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关于过渡阶段长期性的原因分析


  摘 要: 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马克思列宁的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阶段论思想与中国社会具体情况相结合的产物,在社会主义阵营经历了风雨飘摇的动荡后受到了各种质疑,但过渡阶段的长期性是个必然的真理和不争的事实,具有马克思、列宁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创造的理论基础,以及社会主义的历史起点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任务以及内外形势的各种客观因素所决定的。
  关键词: 过渡阶段 原因分析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过渡时期长期性的论述
  1875 年的《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曾给出了如此的论断: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中间,存在着一个从低到高的递进阶段。这是马恩第一次提出过渡时期的存在,同时指出了共产主义要分为两个阶段。而在之后,罗莎卢森堡和列宁又把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命名为社会主义,在马恩关于未来社会的发展规定性上明确了这将是个长期的过渡存在。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毛泽东在1955年10月提出"大约五十年到七十五年可能建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结论,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解放以后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的探究,再到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中提出需要中国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持之以恒的艰苦拼搏,这一过渡阶段的长久性与我国实际国情相结合所产生的理论,已经完全成形,并被写入宪法,成为我国的基本国情。
  追本溯源,马克思在科学社会主义集大成的《共产党宣言》中阐述的"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长期性及其实践活动奠定了理论基础,为无产阶级的奋斗坚定了信心。
  20 世纪初,列宁又将这一理论进行了深化、拓展和发展,得出结论:社会主义本身的发展是具有阶段性的,这是一个曲折发展、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这些观点在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才有了社会主义长期性的理论的创新发展。
  这一理论由萌芽到完善的一百余年和社会主义在中国实践的半个世纪中,也在经受着各种观点的冲击。一些人在经历了历史必然的挫折后就认为实现过程的漫长等同于无期,丧失了信心;还有一些人在看到目前取得的成绩时就盲目地得出我们已经度过这一阶段,超前实现了任务。这些都是错误的看法,过渡时期长期性的命题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是必然的。
  社会的前进过程是具有一定规律性的,任何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的兴起和逐步代替落后制度都必须经历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资本主义取代封建制度毕竟还是在不破坏国家机器且同样维护生产资料的私有制的基础上建立的,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政权更替尚且需要几百年的时间,更何况社会主义是要无产阶级彻底推翻私有制国家机器而建立新制度的革命道路,而且完全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甚至没有教训,纯粹是"摸着石头过河",因此其必定要不断进行调整和改革,也必然会遇到失误和挫折。
  我国在成立之初的20世纪50、60年代,犯下了以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为代表的"左"倾错误,对于我们至今仍然是意义深刻的教训;而二十几年前令苏联政权灭亡的苏东剧变更是给现实社会主义一记严重的打击。虽然有些失误已经挽回,有些却造成了不可逆的后果。但在社会主义阵营骤减为五个国家且中国作为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坚定不移地走在这条漫长但充满希望的道路上。
  二、社会主义的起点和任务所决定
  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设想是由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社会主义。但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却与此完全相反。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起点都是基于薄弱的经济基础和落后的生产条件。这些原因决定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发展必定不会是一个短期的历史过程。
  二战后德国东部根据雅尔塔和波茨坦会议的协议,在苏联的帮助下走上和平民主的新道路,建立了民主德国的政权。德国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等民主政党成立了统一的人民民主力量。取缔法西斯的各种非法组织,将国家管理权力交由人民;将法西斯国家及战犯、纳粹骨干的财产转归国家管理,恢复国民经济的正常生产;而且在1945年9月开始进行土地改革,将地主土地、庄园没收,并全部将其分给33万农业工人与少地的农民用于公用建设。实现工业公有化,建立中央集权的计划管理体制。在多种政策的共同影响下,1955年胜利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此时的工业产值达到了战前一倍多的水平,社会主义成分在工业总产值中占85.5%,建立6000多个农业合作社。
  一方面,社会主义建立之初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的特定历史起步阶段;另一方面,在社会主义事业遭到破坏,经受曲折的同时,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却经历了社会稳定繁荣和经济高速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坚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当前和未来长期的目标。
  邓小平曾指出,提到社会主义,首先就要讲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最主要的问题,也是根本问题。只有生产力得到发展,才能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经济政策是否正确,归根到底要看这一政策是否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这个标准是压倒一切的。同时,这也是处于过渡时期的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为了完成这个特殊的历史任务,我们就要逐渐完成工业化、经济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的四个目标。以高度的工业水平、合理的工业布局、发达的工业经济为主要依托,通过对社会主义社会资源的合理使用和有效配置,将社会资本运行到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主要形式的经济市场中,扩大社会主义经济的实力和影响力,掌握先进的现代技术并积极与世界强国分工合作,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生产力在世界的地位。这也注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三、现实面临的国际形势所影响
  社会主义在漫长的过渡时期道路上不仅受着自身的历史起点以及完成生产力大发展的任务的影响,同样也遭受着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不断侵扰和自身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这也成为过渡时期长期性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尤其对于现在社会主义阵营中最大的国家中国来说,国际形势不容乐观。
  我国自1956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虽然已有五六十年的发展历程,但与已经走过上百年的西方资本主义相比,经济实力的基础还具有很大差距。虽然我国在2009年就已经成功地跃升为世界经济发展第二强国,但近年经济增速明显降慢也是客观事实。何况我们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还不计后果的严重破坏了环境并且大量消耗了能源,这种大伤元气的过热状态需要时间调整,所以我们想要"超英赶美"还要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而西方国家也总是不忘对我国进行频频骚扰:一方面设置贸易壁垒严控我国的出口产品,一方面又对我国进行不合理的进口倾销;一方面一再鼓动人民币汇率上调,另一方面利用经济危机不断套牢中国的外汇储备;一方面要求中国低价开放能源出口,一方面却通过提价方式限制我国能源进口;一方面利用我国的低劳动成本从事加工合作,一方面又把生产技术紧捂在口袋里不放;这些手段已屡见不鲜。所以中国所面临的经济形势依然严峻,丝毫不予许有任何的懈怠心态,大力发展生产力始终是我们所处的向共产主义过渡时期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我国较之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上的差距和受到的种种不公正待遇已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我们要客观冷静的面对这个重要问题,而同样应该引起我们警醒和时刻注意还有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美国曾在20世纪90年代针对中国制定了《十条诫令》,企图通过引诱我国青少年的对物质享乐的追求,通过电影、书刊、广播等文化形式宣传色情、犯罪来破坏青少年的价值观,降低新一代人对国家和政府的信任。近年来,美国每年都在向中国派出巡回学者到各大专院校和研究单位传播美国文化,并重点培养回国后会担任要职的留学生中的高干子弟和学习尖子,甚至为进行颠覆活动,美国还千方百计地把触角伸向中国的高层领导。美国之用心,昭然若揭。
  受西方自由化思想泛滥的影响,国内的腐败现象和否定社会主义公有制而主张完全私有化和市场化的反社会主义思想也层出不穷。在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与西方的侵扰和内部的矛盾进行斗争,这一斗争也必将是长期的、复杂的、艰难的。
  综上,社会主义长期性的命题无疑是正确的。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笔下,我们得出了科学而系统的论断;在肩负重担的历史探寻中,我们找到了前进的使命;在经历风雨飘摇的动荡和质疑的声音后,我们更加坚定了信心。
  2013 年3月17日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在追求发展真理的这条道路上,未来的曲折无法阻止我们的步伐,外界的繁乱丝毫动摇不了我们的信仰。在我们的经济增长已经取得世界瞩目的成绩,我们博大精深的文化已经走向世界,我们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已经明显提高的当今,我们更要冷静面对机遇和挑战,为实现我们的民族复兴和伟大理想而不断奋斗!
  参考文献:
  [1] 郇新平:《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历史发展中的三个"长期性"和"阶段性"》,《甘肃理论学刊》,1990年第5期。
  [2] 周燕:《从当前基本国情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思想战线》,2009年S1期。
  [3] 鲁振祥:《略谈"几代、十几代甚至几十代"论断的提出――邓小平南方谈话与社会主义长期性观点的最终确立》,中共党史研究,2002年第3期。
  [4] 张淇:《从过程论阐释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发展长期性和阶段性的认识》,《毛泽东思想研究》,2009年05期 。
网站目录投稿:映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