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对于国有企业管理而言,其改革核心点为相应的制度创新,实现供给侧改革,促进国有企业良好发展,强化国有资本于我国资本的价值,从根本意義上实现"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防风险"。基于此,本文综合考虑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现状,就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从多个不同方面就国有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展开探究。 【关键词】国有企业;管理制度;制度创新 科学的管理与创新能够促使国有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现阶段,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地增强,国有企业面临着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因而,国有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者取得主导地位,稳步朝前发展,增强自身经济效益,管理制度改革与创新是大势所趋。在具体的改革过程中,国有企业要遵从市场发展规律,不断发现并优化自身管理中的不足之处,更新管理理念以及相应的管理模式,有效的就自身管理制度加以创新,进而提升综合实力,推动自身发展。 一、国有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概述 国有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可简单理解为国有企业依据市场发展规律与实际形势,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来就自身的组织结构以及相应的管理体系加以改革,目的在于确保在企业实际的生产经营阶段,可以不断的引入新设备、新技术以及新材料,持续性的优化自身的产品以及服务,进而增强自身效益。就其本质来看,为国有企业为达成自身技术优化、顺应市场改变而进行的一项管理改良活动。这一过程的有效进行,可以促使国有企业于其相应的经营理念、科学技术等发展要素上始终跟随时代潮流, 以一种锐意进取的状态健康发展,以小投入获得高回报,进而使企业不管是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亦或是生态效益上均能够明显增强。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制度正在快速的确定,在此种形势下,强化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是国有企业的必然选择。 二、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制度的不足探究 2.1资源配置效率底下,缺乏强劲的市场竞争实力 国企本身背靠着国家,与其他类型企业相比具备先天优势,于财政资金等方面均有许多优惠政策,再加上国家与相关部门的大力扶持,其表现出来了规模大、资金多、市场占有率高等诸多特征。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国有企业所需要面对的市场压力较小,以致于使得其没有足够的危机意识,"安于现状",缺乏创新。此外,国有企业的规模较大,也表现出来了冗员的现象,使得人员机构臃肿,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情况。由此可见,对比于那些私营企业而言,国有企业表现出来了资源配置资源效率低、市场竞争力查等不足。 2.2创新力匮乏,规模大、改革过程漫长且成效慢 创新能力匮乏为国企发展过程中的一大弊端,这也与其的"先天优势"有关。在较好的条件与强大背景的支持下,国企相较于私企而言创新力较低,就算国有企业出现经验困难或面临倒闭的危险,国家方面也会投入资金加以拯救,由此便使国有企业产生了"死而不僵"的现象。此种情况下国有企业主动创新意识较差,能力匮乏,再加上其规模较大,造成了传导效能慢的情况。 2.3内部控制方面的不足 主要表现为如下两方面:其一、股东大会实际效力未得到充分发挥,决策有效性并不明显,组成董事会的人员大多均为国家行政人员,有些甚至身兼数职,董事会主要职能在于就企业的经管加以指导,并就企业的重大事项加以决策。而就现阶段实际情况来看,缺乏决策能力、执行力不强的董事会不在少数,此外,企业监事会相应的监督作用也未得到充分体现;其二、国企内控处于僵化状态。这主要体现在管理制度构建缺乏合理性,内控管理制度"脱节",由此,致使企业于实际的管理以及决策问题上不够灵活,实际所运用的内控制度无法满足企业发展所需,无法从根本上得以落实。 三、国有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途径分析 3.1健全法人治理结构 科学恰当的法人治理结构关乎着企业能否规范稳健经营,因而,于国有企业管理制度创新过程中,健全相应的法人治理结构十分有必要。基于此,国企需要构建起恰当的企业治理结构,强化管理制度以及管理流程等方面的创新,管理制度应当符合部门职责特点,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某个人或部分,要做到责任到岗、分工明确,切不可出现管理空白以及交叉等现象,由此防止权责不清问题的出现,也避免了相互扯皮情况的发生。此外,科学恰当的内外部监督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一过程中,需要正确落实监事会职能,构建起恰当的激励、监督以及制衡机制,就企业每一成员的工作加以动态监督,尽可能的避免违法违规情况的发生,降低不合规经营出现的概率;现阶段,市场的快速发展,技术的逐渐成熟,使得国企所需要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因而国企也需要构建相应的风险控制机制,强化风险管控能力,提高决策水平。 3.2强化企业信息化水平,创设创新型管理模式 信息全球化的当下,企业实际的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评价其自身发展潜能的一项关键性指标。因而,国企在其的管理创新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一问题,推动创新型信息化管理的创设。一个科学恰当的信息化网络能够促使企业内部的信息传递过程,在这一网络下,可有效的把公司业务以及经营报告上报给相应的上级部门,进而使企业能够较为准确的把控市场发展走向,为自身的决策提供现实性依据。 3.3清理存量、优化布局 国有企业适应供给侧改革,就原本的国有资本布局加以优化以及调整,清理存量,就其中的僵尸以及产能过剩的公司加以清理,关停或者减转那些低效企业等;针对核心竞争力十分匮乏、长期亏损的国有企业进行关闭;针对那些对环境有着极大污染的企业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关停;限产、减产部分产能过剩情况严重的企业;针对部门效益不理想、规模不恰当的国企加以相应测兼并重组;转产部门存在较强技术特征的相应军工企业,推动军工企业逐渐的军民生产两用企业加以有效的转型。除此之外,优化国有资本布局也是十分重要的,落实好相应的经验策略,做到退进有序,于市场功能匮乏的方面有效的发挥国有企业主导智能,政府借助于财政投入以及资产划转等手段,就具有保障性特性的相应国企追加注资,进而强化国企资本实力;此外,需要确定好功能性国企的工作效率、各类效益以及经营目标,实现科学恰当的分类管理,确定好功能性国企的主业为何,就其中的副业加以剥离。就竞争性领域进行分析,就其中产能过剩、核算失真、竞争力不足、绩效较差、主业不明等相应的国有企业,可考虑实施退出战略,留下这部分市场空间,保证在保留核心竞争国有企业的前提下,引进民间资本。 3.4组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 为了推动资本的积极合理流动,使得国有企业能够正常保值增值,可以使用投融资、资本整合以及产业专业培育和转型升级等方法,对于国有资本结构进行配置优化,从而达到改革目的。 另外在相关配套文件中,对如何组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提出建议,一方面,可以通过预算注资或者是直接划拨在国有企业中国有股权的方式进行组建,目的为保证投资的回报率,提高运营的良性效率。另一方面可以进行有秩序的进退,优秀的价值管理和合法的股权运作等多种方式,来推资本合理科学的流动,对于国有企业可以在激烈竞争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从而更好地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 一旦组建了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它们都将作为已经市场经济化的国有资本平台,对于自己出资人的职责,运作相关资本,从而为了企业的股东权益,也要行使自己出资的股东职责。对于国有资产的的安全和增值都有着不可忽视的责任。这种改革推行方式事关重要,一般都是需要国务院这类最高的行政单位直接进行授权,选取合适的试点进行开展,地方政府也可以结合自己地区的特点以及具体情况授权来进行试点发展。 3.5重点关注公司治理、激励约束机制、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第一,对于公司内部结构需要的进行有效治理,依托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根据现有的经济环境特点,对于企业制度进行改革与建立,保证国有企业治理结构能够最有效率运转。相比于私企等其他类型企业的内部董事情况,国有企业董事会中除去基本的企业结构类型,也要考虑到政府的政策意图,也就是说,国有企业的政策实施是需要有一定的政策影响的,同时整个团队的运营也要专业化、市场化。国有企业最重要的一个找工作之一,就是要对政府战略意图和市场专业运行理念进行充分且科学的融合,从而建立一个合理的企业架构。 第二,以激励作为约束,建立活力机制。对与国家劳动法中明确规定的各项制度都做到严格执行,在人事制度上,从基层员工岗位上就要贯彻择优录取,能进能出的基本原则,必不可少的合同管理为市场化用工作机制奠下基础。更深层次的领导干部升職方面,也要竞聘与组织推荐相结合,在工资上也有基本工资和多劳多得的激励分配制度。 第三,对于政府和企业的关系进行合理处理。国有企业的一大特别之处就是政府为出资人,所以在出资人职责的履行对象是国资委和相关的监管机构。在正常的企业营业过程中,也随时随地地接受着政府的监管。 四、结语 关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创新这一目标,是一直都在强调和追求的。就目前的工作情况来看,还是有很多能够更加进步的空间。改革与管理之间并不冲突,需要新思路和格局,也要有一定的胆量气魄,才能大胆进行。如上所述,本文就国有企业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于企业改革和创新发展,也提出了相当有效的畅想和建议,相信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文中所述相关建议可以在国有企业发展历程中取得新成效。 【参考文献】 [1]胡巧莉.探析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缺陷与创新[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9(05):115-116. [2]朱烨鹏.新时代下国有企业管理的创新与改革[J].管理观察,2018(16):14-15. [3]薛璟.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8. [4]叶倩. 我国国有企业民主管理的制度创新问题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8. [5]陆柄聿.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思路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7(2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