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电影流浪地球中影视特效的运用技巧


  内容摘要:电影《流浪地球》作为贺岁大片,上映之初就受到了广大影迷的关注,上映后更是收到了好评。作为国产科幻电影的代表作,电影《流浪地球》有着里程碑的作用。本文将从电影《流浪地球》的影视情节概述出发,对电影中的影视特效创作进行解读,从而加深对电影创作艺术的理解。
  关键词:《流浪地球》 影视特效 影视创作
  影视特效是影视制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视的故事情节表达和影片质量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电影《流浪地球》为例,对电影创作中的影视特效运用进行分析,从而论证影视特效对电影制作的促进作用。
  一.电影《流浪地球》
  电影《流浪地球》通过小说改编而成,并且改变的内容相对较大,但是故事大整体背景还是忠于原著内容:因为氦气爆炸,太阳在400年内膨胀毁灭,地球也会被气化消失。人类为了实现自我营救,组建了一支逃离的联合政府队伍。这场史无前例的地球大逃亡历时2500年,经历了100代人的不懈努力,最终的逃亡目的地是半人马座。在小说中,当地球经过木星的时候,通过木星的引力而加速逃离了太阳系。然而在电影中,地球则是因为木星的引力而无法逃脱以至于将要毁灭。电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故事主人公带着妹妹偷偷跑到地球表面,剛好遇到地球因为木星引力作用爆炸,在逃亡过程中想要用发动机点燃木星的计划来拯救地球,因为种种客观原因不能实现。主人公的父亲为了拯救地球和人类,决定开着航空空间站撞向木星,最终木星爆炸而拯救地球。小说的故事情节起始于刹车时代刚结束,主人公更像是一个旁白,从客观的角度对流浪之旅进行观察描述。电影中的人物设定和小说中存在很大的差异,电影中主人公的母亲因为疾病未能进入到地下世界,主人公也因为这件事情对自己的父亲耿耿于怀。主人公的父亲因为工作缘故很少能够陪伴自己的孩子,但是为了拯救人类和地球还是在行动中牺牲。
  电影《流浪地球》改编自同名科幻小说,内容都是中国式的情感倾诉。在美国科幻电影中,当地球灾难降临的时候,大都是放弃地球而独活,但是这部科幻电影所展示的是中国特有英雄主义精神。电影在创作中,为了映衬主题思想和电影的叙事规律,舍弃了很多原版小说中的素材,甚至是小说的主题思想情感,但总体上观众还是可以接受的。电影一方面坚持科幻的创作主题,同时又采用中国人的思维来看待这个世界,深化电影的主题思想。
  二.电影《流浪地球》的特效概述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中的科幻镜头相对较多,不管是外太空的场景构建还是空间站的设计,都是展现了影视制作团队对相关镜头的精细设计,展现出电影设计团队的专业水准,为观众营造了强烈的视觉震撼。从理论上讲,电影艺术是一个抽象概念,通过特效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运用,构建特效场景造型,不仅营造了强烈的视觉效果,同时还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在电影《流浪地球》的科幻主题下,通过三维特效技术和数字绘景技术对火山和暴风雪等场景进行设计,同时电影中的地下城设计都让电影的科技感十足,符合科幻电影的整体设计思想和宗旨。电影《流浪地球》作为科幻大片,特效镜头共计多达2000多处,场景的制作难度系数较高,对剧组制作团队提出了很高的技术要求,需要对电影细节中的问题精益求精,让场景设置的形象更加鲜明,从而提高电影的观赏体验度。
  三.《流浪地球》中的影视特效
  (一)场景的三维特效
  在科幻电影的创作中,会运用到大量的特效合成技术场景,需要技术人员通过三维特效技术等进行制作。在电影《流浪地球》中,电影的浩大场景和空间转换等都需要三维特效技术制作完成。电影《流浪地球》中三维特效技术的使用让电影的主题表达更加具有艺术张力,对于电影的科幻内容叙事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科幻电影在场景道具和人物造型设计等方面和传统的电影设计上还是存在的一定差别,电影的科技感是内容制作中的重要因素,需要三维特效技术进行设计,电影中的宇航服和空间站等物象都是通过人工制作和电脑虚化的技术共同完成的。
  电影《流浪地球》中大部分的造型道具都使用了三维特效技术,不管是电影中巨大体积的木星和空间站,还是电影中的雪花和石子等,导演都使用了三维合成技术将相关的场景都真实地展现在观众的眼前,从而提高电影的视觉体验感。电影中出现的人在高楼大厦之间行走的场景,这些画面的实现都是电脑的三维特效技术合成制作的。通过三维动态的制作,电影《流浪地球》中的场景更加真实,也更具视觉表现力。电影中空间站爆炸和撞向木星中的火焰,都是通过三维特效技术进行制作和调整,让相关场景的表达更具真实感,从而逼真地还原场景。在电影中的三维虚拟技术应用,必须坚持基于现实条件下的虚构原则,保证前后制作的一致性,从而提升电影制作的应用价值。
  (二)数字绘景技术
  在电影制作的过程中,数字绘景是一种电脑绘画技术,主要是通过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互融合,实现对电影中虚拟场景的建构,从而实现电影画面更加逼真。对于现实世界中不存在或建设难度大的场景,运用数字绘景技术可以节约电影制作的时间和成本,因此在电影制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将数字绘景技术应用在电影制作中,需要美术人员进行相关的手动绘画,然后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合成制作。在电影《流浪地球》中,主人公父亲开的行星发动机,需要剧组美工先绘画出发动机的整体轮廓,然后通过计算机制图软件对外观细节部分进行优化设计,让相关的科幻背景变得更加合理科学。在电影的制作过程中,编辑人员经常使用CG对主要演员的外形进行特定场景的设计,从而让人物形象的视觉效果更加真实。
  电影《流浪地球》的部分故事发生在上海,但和现实不同的是,影片中的上海是一座冰封的城市。在地球停止运转以后,海平面骤然升高,与此同时地表温度降低,此时的上海处于一种冰封的状态。为了在电影中呈现出这一特定场景和深化电影的主题思想表达,电影制作组绘画设计了200多个特效场景,通过计算机技术对相关场景进行加工,从而让电影里面的场景形象更加饱满。观众可以发现电影中的每个镜头都进行了精心设计,甚至电影中的暴风雪都进行计算机模拟的粒子计算,最终实现电影场景真实感的再现。
  (三)空间场景的造型设计
  电影《流浪地球》的制作中对于空间场景技术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影视特效和3D场景优化上。不管是電影的空间场景设计好,还是时间维度的的编排,都给观众带来了很强的代入感和真实感。电影制作技术的发展,为电影空间艺术的表达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在电影《流浪地球》的设计制作中,重点聚焦在空间场景的表达上,美工利用场景技术对太空空间场景进行设计表达,从而让电影的视觉镜头更加具有视觉艺术感染力。作为一部科幻大片,电影《流浪地球》的总体色调是以冷色调为主,然后对电影场景画面进行优化设计,如行星推进器、冰原和空间站等场景的设计使用了1万件道具和8000多个分镜头,最终为观众营造了更加震撼的视觉冲击力,实现了对原著小说描述的场景还原。
  电影《流浪地球》中的中西美学设计特征也非常明显,通过多种风格对影视空间的场景进行设计,从而让场景更加具有美感。如电影中的撞击木星的推动机,在美术理论上是属于苏式美学的类别;而电影画面中的空间站设计则突出了现代化的设计美感。电影中的实物设计是造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影片中的地下城市和运输车等物象在很大程度上和国内的实际情况相吻合。在影视制作过程中,通过中西美学设计理念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对电影《流浪地球》中的空间场景进行优化设计,从而满足观众对科幻电影的心理预期,营造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提高电影自身的卖点。作为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的宣传点就在于场景的设计,这些场景设计都与影视特定技术发展水平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电影《流浪地球》中,通过场景设置描绘了绵延的雪山、人类生存空间逐渐缩小,最终人类只能寄存在地下城市之中,人类的生存空间变得更小。电影组通过这样的场景设计,提高了电影的艺术鉴赏水准和专业设计,为中国科幻电影制作开辟了新的思路。
  科幻电影的发展需要影视科技技术作为支撑,才能呈现出科幻特效制作的水准。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观众对不同电影主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影只有多元化发展才能满足不同观众的观影需求。只有充分利用电影制作的先进技术,创新电影科技发展的新模式,才能增强电影发展的时代感和本土特色。创新是中国电影发展的主流方向,电影《流浪地球》作为中国科幻电影制作的大胆尝试,通过科技创新和本土特色相结合,成为制作精良和思想深远的好电影,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对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电影《流浪地球》的成功,是中国电影发展不断壮大和日益自信的标志,我们相信在《流浪地球》后会有更多的优秀科幻电影产出。
  参考文献
  [1]欧阳君锜.从全产业链视角分析我国科幻IP的开发——以《流浪地球》为例[J].今传媒,2020,28(07):113-115.
  [2]庞响纹.试析电影艺术中的影视特效技术——以《流浪地球》为例[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11):261-262.
  [3]姜保红.《流浪地球》的国家修辞策略——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6):37-41.
  [4]周延伟.来自未来的怀旧——《流浪地球》的中国式视效景观的制造逻辑[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9(09):22-31.
  [5]王诚.追寻与超越——从电影《流浪地球》看中国科幻电影的未来图景[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19):126-127.
网站目录投稿:傲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