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钟表》是小学一年级上学期的数学课程。钟表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而通过本节课使一年级学生系统、正确地认识它,但考虑到学生本身年龄小,对新内容认识理解的能力不强,因此我在备课、讲课和作业布置各环节都精心安排。 一.备课 我认真看教材,发现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很多,有认识钟面,认识整时,整时的2种表示法,合理安排时间。根据我对我班学生的了解,孩子会对认识整时和合理安排时间难以掌握。我想可以利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简化和解决安排时间这部分的困难;认识整时可以利用学生天生好动、爱表现的心理来学习,这里可以用到一样学具——钟表模型,让学生亲手来拨一拨,亲自来说说。 二.讲课 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我用了开门见山的方式,用到我班挂了许久的时钟,加上我鼓舞学生一起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话语,过程中我也穿插了一些搞怪的动作,像随身带着精巧的手表和随身带着粗笨的大钟表,引得全班学生一笑,学生也意识到钟表可大可小,但都是计时的工具。导入环节效果很好。讲到认识钟面,学生最感兴趣的就是这三根针,老师稍加讲解,学生就记住了。讲钟面的12个数字时,我没有直接出示钟面图,而是在黑板上让学生根据上下左右,正十字方位说出相应的数字,我认为这样出示12个数字比直接展示要好得多,最起码孩子会动脑想动脑思考,把顺序打乱,在不同的位置放对的数,学生会对这12个数字的位置印象更加深刻。认识整时这一环节我先出示一组整点时刻,提问认识整时的优等生来回答时刻,在提出一个问题:观察这组钟表,你能说说这些时间与钟面的针有什么关系吗?学生小组讨论,老师巡视,我发现学生智商水平差异性很大,有的学生很容易就能说出结果,有的学生却不行,因此我准备的钟表模型该出场了,来巩固这部分知识。我与学生一起得出结果后,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钟表模型,讲清活动要求。此活动是我和每一名同学共同完成的,我不但是学生的配合者也是监督员。每一名同学一个接一个地来到讲台,冲着大家说出他要拨出几时,然后请我帮忙,让我按住哪根针我就按住哪根针,他也按住另一根针,然后我问他:我按的和他按的分别是什么针?这两根针分别指向几?此环节每名同学都喜欢参与,也达到了知识巩固的目的。在教授整时的两种表示法时,我是先说明,接着举例子,然后学生仿写。这里我用到了事先准备的2个没有时针、分针的钟表挂图,我在黑板上已经画好的时钟上随便画了一个时刻,然后在下方画了两条横线,写出了整时的两种表示方式,之后出示挂图,找两名同学在钟表上随意画出整时,绕后我要求学生们在本子上写出每个挂图的两种表示整时的方法,之后找同学来说一说两种写法有什么不同。这样学生既动脑又练笔也能加深印象,学习效果很好。在合理安排时间这一块,我先让学生讲一讲自己的一天,首先从起床开始说,不要求说时间,然后我将学生一天所做的事挑有代表性的依次写在黑板上,在后我写了一组有序整时,让学生观察,发现时间是一个比一个往后推延,然后我将"起床"与第一个整时连在一起,之后学生们将每个事件与相应的时间连在一起,此环节学生很感兴趣。首先我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注意,紧接着打开个"小口",学生接下来就自主找到答案了。课上的知识点我是这样讲的,我这样的效果很好,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也提高了教学能力,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对数学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三.作业布置 作业布置的时一张画有钟面刻度,没有数字和指针的表盘,让学生自己拿铅笔在表盘上画出4个时间,1.写完作业的时刻,2.吃晚饭的时刻,3.《新闻联播》的时刻,4.睡觉的时刻,只记录时间即可,有问题,不会读的时刻第二天问老师。这样学生不但巩固了今天的学习内容,也能在生活中体验一次看时间做事的情趣,这将会给学生留下时间的初次体会,同时可以挖掘新的问题,激发起学生对钟表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我在备课、讲课和作业布置的环节设计都围绕学生能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探索发现,获得新知。我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有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数学,用数学,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