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聋人大学生和谐心理调查及对策分析


  摘 要:大学时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青少年所面临的生活环境,所接触的信息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聋人大学生和健听大学生经历着同样的变化,但是这些变化给他们心理上带来的冲击却远不同于健听大学生。本研究运用项目组自编和谐心理问卷对聋人大学生的和谐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以期基于调查结果探析聋人大学生和谐心理现状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聋人大学生;和谐心理;对策
  一、引言
  进入大学以后,聋人大学生和健听大学生一样经历着环境、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的巨大变化。由于生理的缺陷,聋人大学生缺失听觉和言语能力,独立生活对于聋人大学生来说更加困难,因此相对健听大学生将会面临更多的现实冲击和心理冲突,因此他们比健听大学生需要更多的关注。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在其人格理论中提出了自我和谐这一重要概念,他认为每个个体都生活在以他自身为中心的不断变化的经验世界之中,个体只有在自我内部达到协调一致并且自我与经验之间形成协调时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谐。笔者认为和谐心理应包括对外和谐和对内和谐两个方面,对外和谐即社会和谐、人际和谐、自然和谐,对内和谐即自我和谐包括情感和谐、意志和谐、认知和谐、人格和谐。本研究基于和谐心理的七个维度对聋人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聋人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和谐心理状况,探析其现状和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提高聋人大学生和谐心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二、聋人大学生和谐心理状况现状调查
  1.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项目组自编《公民和谐心理问卷》进行调查。被试来自中州大学和郑州铁路专科学校,我们从中州大学整群抽取123名聋人大学生,并从郑州铁路专科学校整群选取136名听力正常大学生作为对照组,两组被试年龄均在18~2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0.68岁。共发放问卷259份问卷,回收228份,其中聋人大学生112份,健听大学生116份,回收率88%。
  2.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着重对聋人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聋人大学生在和谐心理总分及各个维度上均显著低于健听大学生。进一步研究表明聋人大学生和谐心理状况急切需要关注,亟待调整。
  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聋人大学生接收信息、表达信息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因此造成了理解与表达能力较差;②聋人大学生自身调节能力较差,他们容易自卑、怯懦、抱怨,这可能和聋人大学生自身的生理条件有关;③社会他人的内隐排挤,在人才招聘、人际交往、家庭组成等方面容易被排斥;④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聋人大学生读大学很不容易,他们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拥有美丽的梦想,但面对残酷的现实,当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时,巨大的心理落差使聋人大学生很难排解心中的负性情绪。
  三、提高聋人大学生和谐心理的对策
  聋人大学生和谐心理状况较差,因此提出可行的改善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共提出以下六条对策。
  (1)情感和谐
  聋人大学生的家长总是尽可能替孩子多做一些事,以至于那些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被包办。社会给予了他们太多的同情,但是这种关爱使他们感受到他们与周围人不同,因而他们会更加小心的处理感情。和家长在一起时容易表现的异常叛逆,总像是长不大的孩子,而与其他人在一起时又会防备心理极强。这对聋人大学生的情感和谐非常不利,因此不论家庭还是社会都应该改变与聋人相处的方式,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帮助,在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时应该把他们当做健康的人群,放手让他们尽力去做。从小培养孩子的情感独立性,形成不卑不亢的情感特征,促进和谐心理的提升。
  (2)人格和谐
  首先,注重言传身教的作用。儿童具有高度模仿性但却缺乏辨别和选择能力,因此家长或教师应亲力亲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聋人儿童做好榜样作用。其次,注重环境作用。孩子置身于文明、高雅的氛围中,逐渐会在自己的言行中带上同样的色彩。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美的熏陶使他们心境开朗。再次,注重从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只有从小事做起才能塑造良好的性格。最后,对已经具有某些不良性格特征的聋人儿童,家长更是应该采用民主型的教育方式,使与人相处的正确方法渗透到儿童自己的认识中,严慈相济,对孩子的进步给予鼓励,错误给予批评并帮助其改正。
  (3)人际和谐
  人际沟通对于缺乏听觉能力与言语能力的聋人大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他们在与人沟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健全大学生所不能体会的。在健全人群中能够理解手语的人少之又少,因此又为聋人大学生的人际沟通增加了一道屏障。在此种情况下,聋人大学生的人际和谐度的提高相对困难。这就需要学校、社会等做出更多的努力,普及简单手语的教授,使聋人大学生能够更加顺利的与健听人群进行交流。与此同时,聋人大学生自己也应耐心的与人沟通,合理的运用表情,表达自己的内心,在遇到沟通不顺畅的情况时要不急不躁,友善的处理人际关系。
  (4)意志和谐与认知和谐
  认知与意志属于人的知觉范畴,且二者相互促进。聋人大学生非常容易陷入一个错误的循环中,当遇到困难时轻易就放弃,越是轻易放弃,就越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从而更加深化了自己是残疾人的意识。因此,聋人大学生须增强自己的意志力并修正自我认知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5)社会和谐
  社会给予聋人大学生很多的优惠,同时也给予了聋人大学生很多的限制。对于优惠的使用有严格的限制,使得许多残障人士并不能享受到应有的福利,加之社会对于残障人士的隐形排斥,造成了聋人大学生对社会的不理解与厌恶,从而降低了社会和谐的水平。首先社会应该尽量减少对残障人士在工作岗位、生活环境中的排斥,为残障人士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是能够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聋人大学生自己也应该正确的看待社会,理解当代社会的激烈竞争,对暂时的不公平待遇给予相应的理解,并努力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6)自然和谐
  聋人大学生很容易将负性情绪全都发泄于自然界,认为什么都是不美好的,连盛开的花朵都是丑陋的,因此就不愿意接触自然,越来越封闭自我,降低了自然和谐的水平。因此聋人大学生应勇于走出校园,走出家庭,迈入大自然的怀抱,享受大自然的美丽风景,在大自然中释放自我的青春活力,学会用发现美的眼睛看待自然,欣赏自然景色,吸纳美丽元素,将一切情绪都归于自然,将自身融于自然,成为自然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陈赵阳.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和谐心理建设探析[J].攀登,2007,(3):16-19.
  [2]郝均倩.国内聋人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述评[J].中国特殊教育,2011,(1): 47-51.
  [3]赵泓.聋人大学生身份认同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4]王琦.聋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21(4):57-59.
  [5]许慧.和谐心理量表的编制[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1):53-56.
  [6]叶挺.培养聋生交往能力促进社会适应性发展[J].剑南文学,2011,(5): 182-183.
  [7]刘海涵.聋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1,(5):35-38.
网站目录投稿: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