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手,让交易更简单 · . . . "品鉴"栏目定期更新各大博物馆高清馆藏,潜心打造在线馆藏陶瓷数据库,方便读者查阅。 台北故宫博物院· 专辑 Q 清 · 雍正 · 冬青釉盖罐 Dong qing you gai guan 通高27.3厘米,口径4.7厘米,底径6.5厘米。直唇口,短颈,丰肩,腹上丰下敛,近足处一凹棱,平底,浅凹足,带圆钮笠形子母口盖。通体均施青釉,呈冬青色,釉色匀净淡雅,胎骨匀轻,质坚细腻。底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双圆框楷款。雍正时期青釉或青花茶叶罐颇多,可见雍正时期宫廷饮茶风气之兴盛。 Q 清 · 雍正 · 冬青釉盖罐 Dong qing you gai guan 通高27.3厘米,口径4.7厘米,底径6.5厘米。直唇口,短颈,丰肩,腹上丰下敛,近足处一凹棱,平底,浅凹足,带圆钮笠形子母口盖。通体均施青釉,呈粉青色,釉色匀净淡雅,胎骨匀轻,质坚细腻。底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双圆框楷款。 L 龙泉釉拱花一统尊 Gong hua yi tong zun 通高30.7厘米,口径69.3厘米,底径9.5厘米。直口,短颈,圆肩,腹上丰下敛,凹足。全器施青釉,器表以划花为饰,口沿及肩部各有两道弦纹,肩部饰朵花纹,腹部刻划折枝菊花、牡丹、兰花,腹部近足处为直线纹。底施青釉,圈足露胎上棕色护胎汁。 Q 清 · 乾隆 · 拱花贯耳瓶 Gong hua guan er ping 高23厘米,口径7厘米,底径10.5厘米。直口,短颈,双贯耳,斜肩,圆腹,圈足。全器施白釉,有不明显开片纹,以拱花方式制作图纹,全器饰缠枝花卉纹,贯耳及圈足饰朵花纹。圈足露胎上棕色护胎汁,底施白釉,有"大清乾隆年制"阴刻六字三行篆款。 Q 清 · 雍正 · 霁青玉壶春瓶 Yu hu chun ping 高28.9厘米,口径8.5厘米,底径11.7厘米。玉壶春式瓶,撇口,细颈,斜肩,梨形硕腹,圈足。器身施霁青釉,靛蓝光亮,器里与底白釉。圈足露白胎,底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款,外加双圈。 Q 清 · 乾隆 · 茶叶末六联瓶 Liu lian ping 高24.2厘米。以五个相同造形的瓶子均衡地围着中间颈稍长的主瓶相连在一起,成为造形相当特殊的六连瓶。六个瓶肩都一般高,六个瓶底齐平、大小相同。五个外围相连的瓶壁露出的面积相同,在五个相连瓶壁内成虚体相通无隔,中间主瓶则由肩而下至足钻数个洞孔为实体,与外五瓶相通。六个瓶颈皆另片制做后接合而成形的。此件茶叶末釉色呈绿,口缘及颈中间具装饰性的凸弦纹,釉薄呈黄褐色。圈足底露胎呈白带灰黄色,圈足内有釉。在中间主瓶圈足内,以阳文印"大清乾隆年制"篆款。在雍正、乾隆时的陶书上仍未有茶叶末釉名称的出现。在雍正十三年唐英的(陶成纪事)中记有"仿厂官窑,有鳝鱼黄、蛇皮绿、黄斑点",而这些釉据记载为康熙时臧应选督窑时最出色的釉,至今康熙之物仍未能确定,在故宫旧藏瓷器中这类茶叶末釉有带黄、带绿的釉色,多为雍正、乾隆款,并有各种造形,亦有釉上描金、描银,或做为仿铜的基础釉。在乾隆三年五月的《乾隆记事档》中记有接旨"明样烧造:厂官釉六孔瓶一件"。在乾隆四年十一月十八日唐英将按样烧造瓷器送进。这则资料是否指这件六连瓶呢? M 明清 · 哥釉葫芦瓶 Ge you hu lu ping 高29.7厘米,口径4.2厘米,底径13.5厘米。小圆口,葫芦状器身,圈足。全器满釉,釉色灰黄,器表满布细碎网状开片。足露胎无款,足内涂褐色汁无款,有七小点釉如支丁痕。 Q 清 · 乾隆 · 白瓷簠 Bai ci fu 通高23.5厘米,口径26厘米,底径19厘米。仿古造形,形式见于《皇朝礼器图式》。器作方形,有盖,器盖上窄下宽,器身上宽下窄,皆作梯形,方足外撇。全器外壁以印花为饰,盖面饰夔龙,盖顶斜出棱,呈波状边缘,棱内饰水波纹,外饰曲线纹;腹作夔龙纹,束胫为回纹,足壁为云纹;盖与器皆有双耳,半环形,盖耳饰如意点,器耳附以夔龙纹。双耳及内底外侧均有细支钉痕,即烧造时在足圈之外还需有两层支钉支撑,才能维持其外型。施青白釉,惟足底及外底露胎呈灰白色,由于其釉色白中泛青,应是用于祭夕月坛的月白色釉簠。盖内及底外中央各刻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款。 M 明 · 白瓷盖罐 Bai ci gai guan 通高52.58厘米,口径21厘米,底径21.5厘米。广口圆唇,短颈,丰肩下敛,平底内凹,带宝珠钮盖。全器光素无纹,罩施白色釉,釉色匀净。底部露胎无釉。 Q 清 · 雍正款汝釉出戟双耳尊 Chu ji shuang er zun 高32.1厘米,口径11.2厘米,底径12.8厘米。撇口,短直颈,斜肩,鼓腹下敛,撇足。颈上与足上棱脊四道,腹壁上方棱脊两道,除此之外光素无纹饰。全器施青釉,釉色莹润。圈足露胎一圈,足内白釉地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篆款。 L 龙泉釉梅瓶 Mei ping 高38.6厘米,口径6.8厘米,底径9.5厘米。唇口,短颈,长直硕腹,近足处内敛后再外驰为撇足。全器施青釉,色呈浅黄绿,颈直线纹,腹壁印花斜格地折枝花卉,足上亦饰直线纹。足内露胎无釉,并满涂褐色汁。 L 龙泉釉直筒花瓶 Zhi tong hua ping 高34.3厘米,口径8.2厘米,底径8.5厘米。撇口,口缘镶铜扣,短颈,削肩,长直腹,圈足。全器施青釉,釉色翠绿,并见开片。腹壁上半部饰云纹,余则印花湖石花卉为饰。足部露胎,似有褐色汁痕,足内则施青釉。 Q 清 · 霁青带盖罐 Ji qing dai gai guan 高35厘米,底径14厘米,口径16.2厘米。敛圆口,短颈,削肩,硕腹下敛,双肩有兽头形耳,平底,带宝珠钮圆顶盖。通体施霁青釉,釉色匀润光亮。器底除外缘见少许垂釉外,余露白瓷胎。同样造型亦见于黄釉、红釉、影青釉,皆作祭祀用器。 Q 清 · 乾隆 · 黄釉双兽耳罐 Shuang shou er guan 高28.3厘米,口径19厘米,底径16厘米。敞口罐,腹部上广下削,平底浅凹,全器光素,仅肩上双耳小兽形,器内外满覆黄釉,底外有"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款。由于乾隆朝成书的《皇朝礼器图式》卷一之中,其〈社稷坛正位尊〉、〈地坛正位尊〉与本器相类,且明言其为瓷质、黄色,故知本器为乾隆朝所使用的祭器。存世亦见有施红釉、白釉者,亦可经由《皇朝礼器图式》的载录,得知其对应使用的祭祀场合。此外,明代弘治朝亦有类似器存世。 Q 清 · 雍正 · 茶叶末釉缸 Cha ye mo you gang 高6.7厘米,口径14.7厘米,底径6厘米。敞口微敛,圆唇,深壁,平底。全器内外壁施茶叶末釉,施釉至足际,足边修釉齐整。外壁腹底处带有凹弦纹一道。器底周缘与中央涂有茶叶末釉,并有"大清雍正年制"篆书印款,底部余地露米黄色胎。 M 明 · 宣德窑青花转枝月季花纹大碗 Yue ji hua wen da wan 高10.7厘米,深8.5厘米,口径30.5厘米,足径12.4厘米。敞口微敛,宽口沿,浅弧壁,平底,圈足。外壁绘转枝月季花一周,足边莲瓣纹一周,圈足梅花纹,上下加饰青线四道,内壁无纹,白釉泛青。青花釉色艳丽浓重,多带褐绿色结晶斑。胎骨厚重,圈足露胎,胎质细腻,带大小铁质斑点,胎釉一线并呈浅橘色。外口沿双青线下青花"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一行楷款。 Q 清 · 乾隆 · 青花水波花卉折沿洗 Hua hui zhe yan xi 高15.2厘米,底径22.5厘米,口径35.8厘米。宽折沿,深直壁,平底,器形如倒放的西式礼帽。内外满绘青花纹饰,口沿内绘波涛纹,内壁绘缠枝四季花卉纹,底心中央为一六瓣花,旁围有一圈如意云纹。口沿外分列八朵花叶纹,外壁绘缠枝月季,内外壁上下各有两道弦纹为饰。底平露胎呈浅褐色,中央有一圆形内凹,施透明釉,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款。 Q 清 · 青花缠枝番莲盖罐 Fan lian gai wan 通高52.5厘米,口径21厘米,底径21.5厘米。青花盖罐,直口,短直颈,鼓肩下敛,平底。腹外壁满饰缠枝番莲花叶,大小叶片弧形翻卷的外型,有如满布空中的祥云,盖外壁的装饰亦与之相似,是本器装饰的主调。腹外壁近底处饰几何形花瓣一圈,颈部亦绘饰相似的几何花瓣一周。底外露胎,无款识。此器应烧成于清代初期。 M 明 · 宣德 · 青花瓷花浇 Qing hua ci hua jiao 高13.5厘米,口径7.5厘米,底径4.5厘米。青花花浇。广口,直颈,硕腹,如意形单把连接颈腹,平底内凹成足。全器以釉下钴蓝釉绘饰,釉色淡而乾。器把绘饰花卉与卷草。器颈部绘饰莲瓣纹,颈腹间凸棱一圈,腹外壁上下各饰莲瓣纹一圈,腹主纹绘饰卷枝番莲花叶,等距装饰的各式番莲花大朵盛开,其上并见有"大明宣德年制"横向单行六字楷款。底露胎无款饰。这一种器形也见于伊斯兰金属器,或是当时受到伊斯兰影响的作品。 M 明 · 宣德 · 青花瓷莲塘鱼藻纹花口洗 Yu zao wen hua kou xi 高4.6厘米,口径18厘米,底径13.5厘米。牡丹式洗,侈口,花式浅壁,内底心略拱,浅圈足,外底略凹。全器以白地青花为饰,外壁画莲塘水藻、游鱼四尾;碗心则画莲花三丛,游鱼二尾,围以双圈;内壁无纹,口缘随形绘弦纹一道。底书"大明宣德年制"二行六字双圈楷款。 Q 清 · 乾隆 · 青花番莲纹贯耳瓶 Fan lian wen guan er ping 高51厘米,口径18厘米,底径22厘米。侈口,长颈,折肩,肩下斜收,外撇形浅圈足。颈部设双贯耳。通体饰青花。侈口,双贯耳、折肩处及足胫皆饰海水江牙纹。颈上、下及折肩以下各式如意云头纹饰之。自贯耳处至腹部,分三层以各式番莲、缠枝花卉饰之。足胫饰以变形蕉叶。足底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方款。 Q 清 · 康熙 · 青花鲤跃龙门折沿盘 Li yue long men zhe yan pan 高6.6厘米,底径28厘米,口径38.7厘米。侈口,折沿有边棱,浅直壁,平底。于内底圆框中以青花绘鲤鱼跃龙门图案。全器罩透明釉,外底露胎呈白色,中央以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款,外加双圈。 M 明 · 正德款 · 青花白地瓷渣斗 Qing hua bai di ci zha dou 高公12.3分,口径15.7厘米,底径8.5厘米。侈口,微束颈,鼓腹下敛,圈足外撇。胎骨厚重,整器以钴蓝画花,青花浓艳,有深褐色结晶疵斑,上罩透明釉。口沿内唇边饰弦纹两道,侈口内壁、腹外壁及颈部各饰首尾相随龙纹两条,隙地间饰转枝番莲花纹。足外近底处有弦纹一道,上绘淡青色如意云头纹一周。底书青花"正德年制"双圈双行四字楷款。足底外施白釉,露胎。 M 明 · 宣德款青花白地瓷花囊 Qing hua bai di ci hua nang 高15.3厘米,口径16.2厘米,底径11厘米。器仿青铜器尊形,侈口,敛颈,扁圆腹,圈足外撇,平底呈内凹三阶式。胎骨厚重,青花呈色浓艳,有深褐色结晶疵斑,上罩泛青白釉。颈绘饰蕉叶纹,中茎留白,两侧叶脉钴蓝平染。肩画十二如意云头纹一周,腹饰仙山福海,以青花表现皴法及蓝地白涛潮水纹,其下画卷涡纹一圈。器外底心有弦纹两道,底书青花"大明宣德年制"双圈双行六字楷款。足底露牙白色胎,余施白色薄釉。 Q 清 · 乾隆 · 粉彩番莲纹绿地茶壶 Fan lian wen lv di cha hu 高6.1厘米,口径4.8厘米,足径8.0厘米。圆口,圆腹,凹足,曲流,弓形把,带圆纽平盖,纽侧一通气圆孔。全器以粉彩描绘纹饰,盖面花纹为四朵番莲花,中间各加饰变形枝叶,盖纽涂金,周围绘四朵花卉纹。肩饰如意纹,底边莲瓣纹一周,壶流及把手亦饰缠枝莲纹。壶内全施蓝彩,外壁则以绿彩为地,壶底蓝地中央留白,内硃红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二行篆款。此壶满施釉彩,华丽细緻,造型与同时代宜兴茶壶雷同,形制或来自宜兴朱泥紫砂器。 Q 清 · 乾隆 · 粉彩连年福寿纹蓝地茶壶 Lian nian fu shou wen lan di cha hu 通盖高14.3厘米,口径6.1厘米,足径6.0厘米。小圆口,短直颈,圆腹,凹足,曲流,弓形把,带圆纽拱形盖,纽侧一通气圆孔。全器以粉彩描绘纹饰,盖面花纹为四朵转枝莲花,中间各加饰蟠桃,盖纽为珊瑚红所绘盛开莲花一朵,盖纽周围则饰如意纹一周。壶颈绘圈点纹一周,肩饰如意纹,壶腹两面各画莲花一朵,围绕三隻口衔四颗蟠桃的蝙蝠,底边莲瓣纹一周,壶流及把手亦饰缠枝莲纹,纹饰分线均描绘金边。壶内外均以蓝彩为地,壶底蓝地中央留白内硃红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二行篆款。此壶釉彩华丽,画工细緻,蝙蝠、莲花、寿桃,皆为吉祥福寿的象徵。茶壶内还遗留茶叶残渣,也可见这类茶壶,颇受宫廷喜爱。 Q 清 · 乾隆 殿内 洋彩冬景山水梅瓶 Yang cai dong jing shan shui mei ping 高19.8厘米,底径5厘米,口径3.6厘米。梅瓶造型,侈口,短颈,器腹上丰下敛,平底。器面以透明及半透明珐琅白釉敷地,其上以淡赭、墨彩、白料画雪景山水,一渔翁披簑独作孤舟垂钓。一面隶书题句:"吴天枫叶落,六出雨霏霏。独有江湖客,飘然风雪矶。披簑不知冷,把钓欲忘归。彷彿富春畔,伊人是也非。"其下硃红描绘"乐善堂""保合太合""万邦咸宁"三印。器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款。 Q 清 · 雍正 · 珐琅彩瓷竹石碗 Tuan feng wen zhong 通高15厘米,口径14.2厘米,底径6.5厘米。侈口、弧形深壁,矮圈足。内外施白釉,器表一面画赭墨湖石及翠竹数竿,另一面墨书题写"色连鸡树近,影落凤池深"。竹、石均以轮廓线勾勒出形体,题句摘录自唐朝卢象《和徐侍郎丛篠咏》五言律诗,引首画红料"凤采"印,诗末落"彬然"和"君子"两印。器内无纹,底有"雍正年制"蓝料宋体款。传世一对,装饰纹样足以呼应雍正九年(1731)皇帝降旨烧制"多半面画绿竹,少半面著戴临撰字、言诗诵题、写地章"的经过,印文"彬然君子"亦能呼应装饰母题,传递出绿竹高风亮节的象徵意涵。 Q 清 · 乾隆 · 青花折枝花果纹蒜头瓶 Zhe zhi hua guo wen suan tou ping 高28.3厘米,底径8.8厘米,口径3.5厘米。蒜头小口,束颈,溜肩,硕腹,圈足外撇。外壁以青花绘饰图样。口沿回纹,蒜头壁绘卷枝花。颈部上半段留白,下半段覆莲瓣,莲瓣内饰有火焰状之云纹。颈腹交接处饰回纹、如意云纹。腹外壁的主纹饰为折枝花果,这些折枝花果的下方主枝均见灵芝生长。腹外壁近底处门字形莲瓣,足墙外波涛纹。足缘露胎一圈,足内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款。 Q 清 · 雍正 · 汝釉双耳瓶 Ru you shuang er ping 高26.8厘米,口径5.8厘米,底径8.5厘米。盘口,直长颈,硕腹下敛,平底,撇足,颈带双弓耳。通体施汝釉,色淡青匀润,有疏朗的浅色开片,光素无纹。圈足露胎,涂赭色汁,底心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篆款。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