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建筑业中两种新型绿色环保施工技术的应用


  摘 要:建筑业中的新型绿色环保施工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根据实际施工中的体会对两种重要的绿色施工技术的施工要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包括基坑施工封闭降水技术、施工过程水回收利用技术。施工实践表明,这两种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建筑施工中的资源节约与节能减排。
  关键词:建筑业;绿色环保施工技术;节能减排;节约资源
  0.引言
  中国申报奥运会时提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后,建筑施工领域的绿色概念开始逐渐形成。绿色施工研究在一些企业广泛开展,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在局部地区和部分企业确立和运行,指导绿色施工实施和评价的绿色施工标准编制工作陆续启动。绿色施工技术是绿色施工的基础,指在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传统工程施工的既定目标只有工期、质量、安全和企业自身的成本控制目标等,因此承袭下来的传统施工工艺、技术和方法往往对环境影响的考虑不够,推进绿色施工技术必须摒弃造成严重污染排放的工艺方法,改造影响人身安全环境和居民身心健康的设备设施,保护资源和提升资源利用率等,是建筑业奉行国家节能减排和降耗方针政策的重要措施。本文的绿色施工技术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基坑施工封闭降水技术,包括工程降水对施工安全及周边环境影响及防治技术、施工降水回灌及循环利用技术;施工过程水回收利用技术,包括雨水回收利用技术和现场生产废水利用技术。
  1.本文撰写思路
  新型绿色施工技术涵盖的内容很多,本文主要是以考虑节水的角度而撰写,从而体现绿色施工这一主题主题。因为基坑施工中地下水的浪费在全国是巨大的,另外施工过程中废水的回收利用和雨水利用技术是增加成本少、容易实现的技术,特提出封闭降水技术和施工过程废水和雨水回收利用技术。
  2.绿色环保施工技术的应用
  2.1基坑施工封闭降水技术
  目前城市建设正向地下空间迅速发展,深层施工降水带来的水资源浪费已经成为焦点问题。基坑封闭降水是指在基坑周边增加渗透系数较小的封闭结构,从而有效阻止地下水向基坑内部渗流,再抽取开挖范围内的少量地下水,从而减少地下水的浪费,因此2010 版绿色施工技术增加了该内容。
  传统基坑施工时,降水是用水泵连续抽排,地下水的浪费很大。基坑施工封闭降水技术多采用基坑侧壁帷幕或基坑侧壁帷幕+ 基坑底封底的截水措施,阻截基坑侧壁及基坑底面的地下水流入基坑,同时采用降水措施抽取或引渗基坑开挖范围内的现存地下水的降水方法;帷幕常采用深层搅拌桩防水帷幕、高压摆喷墙、旋喷桩作止水帷幕、地下连续墙。其特点是:抽水量少,对周边环境不影响,不污染周边水源,止水系统配合支护体系一起设计降低造价。在使用时应根据土层性质和特点、水层性质、基坑开挖深度、封闭深度和基坑内井深度综合考虑,尤其应注意公式的选取。本技术适用于有地下水存在的所有非岩石地层的基坑工程。
  2.2施工过程水回收利用技术
  施工过程水的回收利用技术包括雨水回收利用技术与基坑施工降水回收利用技术。施工过程水的回收利用包含整个工程施工期间除饮用水外的消防、降尘、车辆冲洗、厕所冲洗、结构施工养护( 主要为混凝土养护)、基坑支护用水( 如土钉墙支护用水)、土钉孔灌注水泥浆液用水、施工砌筑抹灰和装修施工等所有用水;其特点是减少人工,节约抽水的用电量,降低工程成本,减少地下水的使用,节约水资源等内容。基坑施工降水回收利用技术,包含两项:
  ①利用自渗效果将上层滞水引渗至下层潜水层中,可使大部分水资源重新回灌至地下的回收利用技术;
  ②将降水所抽水集中存放,用于施工过程中用水等回收利用技术,适用于在地下水面埋藏较浅的地区。雨水回收利用技术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将雨水收集后,经过渗蓄、沉淀等处理,集中存放,用于施工现场过程中用水等回收利用技术。
  现场施工时可将基坑施工降水回收利用和雨水回收利用共用一套蓄水池和沉淀池系统,并与冲洗池和雨水引水管相连;冲洗后的水应再次进入沉淀池,以重复使用。基坑施工降水回收利用技术根据测算现场回收水量和现场实际情况,制作蓄水箱,箱顶制作收集水管入口,与现场降水水管连接,并将蓄水箱置于固定高度( 根据所需水压计算) ,回收水体通过水泵抽到蓄水箱,水箱顶部设有溢流口,溢流口连接到马桶等冲洗水箱入水管,溢水自然排到用户水箱,水箱的底部设有水闸口,水闸口可以连接各种用水管( 施工用水水管等) ,用于现场部分施工用水。
  结语:
  绿色施工作为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工程施工中全面体现、实现建筑领域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绿色施工技术是以"四节一环保"为目标,深化《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 /T50640—2010的技术内容,多数技术是国内领先乃至国际先进,是可以实现的,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引导性,应因地制宜地选择,在示范工程中应用后在全国范围推广。
网站目录投稿:雅枫