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洲远在2700千米之外。但随着南半球夏季的消退,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首府霍巴特迎来了大生意。这座城镇是澳大利亚政府南极司和法国南极项目部的驻地。两个国家服役多年的破冰船正忙于考察站的供给工作。澳大利亚正试水一艘让海港其他船只黯然失色的舰艇。 1月上旬,由谷歌董事长艾瑞克·斯密特(也是经济学人董事)资助的"福克"考察船驶入了霍巴特港口,考察船预算之高会让所有的海洋科学家心跳加速。塔斯马尼亚大学海洋及科学研究所为船员们举行了一场宴会。在各项议题之外,研究所成员们还在研究地球变暖的速度慢于模型预期的原因。其原因之一可能是寒冷的南大洋这个巨大的气候调节器。 虽然各国在南极地区存在领土争端,但签署于1959年的《南极条约》将该地区设立为科学预留地。各国政府通过建立基地,插本国国旗进行自我宣示。当年数十个原始缔约国现在已经增加到50个,包括印度和韩国。于1983年签署协议的中国如今在南极有增频繁的出镜率。大约有350个地区用中国地名命名(甚至还有个长城站) 十年间,中国在南极的年度支出从2000万美元增长至5500万美元,并已设立五个考察基地。由乌克兰制造的中国雪龙号破冰船穿梭于北极和南极两地的夏季。2016年,将有新的船只与雪龙号并肩而行。然而,在南北极遥远且充满敌对的环境中,合作仍然十分必要。雪龙号依靠俄国和澳大利亚提供物资供给。 中国的长期兴趣或在于资源。但自1998年,南极采矿已被禁止,而且如果活跃于南极的大部分国家抵制,这项规定很难改变。科学家们承认,中国的研究迄今为止很令人吃惊。其中最具雄心的一项是试图于南极的最高冰盖向下钻孔2.5千米。冰盖下封藏的气体可能能够揭示130万年前气候变化的秘密。然而,能够在不造成污染的前提下提取样本,只是众多挑战的其中之一。此外,澳大利亚科学家窃笑道——毕竟合作也有范围限制——中国钻孔的位置可能不太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