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


  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借鉴本单元课文描写风俗的方法,抓住主要特点介绍一种风俗,适当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2.写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适当穿插风俗的特点或者来历,重点描写出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己感受。
  3.自主合理地表达出对风俗习惯的看法。
  4.和同学分享交流习作,互相改一改,编成一本风俗集。
  学习重点:
  借鉴本单元课文描写风俗的方法,抓住主要特点介绍一种风俗。
  学习难点:
  在介绍风俗习惯时候,能够详略得当,进行描写。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民俗主题
  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请同学们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
  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一说家乡的风俗。
  3."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教师出示图片,简要介绍不同地方的风俗。
  过渡:你的家乡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请你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二、明确要求
  1.自读课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本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
  2.明确:
  (1)写一种风俗习惯,或者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
  (2)写清楚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
  (3)可以穿插介绍风俗的特点和来历,介绍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
  (4)尝试表达出自己对这种风俗习惯的看法。
  三、选材指导
  引导学生小组交流,选定要写的风俗。
  出示讨论提纲:
  1.你选择了什么风俗?
  2.你选的风俗有什么特点?
  3.你最近一次参加这种活动的经历怎样?
  4.你对这种风俗习惯有什么看法?请你说出来。
  学生自由交流,选定写作主题。
  四、方法指导
  1.回顾一下学过的课文,《北京的春节》一文写了哪几件事?哪个场景给你的印象最为深刻?
  预设:除夕、初一、元宵。
  2.《北京的春节》在写法上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预设:描写传统节日风俗不需要都从头到尾逐项描写,而是应该抓住重点,有详有略地描写。
  3.《腊八粥》一文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哪一段?说一说你的感受。
  预设:关于八儿等粥和喝粥的描写。
  4.《腊八粥》在写法上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预设:描写不能只描写客观事实,还要突出人物的情感变化。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这样的文章才算是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读者。
  5.我们在写作的时候要从学过的课文中汲取营养,学习名家的写法,在模仿中创造自己的作品。
  五、用心构思
  1.看到冰糖葫芦,你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感受"冰糖葫芦式"的结构。
  我们可以像穿冰糖葫芦一样,按照时间的顺序把不同的风俗习惯穿起来。这样的结构看起来很不错。
  2.举例说明"冰糖葫芦"结构的好处。
  (1)《北京的春节》就是把腊八节、小年、除夕、初一、元宵节等一系列的活动用"冰糖葫芦"结构穿了起来。这样的结构让人觉得条理清晰。
  (2)如果我们写除夕的活动,可以仿照"冰糖葫芦"结构把贴春联、挂灯笼、贴年画、迎灶神、吃饺子等活动串联起来。
  (3)你也可以用这种方式写自己家乡的独特风俗。
  3.你的经历一样精彩,我们可以在经历中分享自己的感受。就像作者在写《腊八粥》时就突出了人物的独特感受。你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写一下其他的活动。比如元宵节做灯笼、春节看烟花、重阳节登高山、清明节碰鸡蛋等独特的活动。
  4.列出写作提纲,同桌交流。
  六、放胆试写
  1.根据提纲自由作文。
  预设:
  (1)开篇点题,点明风俗。
  (2)详略得当,突出特点。
  (3)首尾呼应,表达情感。
  2.写好习作应注意什么?
  ①主题是否明确,特点是否突出;
  ②内容是否具体充实;
  ③表达是否流畅;
  ④语言是否简洁。
  3.教师巡视指导。
  七、赏评完善
  1.组内互评。
  出示标准:
  写出风俗特点了吗?(一颗星)
  写出自己感受了吗?(一颗星)
  写作顺序有条理吗?(一颗星)
  文章表达的情景引起你的美好回忆了吗?(一颗星)
  2.班内交流。你的作文得了几颗星?
  3.结集成册。收集作品,配画插图,编成一本家乡的风俗集。
  八、板书设计
  习作:家乡的风俗
  开头:时间、地点、事件
  节日事件:节日活动过程
  结尾: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习作《家乡的风俗》课后练
  【审题】填一填,明确本次习作的任务。
  1.审清内容:本次习作要介绍一种 ,或写一写自己参加 。
  2.
  审清重点:本次习作的重点是把家乡风俗的 写出来,把握风俗背后的文化内涵; 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时,要把 写生动,把自己的感受写 。   【选材】下面的材料,可以作为本次习作的选材写—写。   1.在我的家乡,端午节那天人人都会吃粽子,喝雄黄洒 ,观看龙舟赛。   2.在我们东北,大秧歌家喻户晓,逢年过节总会出现秧歌队的身影。   3.在我的家乡,元宵节那天都会舞草龙,那草龙舞得可精 彩呢。我要写的是:   范文:   除夕夜吃饺子   在我的家乡,有一个凤俗:除夕夜要吃饺子,而且吃饺子还是有讲究的,现在就随我去看看吧!   除夕这天,我们全家人早早地吃了晚饭,妈妈便去准备包饺子的材料了 。待春节联欢晚会开始,我们就开始包饺子了 ,一边看着春晚,一边包着饺子,真是悠闲!过了一会儿,我看见妈妈把硬币和着馅包进了饺子里。我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妈妈笑呵呵地说:"这叫"包福钱',谁吃到带有硬币的饺子,谁就会福气多多……"在欢声笑语中,我们一家人一会儿工夫就把饺子包完了。   在临近午夜的时候,妈妈把刚煮好的、热气腾腾的"福气水饺"摆上了桌。我连忙夹了一个,蘸着调好的酱料吃了起来,却发现这酱汁里竟没有我喜欢吃的蒜泥。于是我问妈妈:" 平时吃饺子,酱汁里总少不了蒜泥,今天怎么没放呢?"妈妈有些生气地说:"大过年的,算(蒜)什么算(蒜)?小孩子家怎么这么多事呢?"爸先是对妈妈说:"童言无忌,别责怪孩子。" 随后又摸了摸我的头,说:"年关清账是老规矩,费神又费力。'蒜'与'算'同音,春节期间我们常常避讳蒜,以免让人不开心。"我恍然大悟。   "我吃到硬币了!"没想到,第一个包有硬币的饺子被我"击中"了,我兴奋地大声喊道,"爸爸妈妈,我吃到硬币了,我是最有福气的人……"爸爸妈妈看我 那高兴劲儿,他们也特别开心。春节联欢晚会中新年倒计时开始了,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新的一年到来了,爸爸妈妈也相继吃到了包有硬币的饺子。真是"新年新气象",看来我们一家人今年都福气满满! 我开心地想。   "包硬币,吃"福气"""忌讳蒜",你是不是也觉得我的家乡除夕夜吃饺子很讲究呢?   总写家乡除夕夜吃饺子有讲究。   在幸福快乐的氛围中自然地引出除夕夜吃饺子的讲究" 包福钱" 。   语言描写符合人物身份,从对话中说明除夕夜吃饺子忌讳"蒜" 。   语言、心理描写与前文照应 ,写出了饺子寄托着的美好希望。   首尾呼应。   家乡端午节的味道   端午节到了,那三角形的棕子,特别谗人;那艾草淡淡的香味,沁人心脾;赛龙舟更是激动人心,这不仅是我的家乡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也是我最喜欢的节日 娱乐活动。   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的奶奶和婶婶们都自己包粽子。包棕子主要是用荷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都统称为棕叶。棕子的传统形状是三角形的,我们会根据棕馅为棕子命名,全是糯米的叫糯米粽,糯米掺小豆的叫豆粽,掺枣子的是枣粽……剥开那层墨绿色的外衣,露出里面的米肉 ,甜糯的香味 ,早已将我的谗虫勾了出来。甜糯的棕子,这是家乡端午节的味道。   端午节家家艾叶、葛草飘香,每家都要在门上挂艾叶、葛草等植物,有驱邪避 害之意。奶奶还会煮几个鸡蛋 ,等鸡蛋煮好、剥壳以后,选一个小的剥开蛋白,取出蛋黄,在原本蛋黄的位置放入艾叶或葛草,合上鸡蛋,用纱布包住,塞进我的嘴里,让我含住。她说这样可以驱寒、治咳嗽。艾叶、葛草的清香 ,这是家乡端午节的味道。   赛龙舟是我的家乡 必不可少的端午活动之一。相传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 爱国诗人屈原投河而死,许多人划船打捞他的尸体。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便会举办龙舟赛来纪念屈原。在我的家乡,每年举行龙舟比赛是在江面放许多鸭子,几个龙舟队伍相互竞争,哪个队伍抓到的鸭子多,哪个队伍就获胜。每年,我都会站在江岸,看着江面上的龙舟队伍奋勇激进,跟着岸上的人加油呐喊 。龙舟赛纪念屈原,这是家乡端午节的味道。   千年的传统延续至今 ,端午节的习俗被传承,端午节的味道也被记忆。甜糯的棕子,清香的艾叶、葛草,奋勇激进的龙舟赛,这都是家乡端午节的味道。   开头直接介绍家乡的端午节的几个习 俗,用 一 个 总 起句总领全文。   介绍家乡包粽子的习俗。   "煮"" 剥 "" 取"" 放"" 合"" 包"" 塞" 这些动词准确地写出了奶奶的一系列动作。   借用传说表现赛龙舟的文化内庙。   简要描写了家乡龙舟赛的场面。   文末既点题,又呼应开头,让我们对小作者家乡的端午节"味道"的理解更加深刻。   思路借鉴:开头开门见山写端午节到了,引 出要描写的端午习俗; 中间分写家乡包粽子,挂艾叶、嵩草,含鸡蛋,龙舟赛抓鸭子等端午习俗,从这三个方面说明家乡端午节的味 道;结尾点题,总结家乡端午节的味道。   好词语:   普天()庆 五福( )门 龙呈祥( ) ( )旧( )新   张灯()彩 欢声笑( ) 锣( )喧天 争( )恐( )   络绎不( ) 呐喊助( ) 响彻云( ) 代代( )( )   好开头:   1.
  (场景式)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到了,广场上人声鼎沸,人们都在积极地参加猜灯谜活动,到处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选自《闹元宵》)   2.(总起式)盼啊盼,春节终于到了,我可高兴了!我不仅可以穿着新衣走亲访友,吃各种美味佳肴,还可以收红包,真是快活!(选自《欢欢喜喜过春节》)   好结尾:   1.(互动式)这就是我们湖北的春节风俗,有趣吧?同学们,你们也来"晒晒"你们家乡的民风民俗吧!(选自《家乡的春节风俗》)   2.
  (总结式)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而且还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选自《家乡的端午节》)
网站目录投稿:冬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