱吕布,在进入茂陵时注意寻找一种专治哑巴的秘方,原来他的孙女董白是个哑巴。唐末黄巢起义时没有钱用,也光顾过茂陵。民国时期,军阀孙连仲在陵上修筑战壕,被怀疑实为盗墓。但是,这些盗墓说法,并无具体文字记录,茂陵地宫中的宝物有多少谁也说不清。目前考古界对茂陵还是较为乐观的,一是茂陵修筑了半年多世纪,内部机关重重,很难进去,陪葬品不可能被盗尽,要盗也仅是一部分;二是早期盗墓,仅看重金银珠宝,一些如经书类的文物、当时人们用的器物并不被看重,还会留在地宫中,这也是现在发现的不少被盗多次的陵墓仍能有重大考古发现的原因。 图:通向乾陵的"司马道"两边石马之一 3.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武曌-乾陵 乾陵唐陵共有20座,除末二帝李晔的和陵、哀帝李柷的温陵,分别在河南、山东,余下都在陕西,即著名的"关中十八陵",乾陵即为其中一座。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合葬墓,葬着女皇帝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弘道元年十二月(683年),李治病逝于东都洛阳贞观殿,时年56岁。李治在位34年,临死前说,"天地神若延吾一两月之命,得还长安,死亦无恨。"武则天依其遗愿,将其尸骨运回,并在梁山筑陵。乾陵开工的准确时间是公元684年,当时动用的兵士和民工共计超过20万,按照太宗李世民定下的"因山为陵"的葬制,将梁山主峰作为陵冢,在山腰凿洞修建地下玄宫。经日夜施工,用了十个多月完成了主体工程,文明元年八月李治下葬。之后,乾陵继续进行施工,一直到22年后,即705年,82岁的武则天病逝才停止。梁山陵址由李治在生前选定,据说陵名是太慰长孙无忌建议的,称梁山位于长安西北,在八卦中属乾位,乾为阳,为天,为帝,建议定名为乾陵。李治听了很高兴,采纳。 乾陵营建时,正值盛唐,国力充盈,所以陵园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富丽,为唐帝王陵墓中最大。不只乾陵的规模宏伟,陵内的陪葬品之丰也堪称帝陵之最。据说,李治陪葬品的价值占大唐一年税赋的三分之一,武则天死后,又有同样多的金银珠宝被她带进了乾陵。实际上,李治死时并不想大兴土木的,有遗诏,"陵园制度,务从节俭",但武则天厚葬了李治,陵墓规格甚高。与秦陵、茂陵一样,乾陵中陪葬品有卷帙浩繁的文史典籍、精妙绝伦的稀世器皿、令人叹为观止的绫罗绸缎、三彩陶俑,等等,多得数不过来。据陕西的考古专家分析,乾陵中的陪葬品有金、银、铜、铁等所制的各类礼仪器、日常生活用具和装饰品、工艺品;陶、瓷、琉璃、玻璃等所制器物、人物和动物俑类;珊瑚、玛瑙、骨、角、象牙等制成的各类器具和装饰物;石质品:包括石线刻、石画像、人物及动物石雕像、石棺椁、石函和容器;壁画和朱墨题刻;纸张、典籍、字画、丝绸和麻类织物,漆木器、皮革和草类编织物等,计有"六大类"。 据此,在2006年6月举行的"纪念武则天入葬乾陵1300周年学术座谈会",有专家对外放风,乾陵地宫中的宝物多达500吨,引起了一场乾陵是否发掘的"全国讨论"。虽然后来那当事专家出来辟谣,称"从未说过",但乾陵地宫中的陪葬品肯定不是一般地多。唐高宗临终有话,希望将生前珍爱的书籍、字画等全部陪葬。据分析,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即埋在乾陵中,而不是在被盗过的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内。 实际上,在"500吨"的说法之前,还有一个"800吨"的说法。依据是,乾陵地宫空间约为5000立方米左右,即使以地宫空间的四分之一来计算,陪葬品体积也有1200立方米左右,最少有800吨。乾陵的陪葬墓——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出土的《马球图》、《宫女图》、《礼宾图》等5组18幅壁画,均被定为国宝级文物,另有69组82幅壁画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从这里,也可以推测出乾陵中宝物的数量和质量。有人就此大胆断言,乾陵将是继秦陵兵马俑之后的"世界第九奇迹"。 但乾陵的最大魅力在于它未被盗挖过。据《唐会要》记载,"乾陵之宫,其门以石闭塞,其石缝铸铁,以固其中"。因为太坚固,乾陵才幸免于盗。实际上自武则天入葬后1300余年间,盗墓者一直没有放过乾陵,最早盗乾陵的是黄巢起义军。据《陕西通志》引已失传的唐书《雪航肤见》称,"武后陵,黄巢伐之"。据说墓道快要挖开时,忽然风雨大作,吓得挖墓义军逃走,留下了一很很深很深的"黄巢沟",乾陵免了首劫。五代时期,又遭遇此事,同样因"唯乾陵风雨不可发"。最近的一次在民国初年,孙连仲派工兵用黑色炸药炸开了墓道表面封石,也因出现天气异象,怕遭报应而作罢。 秦陵、茂陵、乾陵,都在陕西省境内,全处于厚葬盛行时期,哪一座的陪葬品都不会少是肯定的了,开挖其中哪一座也不会让人失望,所以都具极强诱惑力。但其中以乾陵为最,秦陵和茂陵都被盗墓者光顾过了,惟乾陵还是不破之身。 考古界的流行观点是,中国目前正处于历史上第三次盗墓高峰期。第一次在西汉时期,以盗挖秦及以前的陵墓为主,是当时民间铸钱的需要;第二次是清代,以考古研究为目的。目前的第三次与前两次都不同,以文物走私为驱动,由于有现代化的盗挖工具,加上城建房产大开发的"官挖",所以是最为可怕的时期。虽然目前乾陵不会被发掘,有关方面已明确表态,"暂不会发掘乾陵",但由于乾陵墓道在1960年代就被当地农民炸开了,这个秘密已经瞒不住了,所以可以想见,这座历经一千多年而不被盗的帝王陵,目前"到了最危险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