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涵博心理咨询公司郭国旗——Psy525.cn "心理轨迹"是我所发明的关于心理咨询的词汇中,最偏爱的一个词,也是讲的最多的一个词。因为对于一个心理咨询师来说,它真是太重要了,不管是对咨客的心理了解,还是对自己的了解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就如同一个大厦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也就没有了大厦。比如心理咨询师面对一个咨客,却根本不知道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者自以为知道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或者用标签标定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我的这种描述中你可判断出这个咨询师是一个漠视他人的咨询师,不管他内心多么想了解别人,心中想和实际做的并不是一回事。 在实际的咨询过程中,有很多让人迷惑不解的现象。 第一种常见的现象是双方越说越迷惘,或者各自理解自己,但不理解对方。比如说心理咨询师总感到和咨客有种隔膜,在咨询过程中,你会感到无论自己多么努力却总是说不到对方的心里去,自己满腹经纶却无处着力。咨客常用这一类话反馈:"不是这样的……"、"你说的也有道理,但是……"、"我没有这样想……"等等,我们解读到什么呢?咨询师无意识的思维里反应的是咨客的理解力太差,或者这个咨客太防御,或着是自己还没有表达清楚……。总之,双方都互相不明白,这一点是比较确定的。 咨客为了让咨询师理解他,可能会继续说更多的事情和细节,其实这就是一种另类的反馈,提示我们和咨客离的太远了,咨客告诉你说的不是他本人。于是,不以为然的你,也会陷入烦闷中,跟着咨客描述的细节走。外表上看起来,咨询的挺热闹,其实你和咨客是走在两个不相连的通道里呢! 第二种现象是看透摸不透。咨询师明明知道咨客的心里有着困惑和明显的冲突,而且他说的话根本不是那回事,但自己就是抓不住那些关键的要点,更不用说把关键点串在一起,让咨客觉察到了。于是内心会不由的变得急迫,不由自主地找一个最熟悉的点进行下去,自己虽然感到焦虑缓解了点,但对于咨客来说,两个人仿若在各说各话,会感到压抑和憋闷,从而也会形成阻抗。 第三个现象是咨询总是在表面层回旋。咨询师把咨客的情况看的很清楚,但是就是在表面之上打转转,就是突破不下去,表面看起来好象咨询师没有突破的技能,其实从根本上来说,咨询师只是片面的理解咨客,而不是整体上理解,所以是只见树木不见林。双方都会感到,话说的很对,但不是那回事。 类似这种贴不紧,抓不住,有隔膜以及突不破的现象是很多的。我认为这其中的关键原因是因为不了解咨客的心理轨迹所致。 什么是心理轨迹呢?它是一个人深层面的潜行的指令,是一个整合的、动态而变幻的、又内隐了规律在内的轨迹。它是有层阶的就如同枝脉相联却主次分明的一系列相关联的脉络网线轨迹。 它是咨询的基础,做咨询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面前这个人的心理轨迹,从而为咨询画出了一个方向。从而才会建立真正意义的关系,才会在核定目标的时候不会偏离太多,也才能真正的在分析时指向咨客内心的深处,从而产生觉察和成长。 那么如何了解人的心理轨迹,尤其是快速的描写出这个人的整体特征就成了心理咨询师的一种基本技能。下面我就一个案例来阐述一下具体的运用。 我有一个这样的咨客,她是个16岁的女学生,刚上高一,她是随着妈妈一起来的。妈妈是一个性格略为有点急燥的人,在咨询前她曾打了两次电话,了解了咨询的程序和收费情况,但是来后还是不由自主的当着女儿的面强调价格,并且其意念中觉得一次咨询就可以解决问题,所以对多次咨询办卡不理解。但最终还是按规定预交钱咨询。她从外地听人介绍,本意就是来咨询的,也并非非要降低价格才咨询。 这一段事情,给我们提供了生活场景的活生生画面。客体关系常常通过观察就可以得到,不一定非要去机械的询问才能得到。如果问起幼年记不得的许多细节事情,并且问的很机械,可能导致有很多非真实的想像的资料掺入。所以说问出的信息,就如同天上的飘雪落在地上,很难保持它的原貌。因为人自身常常对信息做人为的曲解,或着不知不愿或不经意,或着还会描述想像信息。 而这种场景观察就是一个在场在当下的最好的展示。母亲是一个强势而代办的控制妈妈,当着女儿的面大讲特讲价格,并且随意指责不理解的事或着发泄内心不畅情绪,这都会导致女儿因为看不惯妈妈的方式而反向形成弱而不敢主动提出自已权力的行为方式。此种推测也可留待以后的咨询中验证。这就是一种客体关系的采集。而且这时候咨询还未开始呢? 我通过三个问题,了解到咨客的一个基本模式(无意间经常重复的规律),并通过反馈推测这个模式,和咨客探讨,从而为了解咨客和建立关系打下了基础,在这其中隐含着一条描述的暗线。 咨询师的第一问题是咨客如何理解心理咨询的?告诉咨客就是她对心理咨询的直观的看法,即使是没感觉、不知道都是看法,咨客的反应是想了很长的时间,咨询师有所提示仍然不能谈出。但也不否认不知道,她想说却不知道如何说。最后讲到是"打开心扉,引导正确的方向吧"。 咨询师第二问题是咨客这次来的目的是什么?尽管咨询师的问话方式很直白,咨客仍是迟疑了很长时间,难以回答。咨客说最初是妈妈提出咨询的,而自己想想也就答应了。(这一点印证了前面的对客体关系的推测)。 咨客的困惑主要就是想学习好,但管不住自己。还有就是不听父母的话,他们说东自己偏向西。咨询师问咨客如何看她说的这两点。她说可能是自己的问题吧,也可能是父母管的太严了吧。(这个信息反馈出咨客对自己的青春期状况是不了解的,这是设计咨询的一个要点)。故而围绕对青春期的了解,把自己的分析融入进去就可以了。所以我就问了下面一个问题。 咨询师第三问题是咨客如何看待青春期呢?咨客想了很长时间,不知该如何说? 不管如何谈论青春期的问题,但现时现刻她展现的一种模式非常明显,这是观察所得,是问话之外显现的,我通过三问来了解咨客,在关注其情况的基础上,收集一切她发出的信息并处理分析。 咨询师反馈自己对前面的三个问题,咨客都不知道如何回答,但又显然不是因为不知道。这给出的信息是什么呢?咨客的性格比较追求完美,而且非常害怕出错,于是形成了迟疑不决的行为模式,这种模式咨客本人并不知道,而且内心也没过多的想过。可是在人际交往中,别人可能会误读出许多她想像不到的信息。别人可能会解读成咨客的心很高,或着不愿和别人谈,或者瞧不起别人等。 这种分析让咨客感到很新奇、很准确、很有启发(咨访关系得以建立)。因为采用的是探讨和推测,咨客又反馈出了更多她感兴趣的话题。于是咨询可能就得以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展开了。 此处的三问分析,也验证了刚开始对观察到的情况产生的假设。从而在不问一句的情况下,了解到咨客的早期客体关系,而且就此也了解到咨客的早年决定模式,还有待了解的就是现状的一些情况,依此三维度就很快形成了对咨客心理轨迹的判定。这也是快速画出咨客基本图象的方式之一。 下面我就咨询师内隐的思路总结一下,合计有三个维度,这种三维度的方式能快解人的心理轨迹。 维度一是个人的早年模式,以及形成的指令观念,还有……这是一种静态下的复合模式,是属于个人整合化的模式,这是咨询师从各种理论和和流派学到的精华。有一点要提示,一定要整合,否则就容易把咨客的情况机械的分割成无太大意义的非生命体。 维度二是富有影响的关系,这种关系提示的一种动态的变幻后的个体应对的模式,这是属于两人以上的复合模式,对以后的人际影响很大。咨客的主要关系之一是和母亲的关系,一叶知秋,就如同一个CT扫描,我们也学会从不同的断面来推断整体的动态关系。这里可推断双方是一种强势的依从漠视关系。 维度三是现时现刻的模式展现,这属于一种验证,是对前面两种如何形成此时的自己的一种途径探索的线索和过去什么是重要影响的界定以及自身如何在浮沉之中形成自身轨迹的原因,还有现实现刻对世界的反应方式的判断,从而为引导和预后提供判断的依据。 这三个维度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快速了解咨客提供了方向和途径。久习久练,你就会成为一个得一言得一行而能找到了解人内心轨迹的突破口的心理咨询师。 作者简介: 陈蓉 已帮助过 657人 入驻年限 6.9年 预约咨询 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