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这样构建知识体系让学习融会贯通


  每个人身边都有几个让人「咬牙切齿」的学霸。
  你读书看了就忘,学霸呢?过目不忘,一目十行!
  你在熬夜考前突击,学霸呢?吃着零食看美剧!
  你考试时抓耳挠腮就是想不起曾经反复背过的内容的时候,学霸呢?早早交卷,空中还飘过一句话「怎么考的这么简单」。
  你问学霸,你咋这么能耐呢?
  他们很可能不愿意告诉你,但更大的可能是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就这么厉害了,学霸们更多的困惑是「明明这么简单,你们咋就不会呢?」。
  学霸们的经验和能力是我们学渣难以习得的,于是作为学渣的我们只好接受这样一个现实:他们是「天才」,而作为「凡人」的我们只能勤快踏实点吧。
  于是做为学渣的我们:
  热衷购买课程、下载资料,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看完书觉得自己是"知识的王思聪",应用时发现其实是"知识的穷光蛋";
  别人说起什么来,我们似乎都知道点,但再追问一个问题,就哑口无言了。
  在《刻意练习》一书中,作者曾写到:
  因具备辨别绝对音高的能力,莫扎特从小被称为音乐天才。长久以来,人们认为莫扎特具有绝对的音乐天赋。
  而在2014年,日本一个心理学家通过一项实验颠覆了这个认知——她用一年左右的时间,通过精心设计的专业训练,将24个普通小孩全部训练成了具有绝对音高的人。
  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学霸,他们学什么的都快,什么都能学好,一直以来,我们觉得这种能力——学习力,是学霸才拥有的天赋。但是根据"刻意练习"的法则,这种看似学霸与生俱来的天赋,普通人也可以通过专业训练去提升,并借此取得人生的成功。
  天才是怎么练成的?不妨跟小编一起来看看,从众多学霸所分享的学习经验中提炼而出的学习方法。
  为什么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大家知识的学习点都不是孤立的,事实上,知识的学习从来就不是孤立的,学习任何知识(概念、定义、公式、问题、观念、理论等)都需要联系,你创造的联系越多,它们就会记得越牢、理解得越好。
  孤立的理解肯定没有在结构上去理解得深刻。
  很多综合题考察的不止一个知识点,会跨越章节的内容,如果对知识有综合的把握,做题会更顺手。
  例如,做题的时候,从一个点开始寻找思维,发现找不到,于是你继续换个方向找思路,最后你四面八方都想过了,仍然找不到思路,但实际上是把四个知识点结合在一起考察的,这就需要知识的框架联系起来。
  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1.深度学习
  其实很多时候你只是理解了信息的表面意思。举个例子,比如你正在学习一个新的数学公式,至少要知道公式里每个符号代表的是什么,然后才有可能应用公式来解决问题。如果你重复使用公式的次数足够多,就有可能记住它。你要深度的学习。
  首先,问自己问题。知识从何而来?结论来自何处?一个发现是如何做出的?事物为什么以这种方式存在?深度拓展需要在信息内部创造联系。不是仅仅理解一个结论就结束了,要进一步理解结论之前的试验,试验是怎么做的?是谁做的?怎么想起来做的?如此这般之后,结论就建立在与其他相关知识联系的基础之上了。
  2.制作导图
  分门别类把所学知识点放好,压缩信息做成导图,整理清楚知识点。
  3.寻找联系
  知识不会孤立地存在。首先找类似:与此类似的结论还有哪些?是哪些地方类似?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其次固定因素:同一时期还有哪些其他的发现,同一个发现者还有哪些发现,在同一领域里还有哪些发现?围绕这一结论有哪些其他的事实?
  横向拓展需要在知识周围建立联系,通常意味着你需要建立模型,在模型与原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每次学习到新的知识,去把前面的知识结构复习一遍,去标注与新知识相关的标签。通过做题,把相关的知识点找到并且添加标签。
  4.形成主题
  通过加标签可以标记出来一些知识点,然后可以突破原来目录所设置的结构图,形成跨章节、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和主题,例如图表式、概念图、流程图。
  越早构建知识体系越好!
  以上给大家介绍了知识框架的步骤,教给大家如何建造自己的知识框架。曾经"填鸭式"的教育太注重成绩,用分数代替了学习力,最后孩子变成了"死读书",不会变通,不会活用,出到社会自然也没有竞争力。
  而教育更应该教会孩子的是如何学习。学习力就好比一层高楼大厦的地基,其他的能力,比如沟通能力,写作能力,考试能力,甚至情商,逻辑思维等等,都建立这个"地基"之上。如果提高了自己的学习力,那么学习其他上层技能也能变得又好又快,事半功倍。
  童蕴学堂在全脑开发教育领域专研多年,深度剖析全学龄段孩子在教育、学习中所遇到的重难点,更时刻结合教育的最新改革趋势,因势利导,研发更完善科学的教学体系,助力从小构建适合孩子自身特点的知识体系与学习方法。
  因此而受益的孩子很多,家长的满意度也一直居高不下,未来童蕴学堂也将继续致力于全脑教育理念的普及推广。当然,我们的努力只是提供一条学习的科学路径,而孩子的起点,还需由家长来决定。
网站目录投稿:凡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