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顺策++陈彦希 摘 要: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农民增收,有利于城市化发展。本文分析江汉平原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农村劳动力对于城市化发展的作用,并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关键词:江汉平原;农村劳动力;城市化 现阶段,江汉平原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途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着许多自己的特点,对城市化进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有许多全国各地都同样存在的问题。 一、江汉平原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 1.1农村劳动力转移途径与年龄的关系 一般来说,年龄越小者,会偏向于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东南沿海地区打工,多从事加工制造行业,如服装厂、玩具厂和电子厂。江汉平原地区的天门、仙桃、潜江三市的农村青少年在辍学后大多进过裁缝培训班,在武汉市汉正街一带的服装厂或者服装加工作坊打工一段时间,成为熟练工后就开始往广东、福建和江浙地区转移。其中的一些人会慢慢变换职业,但多是玩具厂、电子厂等与服装厂类似的加工制造业。 而年龄偏大者,则不局限于沿海地区,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在北方和西部地区的比重与东南沿海相当,没有很大的差异。 1.2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婚姻的关系 婚姻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非常重要,对于江汉平原地区的农村人而言,结婚往往会改变发展方向。婚后,年轻一代的农村劳动力就不再把东南沿海地区当作打工的首选。 1.3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教育的关系 江汉平原地区的教育水平在湖北省也是十分著名的,每年向全国各地的高等院校输送大量优秀人才。因此,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教育也有直接的重要联系。 首先,大部分年轻的外出打工者都是不爱学习或是家庭贫困无法继续学习,而受教育的程度越低,越容易选择外出打工来改变自身命运。其次,农村劳动力在外出打工的过程中,会逐渐意识到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许多年轻人会选择职业技术学校进行学习,以期获得更高的劳动报酬和更好的工作岗位。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市化的贡献 2.1农村劳动力自身的城市化 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尽管在短期内可能会由于农村年轻、有文化、有一技之长的青壮年外出,使得农业生产劳动力的质量下降,但从长远来看可以让转移的劳动力在运动中充分发挥其能量并增值。 首先,农民收入明显增加,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用于家庭医药及卫生保健等健康投资的能力不断增强。其次,由于受城市消费文化的影响,他们的吃、穿、住、行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更加合理和科学。长期在城市生活,也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 2.2农村劳动力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化过程中思想道德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一,为农村劳动力新的生存方式和价值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第二,更新思想观念,增强了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第三,增强自身的工作责任心、事业心和敬业精神,增强其法制意识和民主意识。第四,由于转移引起的经济收入的上升,可以使他们增强消费能力,有利于增强劳动者的自信心和自强心,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2.3农村劳动力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 首先,如之前所提到的,农村劳动力本身所接受的教育是有限的,在竞争激烈的城市中,他们往往只能从事城里人不愿意干的脏、累、重活,他们比其他农民更深刻体会到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 不少人在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同时,也非常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 其次,在一些大城市和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不少用工单位为了提高民工的劳动技能和工作效率,专门创办民工学校或进行岗前、岗后的职业培训,给民工开展文化知识、法律常识、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等方面教育以及劳动技能培训。 三、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没有纳入国家就业体系。农村劳动力就业一直游离于国家就业体制之外,不能分享国家就业资源和政策,制约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城乡二元就业体制阻碍了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传统的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使大量进入城市务工经商的农民并不能获得平等的社会身份,他们不能与城市人口进行平等的就业竞争,更不能得到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待遇;3、政策落实不到位。4、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还没有根本建立。虽然近几年国家把保障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放在重要位置,但是还没有建立起权益保障的长效机制;5、对进城农民工的社会管理严重缺位。政府还不能完全地掌握农村劳动力资源及转移就业的基本情况,导致农民工就业信息不畅,有组织外出的比例比较低。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总结江汉平原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及对城市化的贡献的同时,在此提出几点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政策建议:第一,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第二,逐步建立城乡平等就业制度。第三,加大各项政策落实力度。第四,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第五,搞好进城务工农民的管理和服务。第六,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农业部课题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05年,第8期:32—34. [2] 刘福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效应[J].经济问题,2005年,第1期:64—65. [3] 彭荣胜.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欠发达地区城镇化的影响[J].学术交流,2011年,第10期:169. [4] 袁琴琴,吴宗法.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09年,第10期:245. 作者简介:吴顺策,现就职于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陈彦希,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