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后,信息化成为影响和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面对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兴起和网络化进程的迅速推进,社会更需要多层次的合格人才。对中职计算机教学而言,如何把握职业教育大发展的良机,在信息化背景下走自主创新之路,适应IT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是目前值得关注和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对此,笔者结合实际工作,谈一谈在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如何进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信息化背景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众多学科中,计算机是比较热门的专业,原因在于信息社会需要大量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人才。目前,中职学校普遍都开设了计算机课程。但是,笔者发现,目前中职计算机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学科本身复杂难懂;专业分布不够合理;人才培养模式相对落后;办学条件和教学资源欠缺。因此,要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创新教育并非易事。 二、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创新的必要性 创新精神是人们能动性的一种特殊表现,以不循常态、独辟蹊径为标志。这种不满足于既有状态而着力开拓的思维方式,就是创新精神。在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知识和技能也需要与时俱进。这不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也对教师的授课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1.素质教育的要求 高素质的人才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素质的定义通常包含多个方面,而创新素质无疑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关键就在于创新素质人才的培养。在现代中职教育中推行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是中职新教改中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把学生从被动的、低效的苦学束缚中解脱出来,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计算机课的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和科学的思考,为其今后发展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2.由计算机课程特点所决定 计算机课程容纳了现代科技领域的许多知识,对其他学科的变革、更新和发展起着直接或间接的引导和促进作用。首先,计算机课程本身具有更新快,内容广的特点。由于计算机软、硬件不断更新换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计算机课程的内容也随之不断变化,新技术、新理论不断地充实进来。其次,计算机课程还具有概念性、综合性、实践性强等特点。综观计算机课的课程内容,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是概念性很强的知识。操作系统的应用,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的应用是实践性很强的内容。同时,相关课程之间互相交融,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因此,计算机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创新精神,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工作的方式方法,要本着对学生负责、对计算机教学质量负责的态度,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钻研,群策群力,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三、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措施 1.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 在传统的教育理论中,教育实践的主要目标是"传道、授业、解惑"。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现行的计算机教学仍停留在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定义和常识,脱离了和实践操作的联系。作为一名培养跨世纪人才的计算机教师,如果再用陈旧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就难以培养出智能充分发展的创造型人才。因此,彻底转变教育理念,采用创新教育模式,对从事计算机教学的工作者有着紧迫的现实意义。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该认识到,教学不再是"填鸭式",课堂也不再是"一言堂"。现在的教学,应该是"教师搭台、学生唱戏",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的模式。 例如,对于Excel电子表格处理及图表混排的教学。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后,可以设计一次教学活动。利用所学知识,要求学生制作一张根据表中数据建立图表,实现图文混排效果,并进行自评和互评。实践证明,这是一次成功的实验。同学们不但掌握了相关知识,而且对Excel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发表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讨论的参与者,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 所以,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该充分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模式,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开拓学生的思维以获得新的知识。 2.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在教学内容上,要突破以往不分专业背景、所有专业教学内容一样的状况。根据不同专业的不同知识结构和需求,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并注意与专业后续课程设置相结合。非计算机专业学时少、时间紧。因此,应精选教学内容,从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入手,以最简捷的形式表现出学科的基本理论体系,此乃重中之重。由于IT产业的迅猛发展,常常会出现现行教材的内容相对陈旧落后,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速度。为了使学生接受的知识是最新的、最先进的,应当将新的内容不断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去。例如,讲解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方法,升级到先讲解面向过程,再讲解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 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要求教师不能满足于现状,勇于创新和实践,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例如,对于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法。在讲解PowerPoint时,要求学生制作以班级集体活动为题材的幻灯片。 3.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力保证。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传统教育教学理论中的指挥与服从的关系显然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计算机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这包括教学心理和计算机教学环境的营造。 4.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中职学生多数学习基础欠佳,对学习缺乏热情,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 首先,以学生特点为依据,注重教学内容的呈现。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也提高了学习兴趣。 其次,从专业角度出发,注重教学方式的采用。由于多数计算机课程实践性较强,且大都在机房进行,因此教师应尽量使课程上得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大家在活跃的气氛中顺利地掌握知识点,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把握青少年心理,注重鼓励的作用。青少年的自信心容易受到挫折,一味地指责批评,会使他们丧失信心,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所以,对于学生,应给以及时适当的鼓励和肯定。这可以极大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 5.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创新教育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创新性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使学生从创新的教育走向创新的人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思想素质、学识水平,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师应从自身思想出发,增强创新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责任心,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教师不只是创新教育的主导者,更是实践者。另外,教师要在专业水平上增强创新意识。计算机教师要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活跃的创新思想,在计算机教学中应尽量创造一切有利的条件,改变学生学习的心理环境,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经济贸易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