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把萧峰和郭靖都刻画成了为国为民的民族大英雄,只是从最后的结局来看,萧峰可能会更具张力一些,而且也是少有最后被写死的男主角。可能还有很多人不太懂萧峰最后为什么要自尽,虽然换取了宋辽两国数十年的和平,但一定要用自尽来解决么?会不会还是有些太极端了,毕竟萧峰是辽宋都非常珍惜的大人才、大英雄,萧峰的死对整个江湖还有国家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其实萧峰的性格从开场到结尾从来没有变过,这种正气凛然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他也没办法在这方面向自己妥协,这种外界和内心的压力促使萧峰只能以自尽结束这场纷争。下面就为大家从四个方面分析萧峰自尽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个原因最简单,就是因为现实所迫。当时耶律洪基已经集结了所有兵力,准备同宋军决一死战。而宋朝军队的战斗力大家都懂,就算能防住契丹大军,自己也会损失大部分的兵力。如果这时蒙古军队趁虚而入,宋朝的根基就保不住了,所以萧峰才会冒死阻止耶律洪基的进攻,可惜萧峰自己就是契丹人此番举动必定会让他成为契丹族的罪人。但此刻也体现出了萧峰的爱国情怀,最后还是选择站在了宋朝这边,双方必定会得罪一方,既然是这样,那萧峰最后也只能以死谢罪了。 第二个是萧峰的性格原因。萧峰从小就在宋朝长大,所接受的都是儒家教育,所以会把名节看的比生命还重要。如果当时萧峰支持耶律洪基进攻宋朝,那他就相当于是宋朝的叛徒,因为他是在宋朝的土地里培养成才的。而且此前萧峰还担任过丐帮的帮主,身上的武艺也都是丐帮绝学,而丐帮的宗旨就是行侠仗义,所以萧峰于情于理都做不出背叛大宋的事情。既然自己不可能一辈子阻止辽国进攻大宋,但能换取一时的和平也是值得的。 第三点是萧峰对汉人的情感原因。萧峰能够在江湖上立足就是因为他有情有义,当他知道自己是契丹人后马上辞去了丐帮帮主一职,但也发誓不会轻易为难汉人。只是后来萧峰为了救阿朱,又不得不大开杀戒,从而让萧峰产生了对汉人的内疚感。所以为了还给汉人这份恩情,最后也只能选择断箭自尽,起码是让自己的内心比较好受。只可惜萧峰的父亲并没有他这副好心肠,从中作梗把一度把萧峰给害惨了。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萧峰在少林一役后内心得到了升华,好像一切事物都能想开了。看到自己的父亲萧远山皈依佛门,而自己的爱人阿朱又离他远去,仿佛这世间已经没有什么令他留恋的东西了。所以萧峰最后也能更加坦然的去赴死,以换取自己家园和自己民族的和平。正是因为这四个原因让萧峰选择在雁门关自尽,换取辽宋十多年的和平,这种大义不管放在哪个年代都是令人敬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