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松柏+张治荣+杨雅琦 摘要:文章以陇东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为例,剖析了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编写符合本校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模式;尝试实行5年学制,保证"本科标准+职业技能"办学定位的教学质量;新建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学体系;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必需的实验室,设计现代化的实验教学体系。 关键词:本校特色 5年学制 定位 体系 陇东学院的前身是庆阳师范高等專科学校,2003年升格为省属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是该校根据1998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增设的一个本科专业,2009年秋季开始招生。受名牌大学教学模式的影响,学校财务管理专业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与应用型的定位有较大差距。笔者结合5年多的办学积累,对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做些研究,以期和新升本院校的专业教师共同探讨。 一、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具体,缺乏可操作性。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编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指出,财务管理专业是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财务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该目标是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总纲领,各个本科院校要以这个总纲领为基础,结合自己的层次、实力、生源、服务对象等差别制定出具体的、便于实施的培养目标,而不能简单化直接借用。 (二)"本科标准+职业技能"的办学定位需要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2014年2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指出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性高校转型",鲁昕副部长先后在2014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产教融合发展国际论坛上表示,1999年扩招后新升本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为现代职业教育。 为了积极应对地方性本科院校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趋势,陇东学院提出了"本科标准+职业技能"的办学思想,其基本内涵是:原本科教学计划中的专业核心课程要保证课时,尝试实行考教分离,另外增加实验课、实训课、实习课时。这样即抓住了本科标准的核心,又突出了职业技能。这个提法既保住了本科院校的地位、声誉,又满足了高职教育的要求,是个左右兼顾、进退有据、富有智慧的思路。但是进入到操作层面就会发现:"本科标准+职业技能"相当于上两个大学,达到两个目标,学生要用4年时间完成7年的学业。从宏观上理解,"本科标准"最少包含人格标准、知识标准、科研标准,"职业技能"包括基础能力、综合能力和核心能力。要在短期内具备三个标准、三种能力,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问题,而是一个艰苦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问题,进行简单的课程删减和课时压缩不是科学的态度。 (三)没有形成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理论课程构建理念。本科层次的理论课程体系在深度和广度上与高职高专相比具有更高的要求,一般来讲要具有三个层次的课程设计:(1)以培养学生基本修养为目的的素养课程体系。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学生的素养问题越发突出,一些学生基础文明欠缺,理想信念缺失,人生价值观扭曲,审美品位降低,自私自利,我行我素,乃至于精神空虚,情感冷漠,意志薄弱,没有起码的社会责任感。素养是教育的根本,不可或缺,更要强化,这就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要从基础层次上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2)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的能力课程体系。人天生就潜藏着巨大的能力,教育就是要挖掘和培养这些能力,应用型本科院校不能局限于技术一个方面,要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进行更广泛的训练,挖掘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同时注意学生的特殊潜质,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特殊能力。(3)以培养学生技术为目的的技术课程体系。应用型人才的最低标准就是掌握一定的技术,技术需要技术理论作为课程支撑,任何技术都有一套完备的理论体系,要把这些理论课程科学化、集群化,构建技能技术理论课程体系。 (四)没有建立起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传统的以理论课程教育为主的课程安排没有系统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近年来陇东学院虽然增加了管理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化、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等几门实验课程,但是没有建立起科学的、完整的、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这一体系至少要从时间上、课程上、逻辑上、实验方式上培养应用型人才。 校内实践是指学生在实验室利用财务工作软件大量、反复地训练各种各类环境下的模拟题。但是由于实验室建设滞后、缺少实验软件、实验软件不能及时更新等问题,校内实验教学课程不能固化,内容不能及时更新。校外实践是指把学生分散到大量企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参与企事业单位具体财务管理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有一个感性认识。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发现,实习单位受本部门或行业财务管理制度的约束,不能让实习生接触财务决策过程和实质性业务,例如陇东学院各银行实习点不能让学生接触具体的货币业务和柜台操作,学生只能从事大堂服务和外勤工作,达不到专业实习的目的,这种实习方式很难规范化和体系化,并固化到教学计划中。 (五)教学方法传统守旧,没有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创新争优的教学氛围。教师教学基本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创新少,一些被广泛采用的探索性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方法应用较少。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师,课件呆板,内容处理简单,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究其原因是因为学校没有激励机制,教师缺乏创新动力。 (六)缺少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教材。陇东学院统一使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这些教材层次高,理论性强,是全国高等学校广泛使用的教材,尤其适用于研究型本科院校和老牌本科院校,对新升本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并不适用,学校又限制使用校内教师自己开发的教材,因此目前缺少合适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广泛使用的专业教材。 (七)教学督导指标停留在传统阶段,没有积极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目标。现有的教学督导指标仍然沿用过去的标准,主要特点是:(1)注重基本层面,如语言规范化,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体态语言的应用,板书设计等,缺乏对应用型教学方法的引导和考量指标。(2)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环节,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综合性,信息量,深浅程度的把握,学科前沿知识的介绍,基础理论知识,重点难点知识的传授等,缺乏对教师凝练知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引导和考量指标。(3)对教学手段的评价停留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综合应用层次,仍然围绕课堂教学打圈子,没有进一步解放思想,鼓励教师大胆设计实验教学方案,尝试实行岗位模块、单元模块、专题模块教学。总体上看,教学导向仍然是傳统理论性教学导向。 (八)教研室活动有名无实,教师各自为政,对教学内容缺乏科学取舍和凝练。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由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会计基础、财务会计,会计信息化、财务报表分析、财务软件实训等课程组成,这些课程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有些内容重复讲,有些内容没人讲,这就需要教师们集体备课,对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恰当取舍,很好地把握难易度,有些内容的次序也要适当调整,实习实训课要和理论课恰当穿插,并根据不断变化的专业要求微调教学内容。但实际情况是教师们一人一本书,各自为政,基本上互不交流,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模式 (一)在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编写符合本校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模式。笔者认为这个目标和模式应包含以下几点内容:(1)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2)具备"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信息化"等知识和相应的工作能力。(3)掌握资金筹集、资金运作、投资管理、风险控制的具体方法。(4)熟悉国内外有关财务、金融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具备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能胜任不同岗位工作需要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6)可在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从事财务与会计咨询或其他管理工作。(7)可在地方性中小企业从事财务总监、财务分析师、财务策划师工作。(8)可根据个人爱好和市场环境选择最适合于自己发展的职业。 (二)尝试实行5年学制,保证"本科标准+职业技能"的教学质量。学制是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为了达到"本科标准+职业技能"的双重目标,本文考虑实行5年学制,理由如下:从目前情况看,各专业每次制定教学计划的总学分一般不超过180学分,如果实践教学超过50%,非实践教学就只有90学分(按180学分计算)。如果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执行的话,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形势与政策"课16学分,大学英语16学分,大学体育8学分,计算机基础最低4学分,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4学分,国防教育2学分,专业选修课最低7学分,通识选修课最低7学分,总计64学分,这样,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就只有26学分。即使按大部分院校要求实践教学不低于总学分的35%计算,实践教学63学分,非实践教学117学分,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也只有53学分(排除其中的实验课,学分不会有较大的增加),这样的比例并不恰当。如果增加一学年,也就是增加45学分,实践教学按照35%设置,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就有98学分。这样就能把"本科标准+职业技能"的理念从学制上保证落到实处。 (三)新建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理论课教学体系。以本科标准为目标,以应用型为定位,以162学分(117+45)为时限,实行5年学制,制定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理论课程体系。这个体系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组成。公共基础课涵盖的课程内容上面已列叙,专业基础课最少应涵盖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政治经济学、管理学、西方经济学、会计学基础、财务管理、企业管理、统计学等课程,专业课程应涵盖财务会计、资本市场、中级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税法、投资学、财务分析、经济法、审计学、证券投资、内部控制、资本运营、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等课程,选修课按照夯实专业基础、服务考研考证、利于学生尽快就业的原则灵活开设。教师上课时要充分考虑各课程群之间的关联性和课程群内部课程之间的内容,如:会计基础、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可以组合为一个课程群,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可以组合为一个课程群,教师组建相应的课程组,课程组可以共同备课,一起开展教研活动,删减重复、突出重点、强化难点、分段授课,在实践的基础上编撰出相应的教材。数学类课程要充分考虑新升本院校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应用型的人才导向,把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线性规划、概率统计组成一个课程群,制定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各课程的数学教学大纲和教学指南,探索编撰相应教材。 (四)新建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课教学体系。以用人单位的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就业为目标,跟踪和调研用人单位对人才职业能力的具体要求,建立包括课程实验、实验课程、专业见习、专业实习、科研实践、社会调查、毕业论文真题真做、职业技能竞赛等内容的实践教学体系。课程保证、时间保证、设置学分要写进人才培养方案。有些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如果辅之以恰当的课程实验就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如会计学基础课程总学时54时,可设计18个课时为课程实验,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部分引学生到手工实验室,先识读这些凭证、账簿、报表,再填制一些简单的凭证、账簿、报表,比纯讲理论,通过书本上的样表来认识凭证、账簿、报表要好得多。财务管理、统计学、资本市场、财务分析、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都可以开设课程实验。以实验为主的课程就叫实验课程,如管理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化、EXCEL与财务管理、会计手工模拟实验、纳税实务等都是实验课程。见习课不单列课程名目,按照占理论课程10%的比例,由理论课任课教师组织。专业实习、科研实践、毕业论文共设计28个学分,学生在实习中可以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并写出论文。 (五)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构建指导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如:(1)鼓励教师以章节为单元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参与到教学中来。(2)鼓励教师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发现代教学软件。(3)鼓励教师开发应用型的教材、讲稿,把企业的财务管理业务引进课堂,真题真讲。(4)灵活聘请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做兼职教师,和本校教师合作完成一门课程或者几个章节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对企业人员和企业业务有直观感受。 (六)建立基础层面的实验室,设计应用型实验教学体系。现代社会进入了网络信息时代,财务管理工作已经走向了无纸化决策,实验室教学是财务管理专业的基本教学环节,如果实验教学跟不上,学生就会输在起跑线上,不管面临多少困难,财务管理专业综合实验室、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会计信息化实验室、ERP实验室等这些基础层面的实验室一定要建立起来。在实验室的利用上要做到实验内容系统化、实验方法现代化、实验管理科学化。拓展财务管理、审计、纳税、统计、投融资等学科的实验,细化会计学科的实验,全方位引入网络和多媒体教学,实验流程、实验进度、实验内容的逻辑排列要规范、高效。实验过程要做到计算机财务管理和计算机审计、计算机会计相结合,课程实验、实验课程、校内实训、校外实践相结合,现代网络技术和传统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手段相结合,单科实验和综合实验相结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许尔忠等.走向应用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 [3]李莹,陶元磊,李阿姣.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商业会计,2014,(11). [4]张松柏,郭威威.新办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3,(01). [5]刘其冰.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商业会计,2012,(01). [6]王彦卓,舒利庆.多功能复合型会计实验室建设探索与实践[J].财会月刊,2010,(07). 作者简介: 张松柏,男,1989年毕业于原陕西财经学院经济贸易系,现为陇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财务管理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是区域经济学和教学改革。 张治荣,男,陇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 杨雅琦,女,陇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