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夫妻斗嘴也是一门艺术


  目录:
  第一章:吵架的艺术
  第二章:夫妻相处禁忌别找外人支持
  第三章:幸福生活注意事项
  生活在一起的夫妻难免会发生些口角,其实有时候并不是社么大不了的事情,闹闹就算了,千万不要说太伤人的话破坏夫妻之间的感情。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夫妻的吵架艺术吧!
  吵架的艺术
  俗话说,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哪能没个磕磕碰碰。夫妻间有些小摩擦,因此吵个架,拌几句嘴也很正常。如果把握得好,适当的摩擦可能会成为促进夫妻感情的黏合剂;但如果只图自己一时解气,口不择言,说不定会使矛盾升级,甚至弄得不可收拾。
  情景回放:
  温柔应战——用柔情融化他的怨气
  田蓉和赵新是街坊四邻公认的恩爱夫妻,田蓉干活麻利、又爱干净,赵新脾气温和、工作敬业。
  周末到了,田蓉原想在家好好休息一天,可看着杂乱的屋子,只得挽起袖子打扫卫生。她正忙得汗流浃背之时,赵新下班回来了,随口问道:"饭做好吗?"田蓉瞬间暴发了"我是你的女仆吗?这么多家务从早到晚永远干不完,要吃你自己不会做吗?"
  赵新嗅出了妻子的火药味:"我俩真是同病相怜,瞧,我是人家的雇工,每天上班养家,不敢有怨言啊。"田蓉抱怨道:"我也每天上班啊,回家还得伺候你和闺女一老一小。你就知道加班,拿家当旅馆了、困了才知道回来。"赵新笑着调侃:"别忘了,女儿可是我们爱情的果实,不是累赘,我想多跟她玩一会儿还没有时间呢。我知道,你比我更辛苦。这会儿我就是你的雇员。老板,你坐在那儿发号施令,我收拾家务。"田蓉被丈夫逗乐了,"你歇会吧,我去做饭。"
  赵新很讲究策略,面对妻子的攻势,不温不火,不躲避不酣战。真诚自然、温柔体贴地应战方式,不仅迅速化解了妻子的烦躁情绪,而且诱导她把闷在心里的一切不快都倒了出来。正是这种坦率地交流消灭了婚姻中不必要的隔阂和误解。
  情景回放:
  高举免战睥——用忍让熄灭她的火气
  女性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她们对事情比较敏感、细致,因此,当婚姻生活出现某些不"正常"的现象时,她们就会浮想联翩,甚至抓住丈夫一个微小的疏忽、失误、毛病,小题大作,公然宣战。
  钱林很爱丁巧巧,每天晚上10点都会准时接她下夜班。两人坐在自行车上,有说有笑,赏着沿途的夜景,很有情调。可是,最近钱林因为赶着研究一个网络软件,每天忙到半夜才回家。一天晚上下大雨,丁巧巧在厂门口等了半个小时也没见钱林来接她,便赌气冒雨跑回了家。家里一片漆黑,她联想到钱林最近一段时间不但免去了晚上接她的"节目",而且经常很晚才回来。一种不祥的预兆跳了出来:他一定不爱我了——要不最近他不会不接我回家:他有外遇了——要不他不会置我于风雨中不顾……丁巧巧越想越生气。等钱林回到家便大发雷霆:"这么晚了才回来,干什么去了?"丁巧巧怒视着问他。"我不是告诉过你吗,加班啊。"钱林说。"不是到哪个女人那儿加班去了吧?"丁巧巧不等他说完,就咄口出逼人地与他大吵起来。"深更半夜的,我不跟你吵。"钱林说罢,赶紧躲进了书房,丁巧巧一个人在外面发泄一通后只得偃旗息鼓。
  第二天,丁巧巧平静下来后,钱林向她解释了加班的具俸内情,并检讨只顾工作而忽视了她,丁巧巧理解了丈夫也反省了自己的任性。二人又和好如初了。
  钱林本是忙于工作,一次大雨却让丁巧巧浮想联翩。理智的钱林知道,妻子正在气头上,此时和她沟通难免事倍功半,等对方冷静下来再解释,才是上策。因此,他控制自己的情绪,主动向妻子高举免战牌,躲进书房。既避免了彼此一触即发的恶战,又让妻子宣泄了火气,为第二天夫妻和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情景回放:
  沉着迎战——用幽默化解她的怨气
  有时候,幽默不失为化解矛盾的一剂良方。面对妻子的迁怒,有时只需一个动作,一个眼神,或是一句调侃就可以成功地在瞬间化干戈为玉帛。
  罗华性格沉稳、敢作敢当,妻子石娟性格急躁、脾气火暴,人称"打闹夫妻"。不过,两口子很恩爱,罗华遇事总是让着她。一天晚上,罗华洗衣服时一时疏忽没将深浅颜色的衣服分开,把石娟新买的白裙子染成了土黄色。石娟见到自己心爱的裙子被染了颜色,气得饭也不吃了,独自跑到屋里生闷气。罗华盛好饭,让3岁的女儿去叫妈妈吃饭。女儿还没开口,石娟就炸开了:"去去去,少献殷勤。"
  见女儿哭着回来,罗华不高兴了"有气冲我撒,吵孩子算什么啊?""染了我的裙子你还有理啦!"石娟顺手推了一下桌子,随着"啪"地一声响,饭碗掉在地上四分五裂。女儿吓得大哭,罗华把女儿搂在怀里,站起来吼道:"你今天成心吵架是不是?"说着一巴掌狠狠拍在桌子上,震动的力度让石娟吓了一跳。突然,只听罗华一边大叫"疼死我了",一边用嘴吹着手掌作疼痛难忍状。"哈哈哈,我让你凶啊。"罗华狼狈的样子惹得石娟哈哈大笑,一场暴风雨烟消云散。
  罗华知道妻子性格直率、脾气火暴。因此,他主动配合,沉着应战。其实,他的那一掌拍下去,也未必真像他表现得那样疼痛难忍,只不过是夸张地制造喜剧效果,把石娟从"战争地带"向"解放区"转移。
  通常情况下,永远不拌嘴、不红脸的夫妻只生活在小说里,现实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随时可能引发夫妻间的意见统一。吵架是一门高深的学问,需要讲究方法和艺术,是对夫妻素质和智慧的另类考验。聪明的夫妻会把偶尔的争吵当作生活的小插曲,把吵架的负面作用降到最低,同时努力提高吵架的积极效应,让吵架成为传递彼此关爱的载体,增进夫妻了解的催化剂,以及改善夫妻关系的润滑剂。
  夫妻相处禁忌别找外人支持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婚姻幸福,但夫妻相处却并不容易。近日,美国"爱神"网站刊文指出,要想获得幸福的婚姻,夫妻间必须注意10大禁忌。
  1.不要胡乱猜疑。不要以为你对爱人的想法和感觉了如指掌,十有八九,你会出错。在婚姻危机中,常常出现这种情景:捕风捉影的怀疑让两个人都变得愤怒、难以沟通,最后关系破裂。
  建议:取一张纸,按照直觉直接完成句子"我猜爱人会____认为我(对我)"。然后,跟爱人验证猜测的正确性。结果你会发现很多猜想都是错的。遇到疑问时,最好的办法是直接问他。
  2.不要认为爱人为你做的事理所应当。对爱人表达感激非常重要,要消除三大消极态度:权利感、不切实际的期待和故作健忘。
  建议:写下爱人为你所做的大事小事。自问是否对这些事情表达过感谢,表达方式如何。坚持表达感谢1周,你会发现其中的变化。
  3.不要相互埋怨。"全是你的错!""你让我做的,因为你,事情才弄得一塌糊涂!"如此的埋怨很容易说出口。而"我该负什么责任"之类的话则很少出口。埋怨实际表达的是指责和威胁,对方也自然会以牙还牙,导致矛盾升级。
  建议:写下你对爱人埋怨的话,然后扪心自问,自查责任,最后双方商量寻求解决办法。
  4.不要胡乱解释。"我现在算是理解你为啥这么挑剔了,你就像你爸爸。"这类貌似理解爱人行为动机的分析只会导致愤怒。
  建议:先了解自己生气的原因,学会以开放和爱护的方式去倾听爱人的观点,以目光等非言语方式让爱人明白你在认真倾听,最后提出建设性建议。
  5.不要害怕说"不"。牺牲自我感受而一味满足对方的做法,看似有益,实则是不真诚的表现。而缺乏真诚的婚姻很难有亲密可言。
  建议:实话实说更能赢得爱人的信任,加深夫妻感情。不妨按难易程度列出所有害怕告诉爱人的事。之后,从最简单的一件开始,试着告诉爱人真相。
  6.不要把沉默当武器。夫妻关系中,沉默是致命武器。
  建议:给爱人写封信,表达生气的原因和自己的困扰,用积极的态度争取夫妻的沟通理解。
  7.不要故意挑衅。选择在情感或身体上放纵自己的行为,更像是一种挑衅。比如抑郁、胡乱花钱、自杀等。
  建议:找个双方能心平气和交谈30分钟的地方,然后弄清楚自己的什么行为在给爱人添堵,逐条自我反省。
  8.不要藐视爱人。夫妻之间应避免一些降低对方自我价值的话。比如,"你怎么这么懒!"等。
  建议:列出所有"你如何如何"的句子,然后把"你"换成"我",尝试用"我"开头的句子与爱人沟通。
  9.不要威胁爱人。语言或肢体威胁及虐待必然导致婚姻冲突。
  建议:当你对爱人很生气时,务必学会制怒。比如,自己单独待在房间里,用双拳或其他东西击打枕头,直到消气为止。边打边大声喊出来效果更好,但务必保证没被别人听到。气消后,给爱人写封信吧,谈谈你生气的原因,注意不要埋怨,写出你受到的伤害就好。
  10.不要找外人支持。夫妻冲突犹如两国开战,双方都想争取同盟以支持和巩固自己的地位。但第三方的出现并不利于夫妻沟通,从根本上解决两人间的矛盾。
  建议:双方可以先冷静几天,各自考虑婚姻关系中的得失,并写出自己需要改善的;几天后,再与爱人面对面沟通。
  幸福生活注意事项
  夫妻相处久了,互相熟悉,性爱的激情从哪里来?有人说靠寻找,也有人说靠唤醒。其实激情寻不回也唤不醒,夫妻间的那份急切与热盼,靠夫妻双双用心去创造。
  女士的丈夫是专业自由撰稿人,颠倒黑白过日子是家常便饭。结婚10年了,她虽然基本上适应了这种生活,但是每晚入睡前,看到丈夫总是在电脑上"笔耕"不止,而自己被唤醒的性欲在周身荡漾,心里便莫名其妙地惆怅。
  他们就像躺在野外的草地上,一种清新、自然、纯朴的美妙感觉笼罩着他们。午休时间虽然短暂,但令她久久难忘。从此,午休性爱为他们的生活开拓了一种全新的方式。
  创造激情其实也并不难,关键是丈夫要学会当一个聪明的丈夫。
  一是要帮妻子"常刷刷筷子洗洗碗"。给她们一份生活的乐趣和心灵的安全感。
  二是男人要学会说点漂亮话。男人的生活永远是现实的,而女人则相反,丈夫几句漂亮却并不合逻辑的话往往能让她们心花怒放。
  三是勇于尝试。夫妻年龄渐长,见识渐丰,对对方信赖渐深,就更能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需要。35岁以后,夫妻生活应该有新观念,这也是把旧戏翻出新意的时候。性爱的乐趣并非全在于动作,就像旅游时常讲的那句老话:"急于到目的地,则仅得一半的乐趣。"
网站目录投稿:元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